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谈地理教学中语言的运用:诗歌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谈地理教学中语言的运用:诗歌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9-07-13 03:48:00 影响了:

  摘要:地理教学要求地理教师授课时,语言不仅科学准确,规范严谨。也应适当地运用生动、形象、简练的语言文字,寓地理知识干文字艺术享受之中。  关键词:地理教学;语言;实效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的内容适当地运用生动、形象、简练的语言文字,寓地理知识于文字艺术享受之中,它就能发挥独特的魅力。能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兴趣盎然、印象深刻,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讲故事。中学生一般对课本上相对枯燥的知识不感兴趣。但是。引人入胜、生动的地理小故事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如,讲《认识地球》时,通过讲“麦哲伦环球航行”来证明地球的形状;讲《洋流》时,引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潜艇与密度流”的故事;讲《气候与季风》时,讲“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通过小故事自然引出地理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地理探求的精神。
  2.歌谣。教学是引用一些富有地理特色或与地理事物相关的歌曲、民谣来加以贯穿。学生在感受优美音乐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掌握。
  如,讲《长江》时,引用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让学生思考长江的源头、气势、特征。引导学生去感受长江的滔滔激流,一幅磅礴景象在脑海里跃然而生。讲《中国地形地势》时,引用歌曲“大河向东流呀…”“昨日像那东流水……”,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学生一目了然。根据歌词内容,让学生思考黄土高坡的东南风、西北风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不同风向的风又会给黄土高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3.引用古诗文。授课时把我国古诗文与地理知识联系紧密的诗句巧妙的引用到课堂上,使学生耳目一新,引人入胜。
  如,讲《中国地形地势》时,引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讲《内蒙古高原》时,引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辽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草原景观。
  4.修辞比喻。运用比喻,拟人等文字修辞手法,将所学较为抽象的地理事物转化为易被学生接受的语言。
  如,讲《季风和梅雨》时,学生虽然对东南季风和西北季风有所了解,但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份梅雨的形成不甚明了。这时形象的将东南季风和西北季风比喻成两个相扑的大力士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角力。正是由于势均力敌的拉锯造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多、气候闷热的气候特征。随着夏季日浓,西北季风越来越弱,便被东南风这个大力士推着向北而去。这样的比喻通俗易懂,风趣诙谐,给地理课堂增添一番韵味之时,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
  5.地理别称。地理别称能把此项的地理事物形象化,把繁杂的地理知识概括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材中的地理别称有很多,如,世界屋脊、紫色盆地、天府之国、东方甜岛、北大仓、聚宝盆、春城、山城、日光城、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这些地理别称比较形象地概括出了地理事物的特征,使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变得容易接受,便于识记。
  6.要点口诀。教师用形象的口诀概括记忆相关的地图信息特征、结合地图、突出重点,使地图信息化、简单明了、方便记忆。
  如,讲《亚洲范围》,总结歌谣要点:亚洲东部尖尖嘴,隔着白令望北美;南部群岛多又多,澳洲隔海不连接;非洲弟弟西南角,苏伊士运河做交角;西部欧洲紧相连,界山界水连成线;“乌山”“乌河”连里海,大大高加索“土峡”连一串。
  7.意境想象。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地理思维的开拓具有很好的诱导效果。通过一些形象风趣的地理语言把学生引入一定的地理意境中去,使学生了解其地理特征,掌握地理知识。
  如,讲《新疆气候》时,借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词句来形容新疆的日气温变化大的特点,通过意境联想感受新疆的气候特征。
  8.谜语识记。运用猜谜的方式将地理知识,尤其是地理地名于教学之中,学生乐于接受,并寓教于乐。
  地理地名的谜语有很多,如:船出长江口(上海);银河渡口(天津);一路平安(旅顺);久雨初晴(贵阳);夸夸其谈(海口);双喜临门(重庆)……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高效趣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胜枚举。只要教师肯动脑,肯用心,善于积累、整理、加工、总结,就可以把相对抽象的地理课教的精彩而趣味,使学生喜学、爱学,使教学实而有效。
  (作者单位 河南省温县教学研究室)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