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什么是课堂动态生成_在动态中彰显课堂生成
 

什么是课堂动态生成_在动态中彰显课堂生成

发布时间:2019-01-20 04:02:16 影响了:

  把握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要求教师要有教学机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时关注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教学中突发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及时调整教学预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成精彩的课堂教学生成。
  一、以充分的课前预设促成精彩的课堂生成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与预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课堂因为有了生成,才充满生命的气息,才拥有撼人心魄的感动,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某种意义上说,预设也是一种生成,一种“意料生成”。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重点预设。
  1?郾预设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即教学应达到的要求。教学目标的设计,实质是把特定的教育价值取向具体化,它要求设计者站在学习者的立场考虑:需要学什么(文化价值),学了有何用(工具价值),学了能怎样(育人价值)。进而结合现实的教学内容考虑:让学生学会什么(知识、技能),如何助其会学(认识能力、自学能力),如何使其乐学(兴趣、习惯、责任感、成功感、自信心)。由于教学活动及其内容所具有的价值多样性与活动设计者价值追求的相对专一性之间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便不可避免地发生着价值选择。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教学目标,坚持立足课堂,面向未来,确定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个维度进行预设。例如,教学三年级“可能性”一课时,教学目标如下:①通过“投硬币”、“摸球游戏”和“转盘游戏”,初步了解有些事物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又是必然的。初步感觉到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理解“一定、很可能、可能、不太可能、不可能”的含义。②通过参与摸球和转盘游戏的操作,经历观察、猜想、实际操作、推理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的能力,③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郾预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教师在预设时,应尽量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预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增强数学学习的内驱力。如,教学“按比例分配”时,我创设了如下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生:分过。)二(1)班体育老师要把18个球分给男、女两组同学进行练习,你们能帮老师分一分吗?(同桌互相交流后反馈。)
  生:男同学9个,女同学9个。
  生:男女同学分得一样多。
  师:分得一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称之为“平均分”,可以吗?有没有不同意见?(没有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二(1)班男同学有意见,因为二(1)班男同学有22人,女同学有14人。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我认为平均分不合理,因为男同学人数多,但他们只分到9个,所以他们有意见。
  生:我也认为这样分不合理,应该按男女生人数的多少来分,人数多的多分,人数少的少分。
  师:我也赞成大家的意见,这里按人数的多少分,也就是按人数比来分比较合理。
  3?郾预设教学过程。以往单一化的教案流程是固定不变的:复习铺垫――新课导入――新课展开――巩固深化――课堂小结。这样的流程显得呆板,不能适应活跃的学生、开放的课堂。因此,根据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复习铺垫”环节应灵活设置,进行新课时,如果学生对需要掌握的知识不甚掌握,也可适时铺垫,或把复习旧知融入某个情境中。“课堂小结”环节可放在巩固练习之后,也可放在练习之前,根据教学实际而定。
  有个比喻非常妙:一个普通的棋手能够预想招后几步棋,专业的棋手能够预想招后几十步棋,大师级的棋手从一开局就能看透整个棋局。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可见,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在课前进行精心预设。
  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有效的课堂生成
  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在交流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要求老师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来自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并加以汇集、丰富,形成更为综合、完善的新认知,引出新的开放性问题,把教学过程向更高水平推进。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量角器,通过观察,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发现和疑问:为什么会有内外两个圈?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刻度,量角器为什么是半圆的?量角器是怎么量角的?90°为什么只出现一次?在这些问题中,我重点选择最后一个问题展开教学。先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到90°的角,再引导学生发现半圈的度数是180°,顺势解答了第三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发现1°,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读出各种角的度数,在读数过程中,利用学生的争议来学习内圈和外圈,确定测量方法。最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测量,归纳方法。教学中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适时选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首先在电脑上出示一个长方形,接着将这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猜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不少学生受负迁移影响认为是相邻的两边相乘。此时,教师巧妙地运用电脑动画将平行四边形图移到长方形图上,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图形大小。通过直观图的演示,多数学生能说出将长方形外的小直角三角形平移进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上述教学表明:正是教师捕捉到学生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并作及时、灵活的应变处理,生成了符合学习实情的教学新资源,引发了学生主动思考,把学生引入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让课堂增添了精彩。
  作者单位
  普洱市宁洱县宁洱镇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曹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