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发挥情感教育功能 提高语文教学效果_如何发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发挥情感教育功能 提高语文教学效果_如何发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9-01-18 04:07:10 影响了:

   [摘要]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语文教师如何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提高教学效果,是广大语文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情感 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提高教学效果呢,本文认为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在教学中积极引导,给学生创设“乐学”的情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就应该追求这样一个境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较为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乐学”是学生学习的内驱,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着力渲染的内容。
  语文教学与学习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一种美的熏陶,因为它的每一个文字和词语里,都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和文化的美;甚至每一个文字、词语里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教师要经常讲一些关于语文方面的故事、注意运用具体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真正乐趣,促使学生热爱语文。另外,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并感受语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愉悦的情态下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若能将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渗于作品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之中,形成主观情思和客观景物相统一的审美境界,可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操,进而使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在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抓住本文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近作者,走进课文。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气象万千的境界,感知作家所描绘的画面、人物、情调或气氛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融合。无论是自然美还是社会美,不入其境就不可能有对美的强烈感受和尽情想象。教师还可以借助电化设备,提供与课文有关的视听形象导其入境,也可以借助诗情画意或是描摹的语言,创设能够增强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情境,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去感知美、发现美,使学生能够像演员一样进入自己的角色去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讲究授课艺术,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教师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讲授的艺术,那么,如何讲究艺术、注重情感呢?
  1.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欲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掌握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以及生理、心理特征。现在的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自尊、自信,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希望、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钻研精神。教师要依其特点,循循善诱,在教材中有所取舍,多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2.使教学富有趣味性、知识性
  语文是一门极富生活化的学科,其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使教学更具趣味性、知识性。
  3.在朗读课文时要读出情感
  “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即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之中。事实上,那充满情感色彩、幽默风趣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情感交流及和谐情态的形成。教师也只有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和内容方面的情感因素,潜心体味,并用精心锤炼的优美贴切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唤起学生的共鸣。“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试想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吗?
  文章的多种风格,就决定了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要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的闯进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例如,读《沁园春•雪》,上阕要读的豪情万丈、下阕要读的居高临下、最后三句要读的意气轩昂,才能体现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而《周总理,你在哪里》以沉缓的声音、深切的语调来朗读,才能体味人民对总理的无限深情。要使学生在读时读得真、悟得深,语文教师必须深刻透彻的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并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还要让学生动情地朗读,然后让他们根据课文的注解疏通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4.对课文内容讲解要做到出情入理
  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时,要顺势引入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此时教学的重点落到学生对作品意境如何理解和让学生如何介入并创新思辨的层面上。教师或以解词析句为手段,或以剖析结构为依据,或以时空范围为线索――都要披文入情,出情入理。抓住情感与情理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从深刻领会作品创造的艺术意境,完成由情入理,寻文悟道的思维迁移。从而激起一种热烈的积极的审美愿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忧”“乐”情;《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悲”“恨”情,等等,都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中表现出来的“文感”“象感”“意感”“情感”来领悟起深刻的哲理。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愉悦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借助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会表现出木然、无反应,对学习内容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特别在讲授艺术性较强的课文时,可借助音乐、图片、录像、多媒体等直观可感的手段,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创设适当的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这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