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发布时间:2019-07-05 04:14:32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242-01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节好课呢?我认为要上得朴实,课文读到孩子的心里,训练练到孩子的心里,孩子得到实惠,就是好语文课。
  1 课要上得质朴实效
  1.1 心中有数、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是指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既要把握好教材的价值取向又要开掘教材蕴藏的资源,使教学内容丰韵起来。我在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找秋天》时,课前让孩子走出教室,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中寻找秋天。课中引导孩子通过目睹、耳闻、鼻嗅、口尝去感受秋天。“目中有人”是指教师从孩子的“学”出发,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成为师生向未知方向探索的旅程。
  1.2 创设情境、生发情感。教师要充分利用文章优美的语句,精彩的片段,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诵读,让语言所抒发的情感溢出纸面。如教学《小雨点》,我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孩子全身的感觉器官,让他们在精美的动画中,在优美的音乐中,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跳起来,眉飞色舞、欢呼雀跃,仿佛觉得自己就是小雨点,在池塘里甜甜地睡觉,在小溪里愉快地散步,在江河里兴奋地奔跑,在海洋里尽情地跳跃。
  1.3 熟读精思、涵泳体悟。首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其次,熟读精思,领悟话题,由表及里,求其精微。再次,研读探究,多元解读。要促使孩子言与意的积极感悟、内化、转换,进而运用个性的言语表达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进入“于是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的境地,达到“我在课文中,课文也在我中”的境界。
  1.4 因课设练、拓展探究。训练练在点子上,练到孩子的心里去。如教学《黄山奇松》,引导孩子品读课文以后,展示黄山“怪石”的图片:“我们不仅要学会感受美,而且也要像作者一样去创造美。黄山四绝中的‘怪石’也别有情趣,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块怪石,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石头动起来、活起来!”孩子稍作准备便妙语连珠:“我想介绍‘仙人指路’,所谓的‘仙人’,身材高大,比一棵黄山松还要高,‘仙人’手拿拂尘,嘴角还带着微笑,手指着西方,好像在给游客指路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天鹅孵蛋’。‘天鹅’正蹲在一座高高的悬崖上,孵着天鹅蛋,它仰望蓝蓝的天空,心想:什么时候,我的天鹅宝宝们才能出世呢?那个时候,我就可以让孩子看一看这美丽的黄山风光呀!”
  2 课要上出诗情画意
  于漪说:“文似看山喜不平,起伏曲折,就会使读者兴趣浓厚,步入胜境,领略无限风光。”语文课更是如此,如果上得太平板,孩子就会昏然欲睡;有起有伏,有鲜明的节奏,语文课才能上出诗情画意来。
  2.1 教学内容应疏密相间。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是“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意即留下的空白,可以用来跑马,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语文课也应讲究“疏密相间”,教师要读透教材,决定内容的取舍详略。突出文章主旨的段落就着重讲,关系不大的就略讲,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量体裁衣,轻重有当,剪除枝蔓,疏密相间。
  2.2 教学过程应张驰疾徐。内容比较简单的,孩子自己可以读懂的,可以快节奏地进行。内容比较难的,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来个慢动作。
  2.3 教学形态应动静结合。“动”是指讲解、朗读、讨论、操作;“静”则是指学生的默读、观察、思考、想象。“动”能激活孩子学习的情绪、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静”则有利于孩子的深入思考。“动”多“静”少,就会出现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孩子的思维很少参与学习;“静”多“动”少,则孩子容易产生疲劳。因此,教师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2.4 教学方法应山水写意。于漪老师说得好:“教课又如画画,有笔有墨,各种画法穿插运用,根据题意布局,用墨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用笔粗粗细细、曲曲折折,主题突出,陪衬得当,满纸气韵,浑然一体。”对突出课文主旨的内容或课堂上生成的闪光点应“浓墨点画”。对课文的精彩处则“浸润渲染”。对教学思路则“线条勾勒”,既不能“清清楚楚一条线”,也不能“模模糊糊一大片”,而应注意穿针引线,主线清晰,开合自如,浑然一体。
  2.5 教学语言应生动优美。“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教师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牢牢粘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提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一是积累丰富的词汇,上课时便会涌入脑际,信手拈来。二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句式要富有变化,贴切的比喻能启发孩子的联想,精当的设问能造成悬念。三是节奏和谐,抑扬顿挫,给孩子以美的享受。四是倾注充沛、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
  3 课要上如春风化雨
  语文课本的选文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生活,揭示人生真谛,赞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往往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达到“春风化雨”的境界,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应。
  3.1 语文是灵动的诗篇。语文课要集语言、认识、情感、人文的培养于一体,由平面变成立体。要寻觅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在课文中能起到点睛的作用,语言经得起推敲,内容耐人寻味,给孩子以启迪,能拨动孩子情感的琴弦,“牵一而动全身”。教学诗歌,是对人类灵魂与命运的一种探讨;教学散文,是语言浸润的情感体悟。孩子同课文真真切切地畅谈,获得的是激情的勃发和对生命的感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2 语文是美丽的天堂。听特级教师孙双金《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后,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分。他带着孩子品读课文,大家被冰心的童心与爱心所震撼,课堂被推向一个又一个情感与智慧的高潮。课堂教学似乎到此可以圆满地画上句号了。但是,孙老师没有停下来,又牵着孩子的手走进冰心,从《雨后》到《纸船》,从《纸船》到《繁星》,让孩子感受冰心爱孩子、爱母亲、爱大海、爱星星,爱一切美好的事物。老师和孩子的灵魂在字里行间徜徉、在天堂里飘荡。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