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影视业免税 我国国际旅游中的免税业发展问题探析
 

影视业免税 我国国际旅游中的免税业发展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19-06-24 04:12:02 影响了:

  一、问题的提出  免税业是国际旅游业的重要支柱。它主要是向出人境旅客销售免除关税、进口环节税的进口商品和免除国内税收的国产商品。对于旅游者,享受免税购物是不可或缺的宝贵体验,对于旅游业,免税购物是难以割舍的丰厚利润来源。
  我国免税业起步于1979年,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尽管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占世界免税业的份额依然偏低。2011年我国免税业18.86亿美元的零售额仅占全球购物退税市场零售额的4.1%。不仅如此,与周边免税业发达国家韩国相比,我国免税业的市场地位也相对弱小,不仅免税业的龙头企业难以与韩国的乐天、新罗比肩,而且整体免税市场只及韩国免税市场的36%。
  这种现状,不仅与世界免税业庞大的市场规模和高速发展的势头不相称,也难以与我国急速增长的出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匹配。在国际旅游消费即将进入井喷期的新形势下,我国免税业的发展,已经跟不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脚步。
  
  二、国际旅游业催生了免税业的快速发展
  要了解我国免税业陷入困境的缘由,需要深刻理解免税业与国际旅游业的关系。因为,从现代免税业诞生的那一天起,免税业就与国际旅游业相伴相生。没有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和兴盛,就没有免税业的产生和成长。
  第一,国际旅游中免税业的产生与发展。过去六十年,世界旅游业持续以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稳定增长。国际旅游人数从253万人次到9400万人次,增长了36倍,国际旅游收入从21亿美元到9190亿美元,增长了436倍。国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催生和培育了免税业的成长。免税业伴随国际旅游业的兴起和成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现代意义上的免税业于1947年产生,而1970年代海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促成了船上免税店的出现和兴盛。免税销售渠道开始多元化,免税业务逐步拓展到飞机、船舶、市内、边境、火车站、港口等场所。1980年代,全球比较重要的国际机场几乎都开设了免税店。与业态和分布范围同步扩大的是免税业的规模。1960年,全球免税品零售额仅为0.25亿美元,发展到2010年,全球免税品零售额已增至460亿美元,增长了1840倍。目前世界免税品已形成可观的经济规模,并保持年均8%以上的增长速度。正是在国际旅游业的刺激和带动下,当下全球共有超过2000家免税运营商经营约12000个品牌的超过250000种商品,免税店遍及美洲、欧洲、中东、亚洲太平洋地区和非洲地区,为数以千万计的国际旅游者提供免税服务。
  第二,免税业发展的重心随着国际旅游发展的重心转移。多年来,世界国际旅游市场的主体基本分布在欧洲和美洲的发达国家。免税业诞生于欧美,并且在上个世纪兴盛于欧美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此。目前,尽管以发达国家为主的世界旅游格局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但是,这种状况正在逐渐改变。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吸引的旅游者数量正在趋于一致,从将近1.8亿人次的差别缩减到5000万人次左右。所占份额从40%缩减到10%。2010年,亚太地区在新兴经济体的引领下同比增长14.2%,其份额也扩展至22%,较2009年增长1.4个百分点。世界旅游发展中心持续东移直接推动了全球免税业的重心东移。无论在欧洲,还是北美,亚太游客,特别是中国游客已经成为免税购物业不可忽视的重要支柱和最大潜在市场。迪拜机场免税店、新加坡免税店、韩国乐天和新罗免税店以及澳洲免税店的迅速成长,也有力证明了世界免税业发展重心随着国际旅游发展的重心转移。
  第三,国际旅游催生和培育了中国免税业。我国的免税商店同样是国际旅游业的产物。1978年我国的入境旅游开始起步,为了让国际旅客享受到免税购物的权利,树立中国对外开放的良好国际形象,同时为国家多创外汇,1979年11月国务院批准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开办免税品销售业务,设立了为来华外国旅客和出国人员、华侨提供免税商品的专营店。可以说,入境旅游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我国免税店的产生。30年来,我国入境旅游市场迅猛增长。入境旅游接人数从1978年的181万人次增长到2011年的1.35亿人次,增长了近7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8.3%。我国入境旅游接人数从1978年的2.6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470亿美元,增长了近181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8.9%。随着入境旅游的发展,各类免税店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上海、北京、广州国际机场和广州火车站、上海港、黄埔港、深圳边境口岸等出境地点以及我国民航国际班机和出入境广九直通客车都先后设立了免税店。免税企业也从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家扩展到深圳特区免税品公司、珠海特区免税品公司、日上免税行、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和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等多个企业。
  而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出境旅游,为我国免税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强大动力。2011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次数达到创纪录的7025万人次,同比增长22.42%。从出境规模上来说,目前我国的出境市场已经是美国出境市场的1.2倍,日本出境市场的3.5倍。更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已然走到了大众出境旅游的门槛上。数千万的出游人次,数百亿美元的旅游花费以及百余旅游目的地的储备,标志着出境旅游不再囿于小众的范围,而成为大众的选择,我国已然开始进入大众出境旅游时代。在大众出境旅游时代,通过出入境的机会购买免税品,已经开始成为很多出境中国公民的选择。中国免税业正在经历以入境游客为主体到以出境游客为主题的历史性时刻,以我国公民为主要群体的免税业市场正在加速形成。
  
  三、中国免税业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差异
  我国免税业小步慢跑的情况和当前面临的窘境,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化程度难如人意,在国际化发展中与免税业强国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第一,缺乏免税业的政策支撑,难以对接国际化的市场需求。由于免税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扶持本国高端品牌等方面的显著作用,世界各国政府对免税业都高度重视,通过给予免税业经营者更多的自由和更有力的支持来优化免税业的发展环境,吸引外国乃至本国消费者。加拿大、日本实施了幅度约5%的购物退税政策。德国的入境游客可享受约10%的购物增值税减免。2005年,澳大利亚政府为了提高国人免税购物,海关将入境免税限额提高一倍,每位入境旅客可以携带的免税品额度从过去的400澳元增加到了900澳元。同时,澳大利亚政府海关部门、税务部门与免税店积极配合,全面联网,对免税业务实时监管,保障了市内免税店“店内提货,口岸验放”模式的有效运转。韩国政府不仅出台了包括济州离岛免税、市内免税店国人购物、购物退税、调整购买次数和额度等一系列新政策吸引国际游客,还通过积极引导本国出境公民在本国免税商店购物,使大量外汇回流。仅2010年就有约17亿美元的进口高端品牌消费转移回国内,占韩国高端商品消费的38%。反观中国免税业,由于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撑,在特许经营、免税对象、免税限额、提货方式、相关政府部门协调等多方面存在限制。特别表现在出境游客缺乏市内店消费渠道、消费额度仅限于5000元以内,在离岛免税上存在次数限制、国内精品缺乏进入免税店的机会。这种政策的不协调与大众出境旅游时代格格不入,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我国公民消费外流。催化了中国游客疯狂的境外购物。《世界奢侈品协会2011官方报告蓝皮书》指出,2010年,中国人在欧洲市场购买奢侈品累计消费了近500亿美元,是107亿美元国内奢侈品市场的4倍之多,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中国人在境外消费奢侈品已经成为世界第一。2011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扩大到241亿美元,就是当下免税业政策环境不佳的直接表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