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策略分析|时政新闻报道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策略分析|时政新闻报道

发布时间:2019-01-15 04:11:35 影响了:

   [摘要]时政新闻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举足轻重,广受关注。报道容易陷入程式化和概念化,导致时政新闻受关注却不受欢迎。本文对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策略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三点建议:多采用现场报道形式;客观报道,增强时政新闻的真实可信性;从百姓视角来报道时政新闻。
  [关键词]电视时政新闻 报道策略 客观报道 百姓视角
  
  时政新闻,顾名思义是关于时事与政治方面的新闻,也叫政治新闻,是有关政党的施政纲领、政治思想及其政治活动与政策发布的报道。其内容主要包括:政党的日常活动与重大活动、政府的工作动态、外交事务、政治会议、法制建设、重大政治性庆典、突发性的政治事件、体现党和政府意志的政治性斗争,等等。近年来,一些政治宣传性强的“主题报道”与“典型报道”也可以纳入广义时政新闻报道的范围。当然,重大的社会新闻有时也就是时政新闻,比如,反腐败的新闻,往往既是社会新闻也是时政新闻。
  电视时政新闻承担着最为核心的宣传任务,它有着鲜明的政治色彩和严格的规范性、程序性,同时具有“头条新闻”的优先权,时效性更强,这些都使得时政新闻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举足轻重,广受关注。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而使得时政新闻的报道容易陷入程式化和概念化,导致时政新闻受关注却不受欢迎。本文对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策略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三点建议。
  
  一、多采用现场报道形式
  
  电视文化是一种官能文化,画面和声音是电视传播的主要媒介,它具有表现的直接性、接受的被动性和观赏的直白性等特点,能够让人获得视听系统的直接感染和冲击。但目前多数电视台播出的时政新闻大多沿袭中央电视台标准播报型模式,播音员正襟危坐,重“播”轻“说”。解说书面语言多,程式化语言多,语句生硬,“播音腔”严重,这种死板、教条的形式使得时政新闻在接受形式上就先天缺乏吸引力,有生硬说教之嫌。
  从电视画面上来说,许多时政新闻画面流于形式,缺少镜头语言内涵。目前的时政新闻的画面以会议新闻为最典型,大部分会议报道的画面是改头换面的会议室、发言的领导和代表、千篇一律的按级别镜头分切组合。画面衔接生硬,手法老套。
  同期声在电视时政新闻中也极少出现,即使有,不是领导的发言讲话就是摆拍痕迹很重的表态性采访,很少能抓拍到现场生动、感人、真实的同期声。
  由以上这些元素组合而成的时政新闻显然是生硬而缺少说服力的,它拒受众以千里之外,让人感到索然无味。生硬说教的结果只能招致受众的反感。
  由于受条件制约,多数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主要采用录播形式,虽然最能体现电视媒体优势的“现场直播”难以应用,但仍可多采用现场报道的形式,更多的引入现场,让记者置身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以自己的视角报道所见所闻,增加受众的临场感、参与感,提高新闻的实效。要多让声画影像而非主观的解说词来叙述事件。一些必需有会议场面的新闻,如果能穿插几段现场的“同期声”,令受众仿如置身旁听,效果就大大不同。
  会议新闻不能一个场景扫过来扫过去,记者要用一些相关的资料性镜头插入使用,以辅助表达内容,产生变化感,增加可视内容。在文风上,也要注意以下几点:用短句,不用长句;说话要具体,不要抽象;说话要直截了当,不要拐弯抹角;不要华而不实,要毫不留情地把毫无实质内容、只是好听的词删去。要选择使用有针对性、有表现力、有说服力的同期声来报道新闻的核心内容。同期声实在不好选的可以考虑对新闻核心人物进行事中或尽快的事后采访,抓取到最恰当的、符合媒介要求的同期讲话来做报道。
  
  
  二、客观报道,增强时政新闻的真实可信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一些群众之所以对时政新闻不感兴趣,主要是觉得时政新闻不真实可信。时政新闻要真实,首先,在报道内容上既要“现象真实”,又要“本质真实”,既要“宏观真实”,又要“微观真实”。如果一篇报道通篇都是某位领导的言行,而没有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和背景交代,那么,观众就会怀疑报道的真实性。如果只报道成绩,不报道或很少报道不足和问题,也缺乏真实可信性。
  成就报道要避免“假、大、空”,人物报道要避免“高、大、全”的模式。事件性新闻要以报道新闻事件为主,不能对非事件性的人物言行做过多描述,喧宾夺主,非事件性的综合新闻要点面结合,一定要有说服力的具体事例,不能仅有空泛的观点和议论。
  
  三、从百姓视角来报道时政新闻
  
  能引起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兴趣的新闻,就是最好的新闻。如果人们对记者的报道失去了兴趣,那么,新闻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所以要做好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工作,一切都要围绕这个关键点来开展。
  首先,要在报道导语里面就把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开门见山地说出来,使人们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信息。例如,领导视察工作,人们感兴趣的是领导者的到来会给当地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而不是领导做的一些空泛的指示。对会议新闻,人们希望了解的是会议提出了什么问题,能解决一些什么问题,有些什么新的动态。对领导活动和会议,要选择其中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加以报道,避免面面俱到。
  其次,对老百姓感兴趣的事情,要多报、反复报、重复报。要尽可能给予多角度的报道,回答老百姓所关心的一切问题。对重大事件可采取连续报道等方式,来增加对观众的吸引力。比如对一些百姓感兴趣的细节、关键词,在一篇稿件中可重复一次或几次,第二天还可以再重复报道。对一些突发性事件,要从事件的不同侧面报道,并及时报道事件动态,不断补充新的事实,同时要报道各方面的反映。当一个重大事件发生后,记者还要把事件同历史上同类事件相比较,让人们从历史的角度,从更广泛的意义上了解这件事的含义和重大意义。
  第三,要捕捉细节,从人性化的角度进行报道,增强报道的生动形象性。有人总结社会新闻的报道要“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个性化”,时政新闻的报道同样可以借鉴这个经验。任何新闻报道,如果只见事不见人,其吸引力都会打折扣。记者要让观众看到新闻事件中的人,然后在这个人与广大读者之间建立一种联系。
  例如,2009年5月12日,四川省北部发生8级大地震,当天,温家宝总理就飞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次日,他在四川都江堰市新建小学察看灾情时,看见救援人员正在教学楼废墟里抢救一名被困的小学生。温家宝蹲坐在废墟上对着孩子说:“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这样的场面,这样的话语,既十分感人,又表达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与灾区人民心连心。这就是一次捕捉细节报道时政新闻的成功范例,值得我们效法。
  总而言之,电视时政新闻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传播信息、勾通意见、引导舆论的重大作用,应该是新闻报道中最有收视率的核心部份,也应该是电视媒体节目的中坚力量。电视从业人员应采取各种适宜的策略来做好电视时政新闻的报道工作。
  
  参考文献:�
  [1]程新.浅谈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创新[J].铜陵学院学报,2006,(4):90-91.
  [2]田川流.论电影文化的当代特性[J].齐鲁艺苑,2000,(4):31-36.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