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创新型职业锚_职业锚开发与高校德育创新研究
 

创新型职业锚_职业锚开发与高校德育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20 03:53:38 影响了:

  摘要:职业锚的认定与开发是对个体职业能力、需要、动机与价值观的把握与强化。结合大学生职业锚早期认定与开发,就如何培养大学生自我认识和主体意识,激发职业道德需要和动机,树立正确的职业成功价值观,陶冶生活情操,增强就业、择业、敬业和乐业能力等,提出了创新内容、回归生活、关注差异和加强实践等四个方面的高校德育创新。
  关键词:职业锚;高校德育;创新
  作者简介:孙明福(1965―),男,湖南道县人,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研究员,教育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052-03
  
  一、职业锚及其认定的意义
  
  职业锚“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时,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它是人们内心深层次的价值观、能力和动力的整合体,它体现了‘真实的自我’”。它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E.H.施恩教授领导的专门研究小组,从1961年开始对斯隆管理学院44名MBA毕业生进行长达12年之久的关于个人职业发展和组织职业管理的调查与研究,针对一个人对自己的天资和能力、动机和需要、态度和价值观有了清楚的了解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关于职业的看法之后,进而提出的个人职业生涯选择理论。他们根据对几百个不同行业、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人进行了纵向研究和访谈,最后把职业锚分类成技术/智能型、管理型、自主/独立型、安全/稳定型、创造型、服务/奉献型、挑战型、生活型等八种类型,并对这八种类型职业锚的能力特征、价值观念、工作类型、薪酬补贴、工作晋升、认可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界定。
  职业锚认定的前提是理性的自我认识与判断,即对自我才干和能力的认定与自省;对自我动机和需要的确立;对自我态度和价值观的明确与树立。或者说,职业锚是由个体自我的才干、动机和价值观不断相互作用和逐步整合的动态结果,也是通过工作经验的积累产生并形成的,它是个体现实地选择和准确地定位职业的依据,是个人的长期职业贡献区和稳定源。职业锚的认定,不仅有助于个人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树立自己的职业角色形象,而且还能帮助提高个人的工作技能,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虽然尚未涉足职业实践,更不可能从工作经验中习得和形成职业锚,但是,通过测试、分析和实践等,早期认定和开发大学生职业锚,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正确审视自我动机、需要、能力及价值观,激发大学生自觉地完善和发展自己,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首先,能帮助大学生熟悉职业环境,促进职业意识的形成。职业锚准确反映的是个人职业需要及其所追求的职业环境。大学生涉世经验不足,职业环境陌生,职业意识谈薄,早期认定和开发大学生职业锚,可以帮助大学生尽快地熟悉职业的含义和职业所需,能够启发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形成。
  其次,能帮助大学生促进预期心理契约发展,准确把握职业定位。职业锚既是个人的职业期望与抱负,又是个人职业价值的体现。早期认定和开发大学生职业锚,实际上就是加强大学生自我认知的过程。一方面,能够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具有什么样的能力,还需要什么,价值系统是什么,又怎样才能进一步提升这种能力、需求和价值观念;另一方面,能引导大学生根据意向中的职业基本需求,不断稳固地走向相互接纳,形成心理契约,不断地促使自我朝理想的职业方向努力。
  再次,能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价值目标,有助于职业技能和职业人格的培养。职业锚是个人长期的职业贡献区,要想在稳定的长期职业中有所成就,就必须不断地增长工作经验,增强职业技能,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早期认定和开发大学生职业锚,不仅能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所需的职业技能,也能强化大学生职业发展所需的职业人格意识,能引导他们从现在做起,刻苦学习,苦练本领,加强人格修养,不断提升人格品质。
  最后,帮助大学生识别职业成功标准,有助于个人理解生活意义和创造未来生活。职业成功是“一个人所积累起来的积极的心理上的或是与工作相关的成功或成就。”一般来讲,判断职业成功的标准主要有客观的职业成功标准和主观的职业成功标准两种。在稳定的职业环境中,加薪和晋升为主的客观成功标准是人们较普遍认同的成功标准;在易变性的职业环境中,职业的成功标准越来越多元化,主观的职业成功标准得到了更多的强调。职业成功观作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个人对生活意义的理解。早期认定和开发大学生职业锚,不仅能增强大学生对职业成功的主观认识,体验到职业成功的多样化和生活的多彩性,能正确地理解生活的意义;同时,还能帮助大学生正确审视、评价和接纳自我,促进个性发展,不断地增强对环境的适应与控制能力,积极创造未来幸福的生活。
  
