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成都市制鞋产业集群问题分析]互联网产业集群合法吗
 

[成都市制鞋产业集群问题分析]互联网产业集群合法吗

发布时间:2019-07-12 03:53:48 影响了:

  摘要:产业集群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经济现象,它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提升区域竞争优势方面的作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前人有关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成都市制鞋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成都市制鞋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成都市鞋业产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成都市 制鞋 产业集群 问题 建议
  一、引言
  产业集群作为现代经济布局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都扮演着经济增长助推器的角色。地区的产业集群不仅构成了现今区域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还常常是一个地区竞争力之所在。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集群的实践中,产业集群已经被证明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一种有效选择。然而,在我国西部产业集群发展进程中,由于面临着特殊的主客观条件,产业集群突显出诸多问题。因此,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对提升我国西部地区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选取成都市制鞋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由于成都是我国西部经济增长的引擎,而成都制鞋又是成都的支柱产业之一,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对于成都制鞋产业集群现状和问题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将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二、成都市制鞋产业集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成都市制鞋产业集群现状
  成都制鞋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的蜀国。清朝康熙年间,出现了早期的制鞋手工作坊。到了现代,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成都市武侯区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圈。[ ]据统计,2006年,成都市共有制鞋企业1700余家,鞋材配套企业3000余家。主要分布在武侯区簇桥、金花镇,崇州市崇平、羊马、廖家镇,双流县东升、九江、彭镇,温江区永盛镇,龙泉驿区西河镇等区域,其中武侯区集中了全市80%以上的制鞋企业和90%的配套企业。 成都鞋类企业以女鞋生产为主,并以艾民儿、古奇制鞋、美丽点、卡美多等企业为代表。全市女鞋生产企业约有1100余家,年产量1.4亿双,居全国第三位。2005年12月,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授予武侯区“中国女鞋之都”称号。成都鞋类产品以出口为主,其中女鞋出口占全国女鞋出口1/3,出口国达35个,以俄罗斯、乌克兰等东欧国家为主。目前,鞋类产品已成为成都市最具特色的优势出口产品。
  (二)成都市制鞋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1、尚未形成区域之间的“聚合效应”
  目前,在成都市武侯区,以簇桥、金花镇为中心,聚集形成了专门服务于制鞋企业的原材料供应、人员培训、信息咨询、货物配送、印刷包装以及鞋楦、鞋垫、鞋底生产等配套设施,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产业链初步形成。但在成都市周边的许多县城或者郊区,比如双流、崇州、温江、大邑、新都等,虽然有很多与制鞋相关的企业形成了区域聚集,但都是建立在共同利用区域内资源的基础上的聚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这就会导致一种现象——各区域“各自为政”,缺乏相互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没有从整体上产生以成都武侯区为轴心,辐射周边郊县的聚合效应。不仅如此,由于各个区域生产的产品同质化,产品附加值低,资本积累速度慢,自我发展能力弱,与东部沿海其他制鞋产业集群相比竞争力不强。
  2、产业集群缺乏核心竞争力
  2005年底,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授予成都市武侯区“中国女鞋之都”的荣誉称号。至此,我国制鞋行业“三州一都” 格局(我国制鞋工业主要集中在温州、广州、泉州、成都)正式形成。成都作为一个内陆城市,之所以能与温州、广州并列为全国三大女鞋生产基地,与其“高不成,低不就”的市场定位有关。温州女鞋的优势在于产量大,价格低,走大众化路线;广州女鞋则一直在款式上走在时尚前端;而成都女鞋却居于两者之间,取大众化偏时尚的定位,以性价比来取胜。表面上看起来,成都女鞋比较有竞争优势,但实际上,这种市场定位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会限制成都女鞋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从最具代表性的武侯区鞋业集群的现状就可以看出端倪。由于市场定位的模糊性,企业在生产和制造各种款式女鞋时,会有意无意地模仿东部沿海地区的高端产品,不能形成自有品牌。此外,由于本土企业设计开发能力不足,不得不进行贴牌生产,产品附加值低,加之缺少像中东部地区的市场环境,产业集群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
  3、产业链偏短
  成都制鞋产业集群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相比,差距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产业集中度较低、产品档次不高、知名品牌不多、企业大多处于传统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的转型阶段。具体表现在“一小、二多、三低”:“一小”即企业规模小;“二多”即企业产品来样生产多,模仿沿海款式多;“三低”即是企业投入低,产品创新程度低,管理水平低。由此可见,成都鞋业目前的产业链主要集中在制造过程,而在高端设计、品牌推广、宣传策划、职业教育、展销、中介咨询服务等环节比较薄弱。这说明,成都制鞋产业集群产业链偏短。
  4、创新能力不足
  对于成都这样的西部内陆城市来说,虽然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交汇中心,有着很好的地缘优势,但在形成产业集群的过程中,相比中东部地区来说,创新能力显得尤为薄弱。首先是其制鞋科研投入不足,产品的技术含量低,缺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其次是其科技和管理人才缺失,消化和吸收国内外新技术,新成果的成功率低;再次是其制鞋行业进入门槛低,行业中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一般都以贴牌生产为主,缺少自有品牌。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成都鞋业集群发展,攻克时艰的必由之路。
  三、对策建议
  (一)以“一都两园”为载体,打造产业集群合力
  根据成都市鞋业发展现状,笔者认为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依靠政府的规划指导,以“一都两园”为载体,积极打造产业集群合力。2007年,《成都制鞋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打造“中国女鞋之都”,将成都市建设成为全国最大鞋业生产基地的宏伟目标,并提出了“一都两园”的产业发展布局,其中武侯区成为成都鞋业的产业轴心,即贸易中心、品牌展示中心、研发设计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信息及中介服务中心和一个知名品牌企业生产基地。崇州大力发展制鞋生产基地,与武侯形成互动,积极配合武侯的城市改造和拆迁,吸引成都制鞋生产企业全面向崇州转移,针对武侯鞋业特点,崇州建设制鞋孵化园大量引进武侯中小企业;崇州工业集中发展区还组织园区鞋企积极融入成都制鞋平台,参与各项活动,加强崇州鞋材市场、制鞋孵化园、培训中心与成都鞋都相关产业联系。金堂工业园主要以发展鞋业及鞋材制造为主,着力引进沿海制鞋及鞋材大中型企业,优先吸引台资和外资企业。依托淮口镇建立完善管理服务中心、劳务市场、生活服务中心及公共服务中心。在政府引导作用之下,加强市场运作和区域合作,以“一都两园”为载体,形成产业集群合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