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纵论北京历史名城保护与发展 历史名城保护工作
 

纵论北京历史名城保护与发展 历史名城保护工作

发布时间:2019-06-18 03:53:26 影响了:

  演讲者:吴良镛  演讲地点:国家图书馆  演讲时间:2010年04月14日  北京要终结“同心圆”模式,形成多中心的城市新格局。  北京城是干百年来由中华民族的心血所凝聚的瑰宝,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保护好旧城及其遗产,具有伟大的政治文化意义,也体现了世界的期望。北京,还是国际、国内、本市多种多样活动的中心,上千万人民生活于此,是充满活力的大城市。因此,城市本身具有“保护”与“发展”的双重任务。因此,北京城市规划发展必须用最高的标;隹,体现先进的科学、先进的文化。
  北京是世界上仅有的将城市规划学、城市设计学、风景园林学与建筑学融成一个体系,凝聚在个城市中的杰作。
  北京历史名城价值的再认识
  (一)北京城的历史价值
  从中国城市发展史来看,北京可以称之为“中国古代都城的最后结晶”。秦、汉大统政体初建,秦咸阳、汉长安还不能在都城建设上有太完善的规划。东汉洛阳开始有轴线的布局,至曹魏邺城,宫殿与居民区全然分开,宫前建有宫门,主殿面对长街,在宫前长街两侧集中布置衙署等。后世历代都城既有继承,又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发展,唐宋变革,文化繁荣,商业发达,都市生活丰富,延至元明清,都城形制更趋成熟。从世界城市发展史来看,北京是少数最大的城市之一。有学者统计,从1450年到1800年间,除东罗马的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在1650年到1700年间一度领先外,北京一直是“世界大城市之最”,直至1800年才为伦敦的崛起所取代。因此,有西方学者称“北京是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一个卓越的纪念物”,对这个评价北京是当之无愧的。
  (二)北京城作为设计典范的价值
  从建筑学的意义看,北京是世界上仅有的将城市规划学、城市设计学、风景园林学与建筑学融成一个体系,凝聚在一个城市中的杰作。世界上只有局部的例子,但从没有像北京这样全面而完整。现代中国,其他古都均消失了,仅仅留下了一些痕迹,而在地面遗存中,北京是惟一最集中、最完整的范例。历史上北京旧城也有过破坏与变化,主要是改朝换代时人为的,但之后都得到了修建并恢复其完整性。
  过去100年,在激烈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变迁中,中国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是史无前例的。近半个世纪来,除了少数学者对北京的历史发展研究做出独特的贡献外,我们对北京城市规划光辉历史价值的研究和贡献显然太少了。宣传、保护力度太不够了,这是我们建筑学人引以为不安的,甚至是痛心的。-
  都城作为首善之区,在建设思想、规划设计科学与艺术上首先应坚持最高标准,立于世界都城之林。今天尤其不能丧失对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价值的基本认识,我们眼见北京城在这个大发展的洪流中日受影响,仍然需要坚定不移地相信它的文化魅力,在今后发展中精心地继承和发展它的精华。
  解放初期,“梁陈方案”在当时的情况下未被采纳。现在旧事重提,目的重在进一步明确过去被忽略了的、未被理解的基本原则。
  对“梁陈方案”的再评价
  讨论建国初期规划,不能回避“梁陈方案”问题。我无意为其翻案,但是它内在的核心原则,今日仍有阐述的必要。因为“梁陈方案”所遵循的本是历史名城规划的普遍原则,其价值在于符合“保护历史城市另辟新区扩建”这样一个规划建设的基本方式。建设新区对于城市发展来说既省钱,又具有相对较大的自由度,可以避免陷入原有城市的复杂矛盾之中。这几乎成为中外历史上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规律。
  从中国城市建设的历史看,传统城市的发展有放弃原有城址另觅新址的,如唐长安城放弃汉长安旧址:有呈同心圆式向四周扩张的,如后周汴梁及宋东京(开封):也有更多的城市采用在原地的 侧另辟新区扩建的,如明南京建都之初在原有城市基础上向东发展另辟皇城区;元世祖忽必烈在当时东北郊另经营新城,即元大都。这种新区偏向旧城一侧发展的形式,其优点在于对原有城区无须做太多变动,而新区的发展可以根据现实的需要,布局较主动。
  从世界城市建设的历史看,国外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例如:巴黎在保护旧城区的同时,一方面加强周边新城的规划建设,并从20世纪70年代起将城市主轴线继续向西延伸,规划建设了德方斯商务金融区。另外,罗马从20世纪40年代起规划建设了新城,伦敦从80年代起规划建设的道克兰滨水码头区等,都对原有旧城区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于北京来说,从建国开始,是采纳“梁陈方案”另建新区,还是“以旧城为中心发展”是北京城市建设的两种方式、两种途径。
  对于北京这个文化古都,从建国开始至今都存在着“保护与发展”这一基本矛盾,并且矛盾越来越尖锐。如果这两者基本上不在同一空间上发展,矛盾就会简单许多。
  对此,包括对“梁陈方案”,从来未作认真的总结,而是回避矛盾,避免触及,甚至相当一个时期以来成了学术上的禁区。
  需对过去的实践作科学的反思
  建国60多年来旧城基本的矛盾就是企图在同一空间上既要保护旧城,又要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对现代化从来理解不一,对旧城就更莫衷一是):既承认它是伟大的遗产需要保护,又强调要改造,还期望“现代化与历史名城交相辉映”等等。理论上似很辩证,几十年来的实践结果却矛盾重重。对此,包括对“梁陈方案”,从来未作认真的总结,而是回避矛盾,避免触及,甚至相当个时期以来成了学术上的禁区。这在过去“左”的路线下并不难理解,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却太大了。
  城市规划是经验的科学,是基于实践,理性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联系历史,认识现实,预测未来的科学。如果对过去的实践不作科学的反思,则是非不明,也就难以正确发展——这正是我们的城市规划学术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当然这种情况本是全国的现象,由于首都的特殊性,涉及历史人物的特殊性,过去难以正面触及,但现在应该实事求是地加以总结了,而且已不难总结了。
  回顾历史,在过去60多年,北京旧城遭受过三次大拆改
  第一次拆改是建国初期的20世纪50年代,延续至60年代彻底拆除北京城墙。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