  二、大学生职业锚开发与道德教育指向
  
  施恩教授认为,每个人都有合适自己的职业锚所在,他的职业选择也只有定位在自己合适的职业锚上,才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并取得与自己才干相称的成绩,从而获得满足感。高等教育是受教育者走向社会、走向职业岗位的预备期,必须要为受教育者提供必要的职业准备。因此,科学认定并不断寻觅和开发职业锚理应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乃至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大学生职业锚的认定主要对大学生能力、动力和价值观念的理清和明晰。我们认为,认定大学生职业锚主要把握以下三个环节。第一,在科学认识、测试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大学生个体身心特点、职业素质与能力、自我优势等,引导学生做出较为全面、客观的自我评价,以达到对自我及适应职业的判断。第二,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大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各类职业特点以及对个体素质和能力的具体要求,从而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和判断。第三,通过分析、判断,在初步认定大学生职业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强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对初步认定的职业锚不断进行评估、检验和调整。
  大学生职业锚的开发主要是对大学生职业能力、动力和价值观念的坚定和提升,是在夯实专业技能、加强品德修养基础上,根据大学生个体特征和不同职业锚的职业要求,引导大学生不断提升自我步入职场的运作管理能力、自我享受生活能力和职业道德人格修养等。大学生职业锚的早期认定与开发,旨在指导和帮助大学生通过审视自我动机、需要、能力及价值观,逐步明确个人需要与价值观,明确自己的擅长所在及发展重点,并且针对个人需要、价值观念以及个人特质的工作要求,自觉地完善和发展自己,发掘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职业锚的认定是职业锚开发的前提,职业锚开发又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走向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职业锚的开发包括个人开发和组织开发。作为组织开发的学校教育,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开发、培养与训练,更需要结合职业发展需要和未来可能生活的要求,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为大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不断储备能力与人格品质。
  其实,“人的教育所关注的不仅仅是人的生存首要掌握的生活知识和技能,而最根本的是人的价值生命的实现,教育在本质上不是一种本能性活动,而是一种价值性活动。”道德教育在这种价值性活动中始终又是居领先地位的。“道德教育的本质,就是教导学生对于善与义务能知又能行。”大学生职业锚早期认定与开发,关键是对大学生个体需要、动机、能力与价值观念的明确和提升,它是对个体价值生命的关注,也是对个体善与义务的导引和规范。基于此,高校道德教育理应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导向、调控和评价等作用,着力培养大学生自我认识和主体意识,激发职业道德需要和动机,树立正确的职业成功价值观,陶冶生活情操,增强就业、择业、敬业和乐业能力。
  
