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幼儿心理健康游戏设计【角色游戏与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心理健康游戏设计【角色游戏与幼儿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19-07-18 09:21:05 影响了:

心理康乐

角色游戏与幼儿心理健康

□张青青

〔摘

要〕角色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形式。幼儿可以在游戏中通过角色扮演,

去模仿和创造性地反映生活,把游戏的虚构性与现实的真实性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角色游戏对幼儿的情感、交往能力、想象力的发展,对其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育者应为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提供良好的条件,引导幼儿正确地开展角色游戏,以促进其智力、情绪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教育导刊

〔关键词〕幼儿角色游戏心理健康

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释放自己。它既是适合幼儿特点的一种教育方法,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很好的活动方

式。幼儿园的游戏多种多样,其分类方法也各不相同。按游戏的目的性进行划分,主要包括创作性游戏、教学游戏和活动性游戏,而角色游戏则属于创以为幼儿的情绪找到一个替代性的坐标;通过听音乐,可以让幼儿舒缓心理紧张,调节情绪等等。总之,通过各种各样的训练帮助幼儿减轻适应性压力。

○○

九年二月号下半月

点,幼儿的压力表现不像成人那样不表露,而是通过哭闹、乱扔东西等方式浅显地表露出来,而且也比较情境化。因此,应让幼儿多参加游戏活动,减轻或消除他们的适应性压力。如“心情墙”游戏,让幼儿用不同的颜色标记表达不同的情绪,让幼儿向老师或同伴诉说自己的情绪以帮助自己减轻压力;

“心情手指”游戏,让幼儿在每个手指上各画一张不同表情的脸,让手指宝宝相互聊天,使不开心的事情在开心的聊天中消失;结构游戏,把垒高的积木推倒,让孩子发泄内心的适应性压力;

“娃

娃家”游戏,让幼儿角色替换,把自己经历的不高兴的事情通过娃娃演绎出来,让他们把内心的不快乐情绪释放出来。

参考文献:

〔1〕玛利娅·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全书〔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2〕周念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李江雪,申荷永.3至6岁幼儿心理压力源与表现〔J 〕.社会心理科学,2006(1)

〔4〕李江雪,申荷永.幼儿心理压力的现状及与行为问题、家庭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J 〕.社会心理科学,2006(1)

〔5〕范秀娟.小班新入园幼儿适应性情况的调查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2001(3)

注:本文是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批准号:YXYY2008084)

4.尝试组织专业的心理减压训练来帮助儿童减

压。

心理减压的方法很多,如“沙盘游戏”疗法就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它不仅可以诊断治疗幼儿的问题心理行为,同样可以减轻幼儿的适应性压力;还有,通过做些松弛身心的运动,可以让幼儿找到适应性压力的宣泄口;通过故事引起幼儿的共鸣,可

(张富洪,范葵丽: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广东江门

529090责任编辑:赵阳)

26

造性游戏的一种。玩具材料进行角色游戏。如小班幼儿大多选择“娃娃家”、

“公共汽车”等游戏,而大班幼儿则会选

一、角色游戏及其特点

择“医院”、

“商店”等有一定难度与操作性的游

戏。玩具大多可以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或找寻角色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形式,它是幼儿替代材料,以便幼儿可以自主自发地开发角色游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戏。

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三)想象与创造蕴含其中

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又称象征性游戏。角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发挥其想象力色游戏有助于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可与创造力,去反映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以在游戏中通过角色扮演,去模仿和创造性地反映系,把游戏的虚构性与现实的真实性巧妙地联系在周围的生活。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游戏是补偿现实一起。其一,角色的扮演就是最好的想象与创造。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幼儿喜欢扮演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把自己想象而角色游戏的心理补偿作用则是其他游戏形式无法成爸爸、妈妈、医生、售货员、司机等。其二,角比拟的。在扮演角色过程中,幼儿可以充分展开想色扮演是假想的替代物。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到了一象的翅膀,进入自己假想的情景中去体验成人生活定的水平,就会把头脑中已有的表象与实物相结中的感受与人际关系,同时可以复活快乐的体验和合,在不同的环境中替代真实的物品。如,一根竹修复自己的精神创伤。其特点为:

棍,可以是战马,也可以是船桨;一把小椅子,可(一)主题来源于生活

以是汽车,也可以是火车。其三,角色扮演是假想角色游戏是一种对幼儿身心发展十分有利的游的情景。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经常会假想各种游戏戏活动,它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一方情景,去完成活动。幼儿的一个想象就可以成功地面,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转换或浓缩游戏的情景,如活动室的一角既可以是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如在“医院”游戏中,幼儿“娃娃家”,也可以是“医院”,可见其想象力与创扮演医生的角色给布娃娃看病,会用“冰糕棍”当造性的丰富。

