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 脊柱骨折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 脊柱骨折固定

发布时间:2019-04-25 04:19:19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109-01  【摘要】探讨不同固定方式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就跨伤椎固定方式与经伤椎固定方式进行分析,经伤椎固定组Cobb角矫正度丢失度低于跨伤椎固定组,经伤椎固定组92.5%植骨融合,跨伤椎固定组为75%植骨融伤,且经伤椎固定组局部疼痛程度低于跨伤椎固定组,工作生活恢复优于跨伤椎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比较,随访时跨伤椎固定组Cobb角与其比较有差异(P0.05),经伤椎固定组Cobb角矫正度丢失度低于跨伤椎固定组,经伤椎固定组92.5%植骨融合,跨伤椎固定组为75%植骨融伤,且经伤椎固定组局部疼痛程度低于跨伤椎固定组,工作生活恢复优于跨伤椎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跨伤椎固定方法分析
  跨伤椎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行4钉两椎体固定的方法可获得较好的复位效果、固定节段短、操作较简单、间接减压效果良好、固定可靠,故在临床胸腰椎骨折中被广泛应用,但在临床较多应用的情况下,其不高发的并发症率渐引起临床重视,以内固定断裂或松动较常见,特别是脊柱矫正度的丢失和伤椎高度的丢失,程度重者可引起脊髓损伤,使患者再次手术的危险性加大,考虑为单一因素与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采用跨伤椎固定的措施可能为其主要的原因之一。跨伤椎固定的缺点为存在悬挂效应,即上、下椎体前缘距离表现为相对减少,中间椎发生后移,易有后凸情况发生,使内固定断裂或松动危险性加大。同时因四边形产生一定效应,抗旋转性较差,侧向不稳。易发生植骨融合,骨折脱位复位存在一定难度,内固定应力较集中。
  4 经伤椎置钉固定方法分析
  依据理论分析,通过伤椎两侧螺钉向中部产生的钳夹作用,及伤椎螺钉向前的顶压作用,经伤椎固定可使脊柱生理弧度及伤椎高度恢复。就应用结果分析,两种方法治疗后在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脊柱后凸矫正度、椎管占位的恢复上差异并不明显,经随访发现,两种方法工作状态的恢复和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差异也不明显。另外,因患者未采用植骨的方法针对性处理,术后有椎体空壳现象的发生。采用6钉固定模拟与4钉固定的生物力学进行对比,6钉使内固定的四边形效应及悬挂效应显著降低,使螺钉应力减少,使内固定的抗旋转能力、抗屈民能力、轴向承载能力显著增加。故采用经伤椎固定的方式,可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针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对适应证行严格选择,并选择正确的内固定方式,行确切的植骨融合,将内固定在早期取出,可显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经伤椎固定在力学特性上具有一定的优秀,其脊柱矫正度的维持和植骨融合率方法均占有一定优势,且降低了疼痛程度。另外,在患者植骨融合不良或伤椎高度恢复不良时,不管采用跨伤椎固定或是经伤椎固定,脊柱矫正度的丢失方面均较明显,在伤椎高度恢复效果不佳的患者中,也存在伤椎高度丢失的情况。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