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通胀后货币政策效果分析及未来走势 通胀是用什么货币政策
 

通胀后货币政策效果分析及未来走势 通胀是用什么货币政策

发布时间:2019-07-08 03:46:54 影响了:

  【摘要】自2010 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为缓解金融危机而采用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不良影响开始渐渐显露。由于流动性的泛滥等诸多复杂原因导致了国内基本价格水平出现持续上涨的现象。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并紧缩货币信贷,以应对此次通货膨胀。但是我国货币政策目前已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中,继续采取这种措施则将会增加政策超调的风险。我们应该转换调控思路,有效疏导当前通胀压力。本文将从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和特点出发,理清思路,来探讨货币政策对本轮通胀的调控成效,并提出货币政策下一步的趋势。
  【关键词】通胀 货币政策 未来走势
  2010年来,为截止通货膨胀预期,我国央行连续5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12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冻结过多的流动性资金,存贷利差已达到3%的较高水平,而大中型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也达到了21.5%的历史高点,然后物价上升势头仍似乎没有得到缓解。本轮通胀是在我国经济结构面临大调整,内需相对不足,同时国际初级产品供给也发生变动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具有复杂性。针对目前的通货膨胀,不同层面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主要形成了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通胀主要成因是货币因素为主,非货币因素为辅的货币与非货币市场“双失衡”。货币超发为主导,内需增长等非货币要素推波助澜。第二种观点认为通胀主因是公众预期的变化。理由是我国扩大内需政策引致了公众对所有商品包括资产在内的价格攀升的预期,这种预期对通胀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短期内甚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第三种观点认为其他非货币的要素才是引发通胀的主要原因。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投资支出以及外资扩张等需求冲击,劳动生产率或部门差异导致的结构性冲击,因原材料、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引发的外源性成本冲击,因国内工资水平变动等原因引发的供给冲击都有可能是引发通胀的主要原因。单纯通过货币、预期以及其他非货币要素中的一个方面来分析通货膨胀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困境
  由于我国当前量化性的货币工具对通胀的调控空间和效果都已经收窄的现状,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胀之间的矛盾开始变得尖锐。面对目前的通胀形势,货币政策实现其目标面临着多方面的约束,从而加剧了反通胀的困难程度。
  (一)宏观经济的失衡困扰了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目前经济滞胀的压力对货币政策反通胀的目标造成了很大的限制,因为反通胀的政策强弱会对就业目标产生很大的影响。现阶段内需不足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克服,从投资需求来说,政府投资占多数,而且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这对经济增长与带动就业的效果并没有持续性。中小企业的发展滞后,并且受到很多限制。就消费需求而言,收入差距悬殊导致了消费需求结构扭曲,也限制了消费需求的增长可能,居民消费倾向下降,也进一步虚弱了消费需求的增加。出口的增长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由于市场经济体系不完整,竞争不充分,资金融通受到阻碍,企业资金运用效率低,这些都加大了反通胀的难度,制约了反通胀政策的力度。
  (二)通货膨胀压力成因的特殊性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现阶段的通货膨胀具有需求拉上与成本推进共同作用、外部输入性、明显的需求拉上的滞后性三大特征。紧缩性货币政策如加息、上调准备金率对于需求拉升的通胀能够起到明显的作用,但是对于成本推动的通胀却没有很大的帮助,甚至紧缩产生的供给效应还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反而会进一步增大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外贸依存度已达较高水平的情况下,来自于国际社会的通胀压力会对我国经济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而对于输入性的通胀压力,国内的货币政策表现出来的作用是被动的而且也是有限的。由于现期货币政策的效应存在时滞,所以对前期的通胀需求压力限制是有限的。由于这些复杂的成因,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三)货币政策的约束条件的特殊性抑制了货币政策的效果
  当前“松紧结合”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反方向组合方式,削弱了紧缩货币政策的效应。纵观此轮金融危机前后及抗击金融危机过程中,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方式的一个特点就是,财政政策始终是扩张性的,只是扩张的力度有所变化而已。货币政策则有所不同,在2003年,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货币政策开始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即反方向的紧缩性政策。到了2008年下半年,货币政策才做出方向性逆转,由从紧的政策转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在2010年货币政策方向又重新回到从紧的状态。目前的政策组合实际上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种组合在面对经济滞胀的情况下有很大的必要性,但是也有可能导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相互间的效应抵消。我国目前的财政模式是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相配套的,这样一来就支持了货币扩张,抵消了货币政策的紧缩效应。
  (四)国际收支失衡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紧缩效应
  现阶段我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进而对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阻碍了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应。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的可能性加大,我国出口需求的扩展也不能得到很好的遏制,同时内需不足的问题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样就使得我国国际贸易顺差的增加变得具有客观性。同时,由于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提高进而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样,大量的QFII以及国际热钱会流入国内,因此,在贸易顺差加大同人民币升值预期提高的双重压力之下,外汇占款将进一步扩大并成为基础货币增加的主要推动因素,这将直接抵消紧缩货币政策的效果。因此要加强外汇管理,增加央行票据对冲外汇占款量,增加短期的基本流入成本。
  货币政策在以上几个方面遇到的种种困境,导致了在抗击通胀的过程中的有效性大大降低,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目前的困难,提高针对性,增加有效性,协调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缓解经济失衡的问题。
  二、未来货币政策调整方向
  针对上述的货币政策困境,笔者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在未来应该需要作出一些调整来实现抑制通胀和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双重目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