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当下语境中的新诗鉴赏|语境填诗
 

当下语境中的新诗鉴赏|语境填诗

发布时间:2019-01-25 05:12:19 影响了:

  在已过百年的语文学科教育中,新诗同其他文学体裁的命运一样,也历经了坎坷与波折,风风雨雨,蹒跚而行。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中学语文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文学教育还是受到重视的。而在60年代初,又提出“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新诗的“文学性”逐渐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禁区。在政治泛化的“**”当中,新诗又变成了政治口号的附庸。到了80年代,语文教育界又重提文学教育,新诗才又重新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当下社会,新诗越来越边缘化,发出的声音微弱得几不可闻,即使是好不容易才挤进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寥寥可数的几首新诗,最后也是打着“应试”的面目出现。这可能与新诗越来越陷入小圈子的吟唱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物质化,一种完全功利化的模式培养出来的“人”在人生的竞技场上似乎更有力量,人们开始更加关注生活的实效性。这个时代还需要“诗歌”吗?
  
  一.高中语文新诗鉴赏教学的现状透视
  
  2000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简称高中语文新课标)确定后,2002年高中语文教科书作了全面修订,诗歌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被大量地安排在2003年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科书和语文读本上。从诗歌数量上看较以前有了明显增加,2000年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中选了中国现代诗三首、当代诗四首、外国诗两首。2003年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选用中国现代诗、当代诗及外国诗各三首,还有中外诗歌背诵篇目五首。另外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新诗单元从第三册提前至第一册。从这些变化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新诗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
  然而与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不相协调的是,在现今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新诗的现象。首先,突出地表现在教学理念陈旧,以及教学视野的狭窄。长期以来传统教育理念注重的是“双基”,加之应试教育的束缚,使得许多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与掌握,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人文素养,更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审美情趣与文学意蕴。换言之,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关注的只是单纯的作品教学,而不具备开阔的多元文化视野。笔者认为这也是为什么不断改革教学手段,却依然无法提高学生学习新诗的热情的根本所在。
  其次,通过高考这根“指挥棒”刺激高中生学习新诗是十分不利的,它只会使得新诗变成一种应试“工具”,从而扭曲了其本应有的功能。现行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选编了一些优秀的新诗,这本该成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以及锻造学生人格精神的最好教材。然而,在一些高中语文教师手中它们却演变成了图解高考答题技巧的材料,从一切为了高考的功利化目的出发,一开始就尽可能地与高考接轨了。这样新诗鉴赏教学就必然有了浓厚的“技术化”倾向:不是引导学生去品味,而是带着学生一头扎进十几年的高考试题堆中,悉心去探讨、揣摩命题者的“设题陷阱”与“解题技巧”。于是新诗鉴赏变成了单纯的习题操练,从而严重地割裂了诗歌内在的情感与韵律,阻断了对诗歌深层意境的感悟,那么诗歌陶冶性灵的审美作用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高中语文新诗鉴赏教学的思考分析
  
  虽然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强调要重视文学教育,但是在教学改革的今天,高中语文新诗鉴赏教学仍然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这当然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新诗的边缘化使诗歌远离了教学。
  新诗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曾经起到了战斗号角的作用,诗人的地位提高了,无形中成了精神上的贵族,受到大众的尊崇,新诗也由原来的大众化的平民文学变成了由少数人创作的贵族化的精英文学。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文化部门重奖小说、戏剧和电影的创作,“茅盾文学奖”“金鸡奖”“百花奖”,也只奖给小说、戏剧和电影。新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落,刚刚开始勃兴的新诗事业很快又消沉下去了。追求生活快节奏的人们越来越关注快餐文化,各种休闲和娱乐令人眼花缭乱,难以取舍。人们已不再像过去那样钟情于诗歌,他们古老的文化情怀已为大众文化所替代,这一切不可避免地挤压了新诗的生存空间,也分散了人们对新诗的热衷程度。
  
  (二)新诗教学的价值取向不当。
  中学里的各级各类考试,直至高考,不仅与学校和教师个人的各种荣誉紧密相连,而且也同他们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另外,考试的结果已经变成教师个人业绩的“晴雨表”,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他们的各种奖励、职称评定以及社会认同程度。因此,很少有儿个教师能够尊重诗歌教学自身的规律,去理会那些一时难以见效的新诗。
  
  (三)高中生的理解程度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双重制约。
  相对于诗人而言,高中生的知识水平较低,知识储备量较少,生活经历以及人生感悟也远不及诗人。许多高中生由于功课的压力,很少走出他们所居住的城市或乡村。同时,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分关心和呵护,也使他们见识不广,阅历不丰。再加上时代的隔阂,对诗人的人生经历及社会背景了解甚少,也使他们很难与诗人引起共鸣。另外,“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对于学校、家长和学生来说,高考就是一切。学好数、理、化,掌握一技之长,往往成为多数学生的首选。综观全国名牌高等院校,理、工科类的名校数量远远多于文科类的名校。在这样一种实效利益的驱动下,重理轻文,势在必然,新诗自然就落得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命运了。
  
  三.高中语文新诗鉴赏教学的策略研究
  
  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谈到:“人们在做相同的事的时候,由于各人觉解的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这个不同的意义决定了各人人生境界的等级。”如果放到新诗鉴赏教学的大背景中就是说,高中生学习新诗以后不仅能够提高语文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教学视野。
  兴趣是学习新诗最好的老师,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兼顾新诗的文体特点和高中生的情感特点。如果教师能够拓展教学视野,用对话比较的眼光和中西融合的文学观,引领学生去感悟人生的义理,探索世界的奥秘,品味文学的意蕴,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是而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世纪新人。这也正是新诗教学和语文学科的最终目标。
  
  (二)充分利用必修教材,深刻理解诗歌文本。
  新诗的思想感情丰富,意象多姿多彩,意境优美,语言凝练,富有节奏感,极具音乐美。高中语文新诗教学应该以必修教材为凭借,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同时,通过朗读来感悟诗歌的意境,通过探究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与旧教材相比,最新修订版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改变了以前教材中的不足之处,除了助读系统中作品创作背景及鉴赏方法的阅读提示、注释以外,还配有关于中国新诗常识的知识短文,这充分体现了教材的编制更趋合理化,它更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内涵和学习的技巧。
  
  (三)抓住诗歌的“空白艺术”来解读新诗。
  诗歌中的“空白艺术”有两大类型:一是情感内容上的“空白”,作者在抒写独特感受的时候,在情感上有很大的跳跃性,多数诗歌思绪自由飞腾,灵魂恬淡栖息。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开启丰富的联想与想像,抓住诗人的情感主线来填补“空白”。二是语言手法上的“空白”,诗歌往往运用双关、暗示、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语言模糊性是很大的;同时有些诗歌受到诗行结构、平仄用韵等格式上的限制,语言凝练而跳跃性很大,只有抓住语言手法形成的“空白”来解读,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及自由灵活的艺术手法,才能从中获得诗歌的妙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