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论中国民间舞教学功能的重要性】 民间舞的功能
 

【论中国民间舞教学功能的重要性】 民间舞的功能

发布时间:2019-06-17 04:20:11 影响了:

  【摘要】 民间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发展的基础,在建国以后,得到了广泛的收集,整理,并因其有着人们所公认的训练价值而进入了舞蹈艺术教育的领域。但是,长期以来,民间舞课一直处在舞蹈院校副课的地位,摆脱这种局面,自成训练体系,还是近几年的事。
  【关键词】 民间舞 教学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167-01
  1 培养舞蹈演员“身”,“情”并茂的表现力
  芭蕾舞注重从外部形态上把握风格。中国古典舞的外部形态及其风格的把握,主要依循的是“内心视象”或叫“意象”。而中国民间舞则是注重“内心感受”,尤其是注重“情感”的冲动与流变。
  “民间舞的本源,是民族的社会生活,地方的文化意识与舞者原生态的真实具体的舞蹈体现。负载着特有的生活气息与文化积淀的活泼的原生心态,是民间舞生命力本源的主要所在。”原生态代表了各个民族地区特定的环境,民俗,性格,形象,感情及传统的文化意识,它是形成民间舞风格的内在基因。民间舞课堂中强调的“以情带动”的“情”,是具体地根源于原生态的“情”,民间舞“内心感受”的依据也正是于此。可见,民间舞的“内心感受”及“情感的冲动与流变”是直接关系到风格体现的。“以情带动”在民间舞中的特殊地位就不言而喻了。
  “以情带动”的特性,使民间舞训练体系要求自身培养的演员,必须是富有“身”,“情”并茂的表现力的。只有“以情带形”,“身”“情”并茂才能准确地把握风格,体现风格。而实际上,中国民间舞也天生具备培养舞蹈演员“身”,“情”并茂表现力的多种手段。
  接受原生心态制约下的体态,动律,节奏和呼吸的训练,不间断地,积极地体验和体现舞蹈中的情感,是民间舞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中国民族众多,原生心态丰富多样,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和体现不同的多层次,多方面的具体感觉的心理依据。舞蹈演员达到“身”,“情”并茂的关键在于对节奏和呼吸的准确把握。中国民间舞的节奏特点千变万化,呼吸方法异常丰富,仅在朝鲜族舞蹈中就有表现内在深情的“古格里”节奏;表现潇洒有力的“他令”节奏。节奏不同,呼吸方法也就各异。“古格里”节奏,采用悠长起伏,连绵不断的呼吸方法;“安旦”节奏的呼吸短,脆,轻,快;“沙儿普里”的呼吸以横向移动为主,含而不露,静而连贯;儿“他令”节奏的呼吸是粗线条的。
  各民族地区纷繁各异的特点及呼吸方法不胜枚举。丰富节奏处理和呼吸方法,强化了演员对节奏和呼吸的感应能力,对演员达到“身心并用”,“身”“情”并茂,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异常丰富的教材内容,在培养演员的“身”,“心”可塑性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我认为,培养演员“身”,“情”并茂的表现力,是民间舞教学功能的重要内涵之一。
  2 强化舞蹈演员身体多部位的可塑性和整体协调性
  首先,中国的民族众多,民间舞蹈风格各异,同一部位的动作,由于原生心态的不同,其节奏处理及力度的变化也是不一样的,这对强化演员身各部位的可塑性是大有益处的。比如:同是肩的训练,朝鲜族舞的肩多是下沉到底的动态,新疆舞多是附随的,跳动的,而蒙族的肩则是多种力度的对比,交融与转化。再比如:同是胸的动作,蒙族的呼吸是扩胸,朝鲜族的呼吸是含胸,而新疆则是挺胸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风格各异的舞蹈动态是强化演员身体各部位的表现力,深化身体各部位的可塑性的。
  其次,民间舞的“自娱性”特点,产生了无拘无束,变化多端的舞蹈动态。从民间舞的外形动作来看,其结构是非常复杂多变的,对训练演员身体各部位的力度转化能力,协调配合能力及应变控制能力,都是极有价值的。比如:东北秧歌的前踢步的整体协调训练,是由下而上波及式的。脚下的“艮”劲带动,波及上身,形成不断流动的柔美劲儿。脚下的“艮”,上身要“浪”,手臂的快绕,慢进,再配合脚下及上身的动作,其训练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民间舞中许多“小法儿”和连接动作,动与动之间的对比,反衬等等,都是锻炼身体灵敏,应变控制能力的好教材。
  3 扩充舞蹈演员的文化视野和表现技法
  民间舞具有丰富的民俗内涵,它是传统文化的遗传,其外在动作和与之相契合的内在情感,无不烙上历史的,民族的,地域的印记,从体态和心态的表现形式上,无不留下生活的痕迹。比如:藏族和蒙族,同时游牧民族,同信喇嘛教,但是,由于各自地理环境与民族发展史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的心态。由于心态的不同,体现在身体的体态上,也是大相径庭的。蒙族舞后靠的体态,横抻的动态是与他们曾有过的英雄历史,与他们“马背民族”的彪悍性格分不开的。藏族舞前倾的体态及向下的节奏感,是与他们长期居住高牧区,长期收政教合一的统治等因素分不开的,各民族各地区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民间舞内涵的丰富性,表现范围的广泛性,无疑对舞蹈演员了解风俗民情,感受民族精神风貌,提供了形象的资料,为开拓舞蹈学生的文化视野,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4 引发舞蹈演员的“语言”创造意识
  民间舞教学组合中,所体现的动作构成方式,主要是以民间素材中的精华之处为依据的。原生的舞态及其构成方式,是关在课堂中想不出来的,它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众多典型性的训练组合,其材料布局合理,段落清楚,轻,重,缓,急层次分明,起伏变化错落有致,既有训练性,又有艺术性。比如:东北秧歌中的五鼓就是轻,重,缓,急层次分明,起伏变化错落有致的典型代表。又如:蒙古族的快肩组合“哈拉哈”是短小精悍,布局巧妙的典型。而东北秧歌的“鬼扯腿”组合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富于艺术魅力。上述各类典型性组合,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富于艺术魅力。上述各类的典型性组合在民族中都有流传。
  在民间舞教学组合的学习中,学生能接触到各种动作的连接方法,掌握各种连接技能,获得了连接动作的知识,对学生了解人体运动中一下特定的逻辑关系,起到良好的启发作用。在教会学生正确,自觉,流畅地运用动作传情达意的同时,也给了他们一些舞蹈编排方面的初步知识。所以,我将“引发舞蹈演员的语言创作意识”看做是民间舞教学功能的内涵之一。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