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孔雀西南飞,千里不徘徊|千里徘徊 19
 

孔雀西南飞,千里不徘徊|千里徘徊 19

发布时间:2018-12-26 04:39:30 影响了:

  遥想五年前,音画越剧《藜斋残梦》的横空出世一度使鄞州越剧团问鼎第九届中国戏剧节。公演之后,各界反响强烈虽褒贬不一,但鄞州人“敢为、求实、争先、优先”的精神,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中国剧协党组书记李国平曾称此剧为“一位天才画家的心灵史,一出颇具匠心的音画剧”。正当观众翘首以盼他们如何跨越这座巅峰,再出经典重续残梦之时,鄞越并不急于一刻。历经两年,此番新编越剧现代戏《孔雀西南飞》又惊艳亮相,该剧不仅成功为现代戏注入新探索、新追求、新境界,也彻底突破传统古典戏曲才子佳人式的戏剧结构和故事框架,首次在越剧舞台诠释“80后”的全新人生观和价值观。
  “生活有多深,作品就有多高”从本质上讲,戏剧即人学。当今社会风气浮躁,甚至沉渣泛圮。宁波姑娘80后孙连芳毅然支教贵州,扎根西部,平凡的举措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我们看到,《孔》剧在创作立意上开始往深层次挖掘,不再局限于儿女情长。创作者在更加广阔的艺术空间里全方位展示着人们对美好情感和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这意味着创作者已经主动拔高了创作视觉,立足大众,打响了新越剧时代创作方向的前哨战。
  《孔雀西南飞》立足现实题材,并且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将原有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来。剧中沿海城市宁波与西部山乡少数民族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思想行为的冲突和碰撞,交织着人与人之间的是是非非,交织着灵魂之间的撞击和心灵的搏斗,交织着事业的艰辛、家庭的苦衷,又融入了脉脉温情。折射出宁波青年敢于挑战、善于开拓、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时代风采,也歌颂了苗汉一家的民族情谊。
  此次创作过程中,融入了作者对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艰难探索,把目前人们关注的人生问题、社会问题,置于理性的高度,运用感性的描述,在于观众互动交流中深层次挖掘出生活内在的本质。
  剧中兰芳的动人形象不仅仅是现实人物孙连芳的形象,实际上是一种时代精神的折射,是一座城市(宁波),一个年代(80后)的综合人性的体现。所以,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成品,编导还是回归了兰芳的人性化,摈弃使用英雄化的脸谱描写。摇摆不定的思想斗争,犹豫不决的从业道路,和总是不断出现的不顺心、小矛盾,这些一个正常人本该拥有的缺憾,都成为编导们在刻画人物形象中的利器。
  在人物形象塑造过程中,编导更多地对人生进行了审视和探索,人生本就是五味杂陈。顶以亮丽夺目的荣誉光环,频频以“英雄”姿态出现在新闻头条,想必现实中的孙连芳心中也有着自己的一串惆怅。整出戏中乃至结尾,观众都能感受到淡淡的一股惆怅。然而就是这条路的曲折蜿蜒,才会在感受真实的状态下,给人们留下更多的回味和思考。
  《孔雀西南飞》在情节的具体处理上,采取了运用生活关联上审视和突破的方式。首先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进行有效地截取和剥离,形成一个初步的问题脉络体系。这些问题线索的提炼,采取“切”、“断”的方式,即单方面的呈现方式,生活中的片段瞬间。然后,在经过编导的整合处理,贯穿以主要线索,形成“万花筒”式的呈现方式。这样的做法,使得戏剧情节得以顺利展开,却能清晰展现人物个性特质。在“长镜头”下真实而又放大了生活。
  可喜的是,在处理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关系时,编导审慎地做到了统一和连贯。在合乎情理的基础上,它的情节的生活化、趣味化和表现形式上的自然、流畅,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这种信手拈来的随性与自然,一脉相承的和谐,标志着创作水平趋向于炉火纯青的成熟和自如。
  此外,《孔》剧视觉上的艺术突破是主创团队历经几番探讨摸索后最终迈出的“艺术冒险”――首次引进风靡欧美舞台的黑匣子倒影像技术。运用绚丽多彩的电脑灯和声光电效果的合成,来营造出贵州似真似幻的山水和美仑美奂的宁波景色。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布景方式,更富有戏曲的写意性。观众的内心也能随着剧情和场景的变动,时而焦灼万分,时而心旷神怡,在不自觉中完全融入到整出剧目的情境氛围中来。
  在舞美视觉启动全新的航海线后,全剧还注入了越剧前所未有的新鲜元素――民族舞蹈。全剧贯穿着独具苗乡特色的锦鸡舞、芦笙舞、板凳舞等苗族原生态舞蹈,配以苗族传统服饰,构成了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俨然一副歌舞剧的演出。相信属于世界的民族风情能够让观众在视觉上再一次被惊叹折服。
  《孔雀西南飞》的创作由于不再局限从单纯的政治经济角度反映社会生活,不再以简单的英雄人物形象来规范人物,而是以普通小市民的正常心态与时代历史的碰撞为核心内容,去展现80后这一代人心态发生变化的复杂曲折。结果是什么已经完全不再重要。过程成为观众审视生活和自我的有效手段。在视觉的托转与转换间,观众能够接受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激励这代人对生活的追求,对梦想的渴望,对生存的韧性和对时代,对人生价值的正确解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