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打造教师专业化平台,提升中职师资队伍素养]中职学生核心素养
 

[打造教师专业化平台,提升中职师资队伍素养]中职学生核心素养

发布时间:2019-07-20 03:53:33 影响了:

  摘 要:本文论述了在当前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和工作中存在的误区,明确了中职教师素养要求和培养策略。  关键词:中职教育 专业化 师资建设 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163-02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发展结构的转型,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尤其是实现人才结构的转型和提供人力资源支撑的职业教育。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大力发展之后,在2008年、2009年中职教育招生规模均达到了800多万人,在校生人数达到2000多万,基本实现普职比大体相当发展目标。安徽省“十一五”期间,仅教育系统中职学校就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29.8万人,为安徽省的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经济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 中职学校师资情况与分析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正逐步由规模驱动型发展模式向内涵引导型发展目标的道路转变。要实现这样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转移和发展目标,就必须倾心打造一支强有力的职教师资队伍。据统计,2011年安徽省全省专任教师26384人,比“十五”末增加了5164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81.46%,“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为52.35%,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职业教育的定位就在于应用,在于就业,在于为行业、企业培养优秀的技能型人才。而当前职业教育所面临的真正核心问题是师资问题,师资中(特别是中职教育师资中)现存的生师比过高、实践教学能力偏弱、“双师型”教师普遍匮乏等问题一直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掣肘因素。
  2 师资问题解决策略与途径
  21世纪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这个时代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创新革命。为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人才的涌现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教师在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使命。20世纪80年代以来,师资队伍建设开始明确了“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并逐步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极大地推动了许多国家教师教育新理念和新制度的建立。1989年至199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教师及教师专业化改革的研究报告;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对教师专业化达成了一致认识,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
  教师教育理念中关于什么叫“教师专业化”的问题上主要存在着两种模式:(1)技能熟练模式—— 主张把教师专业属性置于专业领域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的成熟度。此模式中,“教学实践”被视为学科内容的知识与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与技术的合理运用。教师的专业程度就是依靠这些专业知识、原理与技术的熟练度来保障的。现行的教师教育活动正是以这种现代主义的“专业化”思想背景来开展的。(2)反思性实践模式—— 认为“教学实践”是一种囊括了政治、经济、伦理、文化、社会的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程度是凭借“实践性知识”予以保障的。这里所谓“实践性知识”具有这样五个特点:它是依存于有限情境的经验性知识;它作为一种“案例知识”而积累并传承;以解决实践性问题为中心的综合多学科知识;作为一种隐性知识发挥作用;是一种拥有个性性格的“个体性知识”,这些知识通过日常教育实践的创造与反思过程得以形成。因此,此种模式体现了教师工作混沌性、情境性的最大特点,要求教师针对不同情境作出灵活应变的决策。
  目前,一般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它既指教师个体逐步成熟的可持续专业发展过程,也指教师群体向专业性质进步的过程。这种专业成长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不断解决问题和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
  3 提升教师专业化素养的要求与做法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具有现实参照性、方向引导性和目标指向性意义的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即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制度和专业精神等方面的素养。
  3.1 专业知识素养
  专业知识是专业素养的最基本要素。这里,“专业知识”是一个广义概念,不仅涵盖了具体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也对教师应具备的教育专业知识(主要是教育理念,即教师自身的正确职业定位和工作创新,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教师)作出了要求。
  根据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在教育专业知识方面以下五种意识是现代教师应具备的核心教育理念。
  (1)教育意识。教育作为一种具有计划性、日的性、和系统性地影响人成长的活动,其优劣成败对一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意识的重要意义在于教师对受教育者个体成长施加正确意义影响的同时,尽可能消除和减少负面作用。形成教育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趋利避害,是成熟的教育者的表现。
  (2)课程意识。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成分。课程意识要求教师根据社会发展、学科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对学科知识进行再加工。任何知识、大纲、教材,都需要经过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才能实现转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就是课程、教学就要创新。
  (3)学生意识。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意识要求教育者的一切工作都以利于学生发展为宗旨,要在尊重学生个体人格尊严和教育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努力为学生个性发展和融入集体、社会构建良好的平台。
  (4)服务意识。教育本身是一种服务行为。服务意识强调的是一种教育义务观,要求的是教育者要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而进行的教育资源科学整合和合理利用,以期为学习者的发展提供最优的服务环境。
  (5)发展意识。“教育即成长”教育者确立发展意识,就是要求教育者始终关注教育活动的“发展”属性,真正理解发展的丰富内涵:教育活动自身过程是不断发展的,教育规律是发展变化的;教育者需要不断地自我发展完善,需要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受教育者学习的本质就是个体获得发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