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比较阅读法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法在古诗的运用
 

[比较阅读法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法在古诗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9-06-17 04:12:31 影响了:

  【摘要】 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常规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常常从分析古诗语言入手,这种以教师讲解诗句含义和写作技巧为主的教学,只能是培养出能回答各种诗歌联系的解答机器,却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而比较阅读法则能较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
  【关键词】 比较 古诗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041-01
  古诗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尤其在职业学校。职业学校的学生本来语文基础比较差,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就更差,这就要求老师在指导的阅读的时候更需要注重学生的基础能力。在常规的古诗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从分析古诗语言入手,告诉学生这句诗的意思,具有什么象征意义。这种以教师讲解诗句含义和写作技巧为主的教学,只能是培养出能回答各种诗歌练习的解答机器,却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这就无法从根本上实现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而比较阅读法恰好弥补了这一缺点。
  比较是人们在思想上确定事物异同和关系的思维过程,心理学认为:两种不同对象的彼此诱导和相互感应,可以提高感知效果,有利于活跃思维,激发智力,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比较法教学,对学生来讲,其实就是一个寻找异同,寻求认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真正体会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健康高尚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情感上的共鸣,陶冶他们的情操。
  1 朗读比较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古诗教学中朗读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对于学生来说,朗读具有表情达意、唤起想象、增强语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作用。张厚感先生认为:重音、节奏,抑扬顿挫不作为硬性要求,只要学生能读得清晰、流利、感情恰如其分就行。如果想要真正把感情读得很准确,则重音、语速、语调等不能不考虑,因为诗人的感情主要是通过这些来体现的。
  古诗特别它的平仄、押韵、对仗、节奏就是一种音乐美,一种情味。通过朗读用声音再现出来,诗歌的情味也随之就出来了,诗文因此也就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量,“诗歌的语言,语言符号不过是在读者心灵中开向意义交响和衍生的窗户,是跃入庞大的时空中去活动的阶梯。‘诗不是锁在文、句之内,而是进出历史空间里的一种交谈。’”(引自王尚文教授《中学语文教育学》)通过朗读,文字、声音和想象营造起的温馨是一种对心灵的浸润,让学生这个阅读主体专注于古诗之中,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体验、知识结构、人生阅历等等这一“先在”的文化心理结构,用感官与诗歌展开对话、交流,以己之情融入诗歌。在朗读中理解、欣赏、探寻、重构诗歌世界中的真、善、美。比较朗读古诗的过程就是比较历史、比较诗人,比较诗人情思、比较诗人灵魂的过程,也是滋养精神世界、积淀文化底蕴的过程。诗歌本发乎情也,直指人的心灵。朗读比较法可以将不同诗歌进行比较,同一诗歌可以不同人朗读进行比较,也可以同一人用不同的语调、感情等进行朗读比较,直至学生能从比较中体会出诗歌中蕴含的意蕴。所以,比较朗读正是用声音、用心灵比较诗歌的最好方法。
  2 语言比较法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为此,在指导学生学习古典诗歌时应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多角度、多层次地对诗歌语言的情趣、意旨加以阐释,从而使学生成为诗歌学习的主动探索者。
  诗歌最讲究语言的精炼,它区别于一般的记述描写性的语言,也区别于一般的议论说明性的语言。诗歌语言是诗人竭力搜寻、精心调遣、高度锤炼的个性化的语言,是最富有文学性的语言。教学上除应重视诗歌语言通常意义上所言的新鲜、活泼、生动的特点外,还应充分重视诗歌语言自身独有情感性特点。诗歌语言是表达感情的,诗歌语言几乎都是带有作者思想情感的倾向性表达,是作者内心世界或直白或曲折的直接实现,世上没有平白无故发生的感情,诗歌也不例外,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谴责……无不倾泻在诗歌的字里行间。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绿”字,王安石曾用“到”“入”“过”等字,最后用了“绿”字,只因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王安石通过这样的比较不仅仅在炼字,也是在炼意,这才符合诗的情境。
  3. 联想比较法
  教读诗歌不能单从分析语言出发,这样不仅效果不好,也很容易使学生厌烦,必须结合作者的思想、所处的时代背景,联系所学过的意境相似、思想感情相同的诗歌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义。在教学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时,如单从字面出发,学生很难理解这首诗为什么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之情,很难想象“风吹雨”能和南宋王朝的命运相联系。教师在讲读时,应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陆游的生平,分析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宋金隔江对峙,陆游曾经从军,年老时仍然要求上阵杀敌,并且联系陆游的《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千乃翁。”通过这几个步骤,诗人的爱国主义形象也就初步体现出来的,学生也很容易理解。然后再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诗歌语言“僵卧”与“尚思”,“不自哀”与“戍轮台”相联系,“铁马冰河”的拳拳爱国之情。通过作者生平的介绍,时代背景的分析,相同主题诗歌的对比,语言的深入品味,诗歌的反复诵读,诗人那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就在学生的心灵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
  古诗教学,应多联系既有的知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由浅入深地品味诗歌,比较诗歌,就能获得最佳效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