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困难描述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困难描述

发布时间:2019-06-18 04:04:28 影响了:

  摘要: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因为大学毕业生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失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影响和综合素质不高、用人单位盲目设置录用条件以及高等院校办学质量等因素造成的,可以通过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和提高就业能力、高等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加强就业指导、政府部门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职责等措施,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念;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20-10
  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总是埋怨找不到工作,社会的专场招聘会、学校的校园招聘会、网上招聘会,多种途径都尝试了,但是令学生们自己满意的工作却是寥寥无几,或者根本找不到。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在应聘过程中很顺利,但是在实习期间或者鉴定合约的时候往往出错,犹豫不决,错失良机。我国大学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时期,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方案和措施的实施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稳定。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进行正确归因,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思想,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是因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市场供需结构性失衡导致就业难。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转型时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相适应,形成大学毕业生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①大量新增劳动力的出现,必然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了竞争压力。大学生就业困难加大的这几年,正好赶上我国总体就业矛盾加剧的几年,不断涌出的新生劳动力就业和原本的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相互交织,就业人数一时总体提升,市场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字表明:虽然2006年城镇安排就业人数已经突破记录高达1000万人,但是依然存在1400万人处于失业状态,2007年国家提供了就业岗位总数大概有1200万左右,但与此同时社会新增就业人口达到了2400万人,这样比较下来,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岗位需求,大学生虽然学历较高,但就业经验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适合他们的岗位也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形势。②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发达地区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由于东西部地区经济差异的扩大,一方面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和地区不要毕业生或者无经验就业人员,还有就是大学毕业生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贫困山区和乡镇却是招不到应届大学毕业生,出现岗位无人问津的现象。
  2.大学生自身原因导致就业难。①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不合时宜,难以实现有效就业。大学生的职业选择通常受一定价值观念支配,主要体现在对就业单位的选择、就业地域的选择等方面。传统观念认为,大学生是社会公认的精英阶层,所谓“精英情结”、“学而优则士”的观念束缚了大学生们的就业思想。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能力差。部分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专业知识学习较好,但能力水平比较低,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很多能力只是体现在书本上和思想上,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另外还有部分毕业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很多毕业生虽然具备高效的毕业证书,但是专业知识总是一知半解,上岗之前还需要企业进行长期培训,而企业需要的是应聘之后能够立刻上岗,投入工作,并不希望还需要花掉相当部分时间来进行培训,最终造成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劳动力,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
  3.用人单位原因导致就业难。用人单位盲目设置录用条件,比如对求职者的执业经历条件苛刻,不少用人单位提出求职者必须具备几年到几年的就业经验,但是大部分毕业生刚刚走出校门,并没有太多职场经历而未被录用;再比如对求职者的学历层次要求过高,不少用人单位设置学历门槛,片面追求高学历,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一些学历层次不高但工作能力较强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高等院校办学质量原因导致就业难。我们国家只是利用几年的时间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过渡,大学生数量明显增加,真正的大学内涵跟不上脚步,教学水平、管理水平距离大学的要求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导致学校办学质量不过关,虽然很多学生最终可以拿到高校毕业证书,但是却不具备大学生的实际能力。
  二、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措施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多种多样,要想真正改变这一状况,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大力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1.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和提高就业能力。①树立长远目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社会上就业岗位较多,小城市、小企业、私企业等存在大量用人要求,这些岗位有政策、有保障,大学生应积极参予,尽量避免出现“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现象。一切从实际情况考虑,不可眼高手低,要虚心学习,耐心工作,找到自己合适的岗位,要踏踏实实地从基本工作开始,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一切向远处看齐,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发展自我。②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新生要想及时适应社会需求,在社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完善自我。③敢于自主创业,用自己的实力解决问题。走自主创业道路,一方面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2.高等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加强就业指导。高等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如果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不能顺利实现就业,不能为国家和社会所用,那么其人才培养方案和就业指导工作就存在有问题。①根据社会需求合理调整专业设置。目前许多高等院校都开设有法学、管理学、计算机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必然面临较大的就业竞争压力。高等院校应当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针对市场稀缺、需求量大的就业岗位和方向调整专业结构,创新专业设置,加强新专业建设。高等院校应当将招生指标与就业情况有机结合起来,对专业设置合理、社会需求量大、就业率高的专业,应当扩大招生数量比例。②根据就业岗位需求加强课程建设。高等院校应当以培养理论基础厚、专业口径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社会责任感以及创新精神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教学平台,加强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高等院校尽量开设与社会需求相关的课程,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造就复合型人才。
  3.政府部门强化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①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国家可指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大学生就业问题编制在内,使得大学生就业情况逐步法制化、规范化。如国家相关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建立岗位培训,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归入失业人员的范围,并适当给予一定的救济。还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企业找招聘中“需要大学生具备经验”的要求。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比如,各级政府可以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投身西部建设,在西部地区发挥自己的才能;鼓励大学毕业生深入基层,在基层锻炼成才,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凌隆.千方百计扩大就业[J].职业技术,2002,(12).
  [2]钟艳华.社会转型期的就业危机与职业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9,(1).
  [3]张秋山,张朋钊.对部分大学生求职择业意向的调研分析[N].中国教育报,2006-06-09.
  [4]付亚坤.浅析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2).
  [5]马增.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J].内江科技,2010,(2).
  作者简介:吉丽君(1975-),女,四川南充人,硕士,西南政法大学职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