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隆中对原文及翻译注释 给《隆中对》加条注释
 

隆中对原文及翻译注释 给《隆中对》加条注释

发布时间:2019-01-24 04:08:04 影响了:

   《隆中对》中有句话:“此殆天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句中的“岂”该怎么解释,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里没有注释,查《辞海》《古代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岂”有以下几个主要义项:副词,表反问,“怎么”、“难道”;表揣度,“是否能”、“大概”、“或许”、“恐怕”;表祈使,“当”;连词,表示意思上的急转逼进,“况且”等。《教师教学用书》把“将军岂有意乎”翻译为“难道将军没有夺取它的意图吗”,显然是把“岂”解释为表反诘的副词“难道”了。笔者以为此翻译不妥,一是因为译文里“难道……没有……”的“没有”一词原文中并没有对应的词语,也就是说,如果翻译成“难道将军没有夺取它的意思吗”,原文则应该是“将军岂无意乎”;二是按照《教师教学用书》的译文“难道……没有……”这种双重否定的反问句式的意思,刘备是有夺取荆州的意图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刘备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之后,在徐庶的推荐下,猥自枉屈,凡“三往”,求见诸葛亮,讨计问策。他在摒去左右人等后,首先从“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的天下形势说起,表露他对汉室江山倾颓、皇帝遭到劫持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奸臣窃取权柄的强烈不满。接着又以十分谦逊的口吻和坚定的态度述说了自己“兴汉除奸”、“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平生报负,诚挚恳切地提出咨询,向诸葛亮求教: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为“帝室之胄”的刘备,对当时形势是迷惘不清的,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夺取荆州的意图,而诸葛亮以其远见卓识、高瞻远瞩的才能,对天下形势进行了精辟分析,特别是对“用武之国”的荆州重要战略地位的分析,是在审时度势、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这是刘备所不具备的。后来事情的发展更能说明刘备无夺取荆州的企图:刘表病重,使人请玄德来托孤,表曰:“吾今病在膏肓,托孤于贤弟。我子无才,诸将零落,吾死之后,贤弟可摄取荆州。”但玄德力辞不受,急辞刘表,星夜回新野。诸葛亮为此对刘备说:“主公不受,祸不远矣。”玄德则回答:“景升待我甚厚,今若举此事,人言我忘其大恩,故不忍也。”
   由以上分析可知,《教师教学用书》把“岂”译为“难道”是不恰当的。徐中玉先生在他主编的《古文鉴赏大词典》(1989年浙江教育出版社)里给《隆中对》一文的“将军岂有意乎”的“岂”字这样注释:岂即“其”,表疑问的助词。笔者以为此注甚为准确。
   因此笔者认为,教材应该给课文《隆中对》里的“将军岂有意乎”的“岂”字加一条注释,而徐中玉先生的理解可以作为参考:“岂”即“其”,表疑问的助词。
  (作者单位:濉溪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