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情景及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情景及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19-06-17 04:08:58 影响了:

  本人参与了郑州市教育局信息技术教研室组织的关于“情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立了四个“情景及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验班,紧密围绕如何更好的发挥情景及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优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互助合作能力、综合素质;怎样灵活的创设情景、设置符合中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能在学生教育中起到积极作用的教学任务;以及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课堂教学及评价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经过研究、探索和实践发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与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突出。现将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总结如下:
  一、情景及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是《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提出的,符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需要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体现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既完成了学习目标的学习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平等会话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教师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依据教材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任务驱动与情景教学”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技能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二、怎样合理的创设教学情景、设置教学任务
  1. 发挥信息技术学科优势,积极进行学科整合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进行学科整合能更好的在课堂中进行情景创设及任务设置。根据不同学科的定位,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分为三种基本课程模式。
  (1)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Learn about IT)。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这些任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是社会性的问题。如在讲解幻灯片的制作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制作“学校宣传报”,“母亲节献礼”,“热闹春节”等作品,也可让学生根据其他学科的课程需要,开展“我为老师作课件”活动。通过不同的任务,即可完成学校目标,也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能力。
  (2)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作(Learn from IT)。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整合任务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将教学内容以课件、网页、游戏等形式通过大屏幕、展示台等手段呈现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从而更好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研究型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Learn with IT)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课内与课外的知识、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
  2.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
  鉴于各学校及各地区对于信息技术教育投入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建议各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抛开课本的束缚,结合学校各项活动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开发符合本校学生特色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将会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并能使整个学校的德育教育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在校本课程中以学校的各项活动为情景,根据不同的活动与其它学科相结合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以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效果比设置单一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与任务好。如:以学校的主题班会“做文明小卫士”为情景,以做一个“文明礼仪知多少”小板报为任务;以“感恩教育”活动为情景,以做一个以“感谢”为主题的幻灯片为任务的作品评比活动。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协作学习的能力,老师在操作、设计中进行指导,即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也促进了学校的德育教育。
  3. 发挥网络学习、互助合作学习的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通过任务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认识到网络工具的作用和重要性,从而也使他们明白:上网不只能聊天、玩游戏。如在“感谢”幻灯片作品的制作过程中,让学生上网了解母亲节、父亲节的相关知识,查找自己作品所需的文字、图片资料。任务布置以后,全体学生都利用“搜索引擎”来查找相关知识,没有学生登陆其它不相关网站。最后全体学生还可以将自己所查资料在“网上邻居”上共享,制作出风格各异的作品。
  三、课堂新变化
  4. 教育观念的变化
  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全面发展,教师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多的强调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相互渗透,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5. 课堂教学发生的变化
  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师生之间建立了平等对话、共同参与的民主关系。多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主动建构知识,形成美好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另外,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开始走下讲台,不断对学生个别辅导,让学生开放性的提问,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多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和激励学生。一位初二年级学生说“过去学计算机是教师讲的多,学生做的少,而老师让我们操作的时候我们又不知道做什么,无从下手。现在的课堂气氛很活跃,我们有了合作学习的环境,学习任务很具体,可操作性强。现在我很喜欢信息技术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