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贵阳农经网为贵州省“三农”腾飞助力 贵州省农经网
 

贵阳农经网为贵州省“三农”腾飞助力 贵州省农经网

发布时间:2019-07-07 03:56:33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 F323.7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贵阳农经网是贵州省经过几年时间耗资巨大而打造的以农产品为主的互联网信息平台,文章论述了信息技术在服务“三农”中的作用,对贵州农经网服务贵州省“三农”作了相应分析,并对贵阳农经网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贵州农经网;“三农”;腾飞
  贵州农经网贵阳市农经信息分中心是市委、市政府为促进全市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而建立的农村综合经济信息服务专业网,是我市最大的政府涉农信息服务网络。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贵阳市委、市政府按照 “十五”计划关于“加快国民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决定》要求,为推进全市农业信息化建设,于2001年投资142.2万元,按照《贵阳市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实施方案》提出的“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开发、统一布局、统一管理”的原则建成的农村综合经济信息服务网络。
  贵阳市委、市政府早在21世纪初就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一直坚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大力推进贵阳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在不断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先后建成了贵阳·农村网、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等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建成了农经网、贵阳市农村综合经济信息服务平台。特别是在2006年12月贵阳市被列为全国首批农村信息化试点城市以来,就正式启动了以“1311”(即搭建1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电视网、电话网、互联网3个网络,建设1万个信息服务终端,惠及10万农户)工程为核心的农村信息化建设 。
  一、贵阳市农经网建设情况概述
  贵阳市农经网是贵阳市委、市政府早在“十五”初期,为推进全市农业信息化建设,为促进全市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于2001年按照《贵阳市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实施方案》提出的“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开发、统一布局、统一管理”的原则,由市政府投入100万元建成的农村综合经济信息服务中心,是贵阳市最大的政府涉农信息服务机构,它拥有1个市级农经网信息中心、7个县级农经网信息服务中心和80个乡镇农经网信息服务站。主要利用中国百强网站、贵州省最大的政府涉农信息专业网站——“贵州农经网”为载体,为平台,负责全市涉农信息的采集、分析、加工处理、发布和信息服务工作。贵阳·农村网作为贵阳市的农业门户网站,是2007年9月作为全国农村信息化试点城市建设工程项目之一建设起来的贵阳市政府专业农业信息服务网站,于2007年12月正式运行。
  贵阳市农经网是一个拥有1个市级农经网信息中心、7个县级农经网信息服务中心和80个乡镇农经网信息服务站的庞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2007年,通过农村信息化示点建设工程,我们继续将网络向村一级纵深,目前已建成了28个村级信息服务超市,今年拟再建32个。全市农村已基本建成以贵阳市农经信息中心为龙头,县、乡、村逐级配套、联结千家万户的信息服务网络。
  2007年5月,我中心正式介入《贵阳市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该平台是全国首批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城市——贵阳市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其核心 “1311”工程即:搭建一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远教网、农经网、计生网三个网络,建设1万个LED屏、等离子大屏幕、PC终端、语音终端等信息终端,惠及10万农户。通过“1311”工程,贵阳市将基本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要求的信息化支撑体系,并充分整合现有信息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库和信息服务人员队伍,使农村远程教育网、农经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向深层次推进,同时,贵阳市还将开发、集成农民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和科技、教育课件资源,向农民提供个性化的、互动的信息服务。在“1311”工程中,我中心负担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并参与信息终端的建设。
  在我市农经网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和利用涉农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由党委政府、涉农部门和科研教育机构广泛参与的“涉农信息共享平台”,即涉农综合数据交换中心及门户网站。该平台包括内容中心、应用平台和发布平台。内容中心为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系统,主要承担资料存放和数据备份。应用平台借助各种应用系统,支持数据维护、用户管理和信息交换。发布平台即建设和完善门户网站——“[1]”网现也完成。贵阳市涉农数据交换中心年内即将开始建设,其目的是建设涵盖农业生产信息、农村文化信息、教育信息、劳动力转移信息、医疗信息、防疫信息等信息的涉农信息数据交换中心,实现了信息共享,降低了运行成本和管理费用、丰富了网站的信息内容;通过整合,形成全市完整有效的培训、专家咨询等服务体系、全市统一的信息收集和审核平台。
  二、贵阳农经网对我省“三农”的贡献
  自从农经网信息入乡进村后,当地农民可以从室外电子显示屏上获得当天贵阳、昆明、广东等地最新的农产品价格、供求等信息,种什么,怎么卖,一目了然。3年来,通过电子显示屏及时传递的市场信息,就为当地及周边农民增收2000余万元。
  这样的农经信息电子显示屏在我省已有27个,分布在贵阳、遵义、安顺和黔南等地的农贸市场和生产基地,农产品价格信息直接进入市场为农户和经营户服务,平均每月适时传播信息1万余条,极大地方便了农户。
  我省山区占国土面积的93%,信息闭塞是山里人走向大市场的瓶颈。2000年初,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贵州农村综合经济信息服务网络,目前各级政府共投入3000多万元,以“农经网”建设为龙头,自上而下建设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加强信息延伸基础建设。贵州农经网采取建立农经网信息流动服务站、信息服务中介联系点、村级信息点、直通服务点等措施,有效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全省1452个乡镇建立了信息服务站,443个村寨建成信息服务示范点,11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了信息服务中介联系点,形成了以乡带村、以村带户、以户带户的信息服务模式。
  为了让农业信息更好地服务“三农”,贵州农经网通过自身网络、农民经纪人、农村行业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建立了1500多人的农村基层信息员骨干队伍,活跃在田间地头、农贸市场、涉农企业,及时搜集、分析和传递市场信息,帮助农村小生产和城市大市场实现对接,农业信息网络已成为助推我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据统计,贵州农经网自建立以来,日均发布信息7500余条,信息总量达1500万余条,促成省内农产品外销和招商引资32.5亿元,其中直接促成企业、协会、基地和农户外销农产品24亿元。
  上网一条信息,启动一个产业,已成为农民身边的平常事。江口县双江镇凯市村盛产生姜,可信息不畅,过去每年生产的30多万公斤生姜卖不出去。信息通过贵州农经网发布后,湖南、四川、重庆、浙江、福建以及贵阳、遵义等地客商纷至沓来,价格上扬,种植户年获纯利70余万元。目前,全村生姜种植面积超过500亩,年产量100万至150万公斤,年产值300万元以上。
  农经网还给农民带来了一场观念上的革命。“网上找市场”逐渐成为农民的时尚。“十一五”期间,我省还将实施“十县千乡万村”新农村信息化示范建设工程,基本完成“信息进村入户到企工程”,在50%以上的重点村进行网络延伸建设,组建1.2万个“农经网”村级信息服务点,发展农民用户5万户以上,主要涉农企业全部入网。
  参考文献
  [1]牛宝亮.兴安盟农经网的现状、面临的困难和进一步发展的思路探索[J]. 内蒙古气象. 2005(03)
  [2]赵晓鸿.四川农经网二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内江科技. 2005(05)
  [3]李婧,李利群.浅谈地县级农经网工作的开展[J]. 贵州气象. 2007(04)
  [4]张芳钧,徐智慧,贾峰.以信息为导向 促进农民增收[J]. 贵州气象. 2004(0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