作注射器给“病人”打针。另一方面,游戏中的角色分配与规则制定也是事先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而二、角色游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确定的。像小班幼儿大多喜欢“娃娃家”的游戏,用

女孩子可以在游戏中扮演“妈妈”去操持家务,关(一)激发幼儿良好的情感

怀、疼爱孩子等。尽管情景是虚构的,但在游戏过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程中,幼儿始终都在遵守蕴含在角色游戏中的内在动,

“体验”是其基本的特征。无论个体对客观事规则,使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尽可能地符合角色的身物持什么态度,人自身都能直接体验到,离开体验份要求。

根本无法去描述情感。当需要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二)自主性与灵活性得以体现

积极的情感体验,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角色游戏的过程都是由幼儿自己设计并实施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体验成人生活的机会,伴随的。主题的选择、情节的展开、角色的确定与分着这种需要的满足,幼儿会产生愉悦等积极的情配、规则的制定等,都是在幼儿兴趣、经验和能力感。同时,幼儿还可以通过角色游戏使某些消极情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粗绪得到发泄,如幼儿大多害怕去医院打针,但在浅的经验演绎着生活。虽然在成人看来他们的很多“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可以将自己在医院体验到行为是可笑的,但幼儿却乐此不疲地投入于其中。的消极情绪,通过用冰糕棍当注射器去给布娃娃打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会灵活地选择主题与

针而得到发泄。

27

【教育导刊

○○

九年二月号下半月

(二)促进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是需要多人参与的游戏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认识到他人可能会与自己不同的态度与看法,而逐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在进入同一个游戏情景前,幼儿需要彼此协商角色的分配,规定角色的扮演规则,以保持角色间的协调一致,如医生与病人应有各自不同的角色特点。同时,整个游戏过程也需要幼儿间的合作和信任,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角色游戏中,对于同伴的不恰当行为,如购物不排队、随便拿商店的东西等规范冲突,同伴会给予直接的批评,这些对于帮助幼儿学会处理矛

【教育导刊

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如采用一味说教的方法将难以奏效。而角色游戏则可以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分辨美与丑、善与恶。通过反映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幼儿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可以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并获得非常重要的道德感。这种道德感不仅会出现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而且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流露。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

“娃娃家”是他们最喜欢的角色游戏

之一,在游戏中幼儿学会了照顾小孩子,对布娃娃所扮演的“婴儿”表现出关怀、温柔与同情心。这种道德体验不仅让孩子尽力去做好“婴儿”的爸爸或妈妈,而且会促使他们将游戏中的道德体验渗透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去关心自己的父母以及其他社会成员。其他的角色游戏同样可以让幼儿去认识和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医生与病人、交通警察与过马路的老人,等等。这些游戏场景可以使幼儿学会关心别人,尊敬长辈,帮助弱者,从而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角色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游戏形式之一,它对幼儿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并不仅限于以上几点,还体现在情绪情感、智力与社会性发展等诸多方面。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中,教育者应为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提供良好的条件,选择积极正面的主题作为角色游戏的内容,并帮助幼儿顺利地组织和开展游戏活动。

盾与冲突,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非常有益的。最初的友好关系是在游戏中产生的,并渗透于整个游戏之中。交往的需要,将提升他们建立友谊的动机,并促使他们去注意同龄人的优点,并由此引发出“善良”、

“同情”、

“关怀”等概念去指导

他们积极开展同伴交往。

(三)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角色游戏的主题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幼儿会将生活中和书本上所获得的体验融于一个游戏中。当幼儿为自己选择好角色后,就开始想象怎样去模仿所扮演的人的行为和语言。心理学家科琳·亨特在关于游戏与创造性的研究中,发现创造性探究者(好游戏者)在以后的创造性测验中的得分较高,这是与游戏经验促进幼儿想象力发展的作用有关系的。在游戏中,幼儿并非像真正的演员那样有准备地去刻画自己的角色,而是为了体现自己的梦想和愿望,为了表达自己当时的思想和感情,角色游戏充满了对未来生活和未来职业的幻想。同一个游戏中,幼儿要同时担当编剧、剧务、演员等职务,同时还可以一人饰演多个角色,这为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和空间。

(四)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品德是一个人依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一些经常的、稳固的特性,良好的道德品质将引导个体的行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幼儿阶段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对于

○○

九年二月号下半月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编著.发展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2〕丁海东编著.学前游戏论〔M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

〔3〕

(苏)门捷利茨卡娅主编,胡真译.游戏中的儿童

教育〔M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

〔4〕徐巧英.以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9)

(张青青: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05研

山东济南

250014责任编辑:赵阳)

28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