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健康是一种什么状态?|健康的概念是指哪种状态
 

健康是一种什么状态?|健康的概念是指哪种状态

发布时间:2019-04-07 05:15:31 影响了:

  “我身体没病,健康!”  体检表上各项正常,医生在结论栏里填上“健康”。  大家都这样认为,习以为常了。  公共汽车上,一对年轻人在谈天。  “我们单位有个人可玍(gǎ)了,整天愁眉苦脸、担惊受怕的。问他,又说没什么;去医院检查,也查不出什么,可他就是欢快不起来,真怪。”
  “那不新鲜,我们单位也有个怪人,总跟人吵架,没来由地吵,总觉得自己受了人家欺侮,搞得大伙儿莫名其妙。”
  “是啊,你说这类人,身体又没病,可又总觉得他和正常人有点儿不一样……”
  有位美国青年,叫比尔斯,18岁那年考上大学攻读商科。他哥哥患有癫痫病,常常发作。家里人一提起哥哥就摇头叹息。一次,比尔斯听说这种病有遗传性,从此忧心忡忡,几乎分分秒秒都处于一种惊慌失措、焦虑恐惧之中。他感到绝望至极,走投无路,摆脱可怕前景的办法只有一个——自杀!就在他几次****而终于精神失常时,被家里人送进了精神病院。
  几个世纪中,人们都视精神病人为魔鬼缠身,所以,除了家人能照料者外,其余全被投入贫民院、监牢,或由宗教掌管的疯人院。这些地方,条件极差,对待病人象对待猪狗一样,捆绑上锁,粗暴打骂,患者过着悲惨的非人生活,不啻被弃于人类之外的一类野物。比尔斯就在这种环境中熬过了三年。“幸亏我病愈了,否则……”比尔斯一想起就心有余悸。他立志将自己的终生献给精神病患者。怎样改变人们视疯患为异物的旧观念呢?怎样唤起人们对疯患纯厚的同情心呢?比尔斯开始著书了。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生动感人的笔触写了一本《自觉的心》,深刻揭露了病院中恶劣的环境和对病人的可怕摧残,呼吁结束这种监禁式生活,以科学的治疗使精神病人返归于正常社会中。著作于1908年3月发表,很快在美国风行一时,深深打动了美国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家、教授及许许多多平民百姓,到1935年已印刷发行了22版。而且在许多国家都有了翻译本。美国精神生物学的创始人、杰出的精神病学者阿道夫·迈耶说:比尔斯的著作讲的就是“心理卫生”。他和比尔斯及其他一些心理学家共同发起了心理卫生运动,美国许多人纷纷赞助和鼓励他们所推行的这场运动。于是,1908年5月,“康奈惕克州心理卫生协会”成立了,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不久,又成立了美国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
  1930年5月,在华盛顿,53个国家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中国也在其中。大会的宗旨是:“完全从事于慈善的、科学的、文艺的、教育的活动。尤其关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理健康的保持和增进,心理疾病、心理缺陷的研究、治疗和预防,以及全体人类幸福的增进。”
  本世纪初,心理卫生的含义主要局限于没有精神疾病;1946年通过的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开头便写道“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状态。”于是我们知道,完整的健康应该包括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完全安宁;于是我们可以判断出,本文开头的第一句话是不全面的。
  身体健康,人人明白。我们想要介绍的是心理上与社会上的完满状态,即心理健康。
  《新编大英百科全书》中有一个条目注明:“心理卫生就是用以维护心理健康和改进心理健康的种种措施。”我国学者“亦有称‘心理卫生’为‘人格卫生’者,盖因心理卫生之要旨,在于培养、保持和增进健全的人格是也。”
  什么是健全的人格?怎样塑造健全的人格?
  人格的好坏,首先在于肌体能否协调地、适当地适应其所处的变化着的环境,能正确地对待外界的影响,有自我控制的能力,经常处于内心平衡的满足状态。具体些讲,人格健康的人,应是精神健康的人:应当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符合客观规律的人生观,热爱生活和自己所生活的群体;情绪愉快,胸襟开阔,不以自我为中心,常常想到别人,以劳动和助人为荣耀;不推诿过失而善于自警自省;不感情用事与任性固执。遇事能客观、冷静地分析、推理和判断;长于独立,绝少依赖,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在困难面前充满自信,克服困难的“好方点子”多。
  心理健康人的学习成绩,必高于心理不健康者;心理健康人的工作效率,必胜于心理不健康者。心理不健康的人容易得精神疾病,也易于患躯体疾病。心理健康者的道德品质一般较高,犯法的人中许多是心理不健康者。
  要塑造健全的人格,主要在两方面,一是优生,二是注意社会环境影响,后天教育至关重要。应当从怀孕开始,直至出生后的婴儿期,幼儿、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等各个时期,都力求创设适宜的环境。在青少年阶段,尤以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与培养特别重要。
  这就该谈到社会的完满状态了。医学科学发展至今,医学界一致公认: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出生时处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这是任何人都避免不了的。人一旦成为“社会人”,就必受制于社会。天灾人祸,战争,社会动乱,不顾科学地高速工业化、都市化,自然环境严重污染,颓废文化的大量渗入……这些对人的精神和情绪有巨大影响的社会现象导致社会生活和环境的巨大变化:移民增多、重新定居、劳动的重新组合、价值观念的改变,家庭和人口结构的迅速变化……所以,在西方资本主义急剧发展的时期,患各种心理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猜疑症、癔症、性变态、人格变态等等的病人成倍地增加。
  “十年浩劫”这一巨大的社会动乱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一度使人们的思想呈现混乱状态,造成人为的精神极度紧张,使我国的心理疾病患者数目也成为“史无前例”。面临四化建设的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讲求速度和效率,紧张心理也将伴随上升。没有预见和积极的奋斗态度,耽于懒散,不能及时调整过去缓慢节奏和陈旧观念的人,就难免患心理方面的疾病。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网中,怎样为自己编织一个弹性适度的人际关系网,使自己能更和谐地生活在复杂的人际群体中,生活在妻子(丈夫)、子女、亲属、同事、邻居、集体之中,时时呼吸着温暖、愉快的空气,这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苦。”(马克思)倘若能尽量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学会应付社会紧张刺激和养成灵活应变的良好人格,再加上适度的体育锻炼,合理的饮食劳逸,成为一个完全健康人的目标是可望实现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