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一次西畴行,,一生西畴情:西畴天气预报
 

一次西畴行,,一生西畴情:西畴天气预报

发布时间:2019-07-19 03:55:08 影响了:

  6月23日至27日,西畴县与云南省文联、云南省青联共同举办了全国部分知名文艺家赴西畴“访华盖木故里、绘喀斯特绿洲、扬西畴精神、抒高原情怀”走基层文艺创作采风活动。省文联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摄影家张维明,团省委副书记、省青联主席陆平,著名作家、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彭荆风,著名诗人、文艺评论家晓雪,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学术研究院院长何伯群,著名书法家陈振元、赵浩如,著名书画家王森祥,当代实力派书法家、中国书法研究院副院长王其林,当代实力派青年画家马灵,国家一级摄影师张晓梅等20多位艺术家参加了采风活动。
  一路春风一路歌
  6月24日上午,全国部分知名文艺家赴西畴“访华盖木故里、绘喀斯特绿洲、扬西畴精神、抒高原情怀”走基层文艺创作采风活动启动仪式在西畴会堂举行。西畴县委书记马忠俊在启动仪式上致欢迎辞。
  在5天的采风行程中,文艺家们或冒着酷热、或风雨兼程走访了西畴县的7个乡镇15个点,走进香坪山珍稀树木园领略奇花异木的诱人魅力,感受天然大氧吧的深幽与雅静;穿行在小桥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茂密的原始森林内与华盖木亲密接触;饱览了畴阳河、鸡街河等沿河两岸如诗如画的河谷风光与峰丛如林的喀斯特景观;在小洞村、岔河村、江龙村等亮点新农村,文艺家们赞不绝口、流连忘返;在“西畴精神”发源地蚌谷乡摸石谷,艺术家们听着介绍、记着笔录,在身心俱震中体验大山品质,感悟高原情怀。
  23日下午,抵达西畴的文艺家们风尘仆仆地来到了采风的第一站——莲花塘乡小洞村。走进这个由上海市虹口区援建的新农村里,翠绿朗润的山色、坦平洁净的进村入户水泥路和黄墙红瓦装扮的小洋房,让文艺家们感到新奇和清爽。
  采风团一行随后走进了村老党员者代英家,映入眼帘的是修葺一新的小洋房、宽敞整洁的庭院和一应俱全的家用电器,最惹眼的是客厅里那台35英寸的液晶屏幕大彩电。“以前,我们村的群众行路难、用水难、住房难,样样都难,现在路修好了,水够用了,房子好住了,样样都好了!”还没等到文艺家们发问,58岁的者大妈就主动打开了话匣。
  “你们家的居住条件跟城里比起来一点都不差,真让人羡慕。”张维明副主席与者大妈风趣地对话。
  随后,采风团一行来到了让他们慕名已久的香坪山珍稀树木园。雨后初晴,植物园内被雨水冲洗过的绿树和树叶都发出了刺眼的亮光。清风袭来,林子里飘出一股沁人心脾的馨香。顺着植物园的石梯拾级而上,文艺家们不时停下来欣赏醉人的美景,不时在丛林中和树脚下合影留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么多的珍稀植物让我们眼睛都看花了!”摄影家张晓梅边说边举起相机按下快门。
  24日中午,风光秀美、如诗如画的鸡街乡那柏村成了欢乐的海洋——鸡街乡第五届民族民间文化欢乐节因为文艺家们的到来显得更加火爆。上百名身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排成两行,早早地迎候在了村口。一身身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一张张溢满幸福的笑脸,让文艺家们沉浸在了浓郁淳朴的民俗风情中。
  欢乐节在彝族舞蹈《倮韵》中拉开了帷幕。
  榕树脚下舞春天,载歌载舞乐开怀。大红毯铺盖的舞台上,本土壮族歌手黄廷秀原滋原味地唱起了她的“拿手好歌”《水母鸡》。正是这首充满悠悠古韵的山歌,2007年由美国加州晶晶儿童合唱团演唱后,在美籍华人中引起轰动并广为传唱。
  被列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中国式的迪斯科”之美誉的彝族《葫芦笙舞》和被列为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渔鼓说唱》等民族舞蹈,把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风民俗展现得淋漓尽致。
  “西畴留韵”、“爱洒西畴”、“风景这边独好”、“仙境西畴”,“大力弘扬西畴精神”,“共同建设生态家园”。舞台旁侧,何伯群、陈振元、晓雪、赵浩如、王森祥、王其林、邓邵生等书法家在十米长卷上挥毫泼墨,或苍劲有力、或洒脱自如的一行行大字顿时跃然纸上。
  “西畴的民族歌舞很有特色,很有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我要用手中的相机把这一本土民族文化展示出去。”炎炎烈日下,来自西双版纳州的摄影家朱敏情不自禁地说。
  “只有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领略到这样原汁原味的文艺。”诗人、小说家、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项兆斌深有感触地说。
  欢乐节接近尾声时,一群活泼可爱的彝族儿童跳起了韵味十足的《弦子舞》。领导和文艺家们应邀走上舞台,与演员们手拉手跳起民族舞,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25日上午,在兴街镇刺绣产业协会的门前,上百名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妇女聚在一处,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们用五颜六色的丝线在板绒上绣着湖光山色、奇花异草、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把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绣品展现在文艺家们面前。顿时,这里变得热闹起来。有用相机抓拍场景的,有频频与绣女们合影的,有深查细访询问情况的。刺绣产品展室的四面墙上,一件件多姿多彩、巧夺天工的刺作绣品让文艺家们目不暇接。“兴街的抛花绣很有特色,我要在云南日报上将这一民间工艺品宣传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西畴的民族民间文化。”作家、《云南日报》文化生活部主任李开义激动地说。
  在感受了美不胜收的河谷田园风光后,26日上午,文艺家们又踏上了前往法斗乡和董马乡采风体验的行程。一路上,雄奇俊秀的大山,蜿蜒盘旋的公路,层叠起伏的梯田、绿树掩映的村落以及法斗乡脱皮树马卡村的百年古宅民居,带给文艺家们极为深刻的感受。
  车辆继续行驶在弹石路面上。透窗望外,一块块绿油油的秧田和着飘绕在山间的薄雾钻进了文艺家们的眼帘。“停车、停车,这里的风景实在太美了,简直就是一层层的螺丝田,我们要把它拍下来!”摄影家们叫停了行驶中的车子。走下车来,张晓梅、李昆、朱敏、黄建国等摄影家一次次按下了快门,将这些奇山秀水摄进了相机,也留在了记忆的深处。
  在董马乡三元桥,文艺家们又被这小桥独木的景观深深吸引住了。他们都争先恐后地要在此地留影,摄影家们又频频按下了相机快门。
  26日下午,文艺家们来到了当天的最后一个采风点——蚌谷乡。“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春种一大片,秋收一小箩;冬腊月间无水喝,二三月间口袋多……”在木者村的摸石谷,当年带领群众点燃炸石造地第一炮的原县政协副主席王廷位,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西畴精神”的发祥情况。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