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初中化学学科课堂教学如何转变_初中化学迷思概念的转变探究
 

初中化学学科课堂教学如何转变_初中化学迷思概念的转变探究

发布时间:2019-06-17 04:21:54 影响了:

  【摘要】 通过对初中化学学习中的常出现的迷思概念进行研究,分析迷思概念出现的原因和对化学学习的不利影响,探讨转变迷思概念的策略,以期能够消除迷思概念,促进学生对化学进行更好地学习。
  【关键词】 初中化学 迷思概念 转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112-01
  初中学生在开始化学学习之前,对现实的自然世界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和体验,形成自己的知识经验,再以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未知的领域进行认识和探索。由于学生所形成的知识经验主要来自于生活,而生活中的常识很多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但是也有一部分跟科学概念存在一定的冲突。对化学的学习来讲,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掌握概念、了解化学原理并能实际运用,但是学生在学习中一般能够记住各种定义概念,但是对科学概念的实质则会以已接受的经验为基础进行理解认识,这就导致了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实质只能进行肤浅的学习,易形成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这种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认识,称为“迷思概念”。迷思概念会阻碍学生正确掌握科学概念、形成科学的认识,因而对学习造成困难。
  1 迷思概念形成的原因
  1.1 客观世界的影响
  初中学生在生活中从自然现象中通常能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如燃烧、金属生锈等现象印象一般比较深刻,但是由于年龄不大,对科学的认识往往基于感觉体验,很多是表面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学生常凭感性认识便得出结论,如对于“燃烧”,很多学生凭生活经验认为金属不能燃烧或者燃烧必须用火点燃,或者认为燃烧后质量一定变轻,认为铅笔芯的的成分就是金属铅,等等;学生在媒体、网络中也会获取大量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如有报道“吃茄子可以减肥因为茄子可以吸油”、“水变汽油”等,这些不负责任的鼓吹常伴有“专家”、“权威”的现身说法或高度评价,初中学生由于受到自身知识经验的限制,尚缺乏鉴别能力,就会轻信这些不实的说法,从而形成错误的化学迷思概念。
  1.2 主观认知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经验,科学思维能力不足,常凭习惯的认知方式对事物进行认识,在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归纳时,就会得出比较表浅且不符合科学的认识。如对“酸雨”的认识就仅仅是认为酸性的雨,而对酸雨的本质不能有全面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讲授存在问题,同样会导致学生主观认知产生偏差,如在“氧化反应”是物质得到氧的反应,但不仅限于氧气,而教材中的实例仅限于物质和氧气的反应,若教师不注意仔细讲解,学生也不注意学习,就会导致学生理解不全面,造成认识的偏差。
  2 迷思概念的不良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的意识中不明确的、模糊的、肤浅的表象越少,对学业落后的担心就越少,对再次学习新教材就会有充分的准备,从而获得很好的脑力劳动效果。学生的迷思概念平时并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根深蒂固,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不愿轻易否定自己,导致在学习中可能对科学概念能够掌握,但是理解比较困难,对实际运用时仍然习惯性地以迷思概念来解决问题,不能真正掌握知识,再对新知识学习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结果导致无法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致使学习逐渐落后。因此,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必须对学生的迷思概念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措施转变迷思概念,以消除对学生的长期学习的不利影响。
  3 迷思概念的转变策略
  3.1 正确认识迷思概念
  迷思观念的形成来源于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属于学生对自然环境中的化学知识的自我探索,虽会导致学生对科学认识的偏差,但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积极探索自然、了解化学知识的兴趣。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初中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潜在兴趣,尊重学生已有的迷思概念,承认其局限的合理性,不可粗暴地全盘否定,否则易导致学生在学习早期丧失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迷思概念,分析产生的原因,采取适当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原有的错误观点,促使学生化学迷思概念的转变。如“燃烧及其利用”的学习中,学生从生活中对大部分可燃物有较好的了解,但是对特殊的可燃物如金属钠、钾等不了解,一般认为金属不能燃烧,教师要肯定学生的认知水平,对迷思概念要有足够的重视,从而能够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3.2 在教学中转变迷思概念
  3.2.1 引导学生暴露迷思概念
  初中学生对化学学习中的迷思概念主要是与生活中相关的知识和概念,在初期的学习中,学生的迷思概念不会主动暴露,且对自身的错误不能有认识;教师若对迷失概念没有足够的认识,也不会有正确的引导。因此,教师要首先认识到迷思概念存在的影响,在课堂学习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辨析和教师及时的点拨,不仅能调动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还能对迷思概念进行较好的反省,避免形成更多的错误认识。如很多学生对铅笔芯的成分想当然地认为是金属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金属的性质进行探讨,通过对比真正的金属铅,学生发现不能以原有的认识解释,从而能建立起正确的概念。
  3.2.2 协助学生形成科学认知
  迷思概念的产生多源于学生对自然环境感性认识的不断强化,一般缺乏必要的论证过程,但是由于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形成比较牢固的印象,因此,教师必须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科学探究,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调整认知,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如学生在学习“氧化反应”时,一般都望文生义,理解为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教师要抓住氧化反应的关键特征“得到氧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通过不同的变式进行比较加深印象,对于“水变油”这些谬论,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从元素的角度进行分析为何不能实现的原因,学生在学到知识纠正迷思概念的同时,还增强了对信息识别的能力。
  3 结论
  初中化学中的迷思概念是常见的阻碍学生学习的问题,对此,教师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肯定学生的积极探索的同时,认真采取措施消除学生的迷思概念,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和学习方法,为学生的长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叶静怡.“化学平衡”迷思概念的转变教学研究[J].化学教学,2010年06期.
  [2] 曹芬芳.初中生光合作用迷思概念及其转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