  三、基于大学生职业锚早期认定与开发的高校德育创新
  
  (一)创新高校德育的内容,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人格品质培养
  高校德育内容是指高等学校道德教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它是在一定社会中道德教育目标的体现和具体化,也是高等学校开展道德教育工作的凭借和实现高等学校道德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过去,我们的高校德育内容较注重社会、政治需求,对个体职业发展以及职业发展所必须的道德人格重视不够。基于职业发展需求创新高校德育内容,就是要依据高校道德教育现有的基本内容体系,进一步优化道德教育内容结构,强化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教育,教育和指导大学生在追求职业理想过程中,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利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价值实现的关系,以职业为谋生手段、以职业为实现自我的途径与承担职业所赋予的社会责任、义务的关系,个人自由、选择与社会需要的关系,职业理想与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关系,实现职业理想过程中苦与乐、付出与获得关系等等,从而树立富有时代精神、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和目标,从职业理想活动中获得人生的意义和乐趣;教育和指导大学生明确职业劳动的生活价值,理解职业活动中履行的责任、职权、利益的道德原则,把握职业发展、职业纪律等方面的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爱岗、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确立踏实、认真、负责、积极的工作态度,养成遵守职业纪律的良好习惯,增强民主与团结互助的职业道德意识。
  (二)注重高校德育教育,提高大学生把握生活的能力
  高校德育回归生活,就是要使德育主体置身于生活、德育目标贴近生活、德育内容源于生活、德育工作融于生活,使道德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简言之,回归生活的德育模式就是一种融知、情、意、行于一体的教育模式。
  以往,无论是我们的家庭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还是社会道德教育,都有意或无意地将个体与生活世界隔离,为道德教育设计一个相对完整,同时也是相对封闭的“温房”,道德教育缺乏对个体把握生活能力的培养与锻炼,缺乏对职业发展、需求、能力与价值的关注。职业锚的早期认定与开发,实际上是对个体生活需要、动力、价值理念的关注,旨在增强自我接纳能力,增强与职业环境的适应与控制能力,增强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与把握能力。因此,创新高校道德教育,就是不仅要对人的现实生活进行规范,而且还需要对个体未来职业规划乃至整个未来生活给予关注和导航。一方面,要注重用适应现实生活的道德品质,引导受教育者养成道德生活的智慧,明确自己在职业发展和未来生活中的需要、价值、理想、信念,明确道德权利与责任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把握现实生活、享用现实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向受教育者展示未来人生价值的理想和人类道德生活发展的前景,用道德理想导引受教育者超越现实生活,积极去创造未来理想幸福生活。
  (三)彰显高校德育的差异性,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促进个性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人一职匹配理论与实践,毫无疑问地把人的个性差异凸现出来,让每一个人重新认识自我;职业选择中的理论与实践则更加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职业意向,强调岗位对人的要求与人对岗位的适应能力的一致性,保证个人做出最优的选择。基于大学生职业锚早期认定与开发的高校德育创新,一方面,就是要以主体的道德需要为立足点,凸现道德教育的主体意识,将德育的现实性功能与超越性功能、个体享用性功能与一系列社会性功能有机地整合于“受教育者主体”这一目标上,不断培养主体在活动中的自我情感体验和意志控制。因为,只有是一个自觉的、能动的人,才是自己的主人,才能够在职业选择乃至整个人生中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有自己所认定的前进方向,对事物能够冷静而迅速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决定,才能充分认识自己的行动所包含的社会意义,并能根据自己的目的去监视、支配、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自觉和自主地控制自己的欲望、需要、情感和情绪,积极能动地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不同的职业锚有着不同的职业能力和需求。比如,技术/智能型职业锚突出专业理论与技能的要求,管理型职业锚则需求强化分析能力、人际能力和感情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安全/稳定型职业锚强调知足常乐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自主/独立型职业锚需要有独立自主的品质和自理、自控的能力等等。高校德育就必须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并结合不同职业锚的特点、需求和价值观念,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强化高校德育的实践体验,培养大学生自我判断与选择能力
  “道德教育的任务在于不断提高与完善人的致善能力,同时通过人的不断致善活动提高其能力。”而人的致善活动就是主体德性的对象化、外化的活动。人的生存实践告诉我们,人的生存实践既源于个人的生存欲念和生命意志、生存能力和生存信念,又要靠他自己选择和承担、感受和体验,或者说,人的生命活动及其属人的“体验”是判断和取舍人的生存实践活动的最终的价值尺度;道德教育实践也证明,道德教育的实效,是在体验中发生的,只有诱发和唤醒了体验者的道德体验的道德教育,才能对其生存实践和生命健康成长发挥实际的促进作用。强化道德教育的实践体验,是个体获得行为激励与认知能力提升,切实解决好个体的知、行统一,更好地肩负起自己的道德责任的有效途径。因此,首先我们需要转变道德教育的模式,把道德教育从过去孤立、封闭、单向的既定道德规范知识传授的样式转变为一种在开放、互动中不断涌现人生体验的过程,不断加强个体对道德认知与道德判断,情感、意志与理想的整体践履;其次还要不断拓宽德育实践的辐射面,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现实生活乃至职业规划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在自身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中唤醒自我教育与实践的真切的情绪感受,引入道德体验的“心境”,激发道德体验的激情;再次要不断增强道德教育活动中的共同参与、开放对话,在共同学习、理解道德规范知识的过程中,相互激励,协作创新,不断提高致善能力和生成新的道德境界。
  
  参考文献
  [1][美]埃德加・施恩.北森测评网译.职业锚――发现你的真正价值.[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3.
  [2]周文霞.基于知识经济背景下的职业成功研究.[J]新华文摘,2007(19):132.
  [3]郭元祥,胡修银.论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活的教育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2000(6):24.
  [4]詹栋梁.德育原理.[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13.
  [5]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94.
  
  本文系中南民族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闲暇与高校德育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SY0500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