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浅谈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主体性_浅谈高职生的主体性教育
 

浅谈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主体性_浅谈高职生的主体性教育

发布时间:2019-01-26 04:09:22 影响了: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而历史上的众多教育家和近现代的许多教育理论和著作,也对主体性教育内涵从不同程度上作了大量精辟论述。在当今这个时代,如何进一步增强高职学生的思想觉悟和主体性教育的有效性和实际效果,已成为摆在我们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要从真正意义上把学生在学习、实践、就业中所遇到的问题,毫不动摇地摆在思想教育的核心地位来加以思考和解答。
  教育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要求,当然这是由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即教育的社会功能是通过培养人的基本能力来加以实现的。我们都明白,教育的基本原则就是把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吸收并转化为个体的知识财富,从而造就出一批为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当代教育所培养的人,应该是主体性的创新性个体,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并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从长远观点来看,教育在本意上是对学生个体的主体性培育过程,也是一种在主体性目标指导下的个体培养。
  一、“主体性”教育的几种意见
  那么,究竟什么是主体性教育,就目前情况而言,在大家尚未达成共识的前提下。笔者主要有以下三点意见:
  第一,认为主体性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增强和发展人的现代性、有效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过程,通过主体性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现代思想、自我意识,能有效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自主地参与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的人。
  第二,是根据教育活动过场的具体规定及其主体性表现,并认定教育活动的具体规定是指教师主动引导学生主体依据教育的认识规律进行学习、认知与实践活动,从而使发展的对象在活动中发挥出相应的能动性、方向性、自主性和创新性能力。
  第三,主体性教育主要涵盖相辅相成的三个方面,即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活动的主体性和教育系统的主体性。归纳起来,即主体性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成才的需要及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规律性,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和引导学生的独立发展性、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新性能力,从而开发和完善学生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
  从上述方面可以看出,主体性教育过程的实际意义是教育工作者借助于必需的教育手段和必要的教育方法,通过教育活动的实施将外在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实践经验,潜移默化地转变成为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知识才干和智慧,进而将社会的精神财富内化为学生个体主体性综合能力的过程。它的涵义可以概括为:是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相统一的过程,是构筑教育主体与学习主体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与学生发挥独立自习能力的过程,是平等的“对话”过程。
  二、实现“主体性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它的特殊性,因此要始终不渝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高职生看作具备独立个性和特定思维观念的受教育主体,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要,重视、启迪、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诉求,使他们能够领悟到真知灼见,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由被动学习成为主动学习,开发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高职学生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使他们能真正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别是在如今日新月异的形势下,我们要更进一步更新观念,认真研究思想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使命、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地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创造性。作为一名从事学生教育的工作者,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把“主体性教育”的工作思路、理念和方法植入到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去,使学生自觉地理解和坚定以劳动者为最光荣的信念。
  主体性教育的核心作用就是要培养学生个体的意识能力和人格等主体的内涵,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提升和发挥自身的内在潜能。.要把学生培养为受社会广泛欢迎的技能型人才,这也是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目标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要努力实践“主体性教育”,培养出具有自主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高职学生。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育人,学校的基本任务就是学生工作,因此,学校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学生的发展和培养问题,即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
  当然,培养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仅是学校的职责和义务,同时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倡导与时俱进的理念,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淘汰落后的教育模式,倡导先进的教育理念.,把教育科研、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把科研成果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使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产生蝴蝶效应。
  同时,对学生“主体性教育”课题的探讨和研究要加大投入和力度,特别应该强调对现代学生心理状况的探讨,要加强正确的心理导向和心理疏通,重视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指导工作,使我们的思想教育能够切实起到维护学生切身利益的效果。
  2.确立 “主体性教育”的实践意识
  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要确立起“主体性教育”的实践意识以及实施规范化教育的思路。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要在着力加强教育和管理的同时,转变传统的工作方式,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指导和服务的创新意识上来,着力构建指导、服务学生的工作体系,进而满足学生多样化、情趣化、个性化的诉求。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主动、活泼、有个性的全面发展,使教育主体在独特性、创造性良好的教育氛围中,经过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班级管理、校园科技文化的修养,通过自我学习和超越的过程,获得创新意识,以及人格魅力的完善。对于学校,要坚定不移地把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和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教育的过程中落实于主体,以促成学生的全面、均衡、健康发展。
  学校教育要真正做到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贯穿于教育管理、教学、校园文化以及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中去,要使思想教育有效地融合到学校的发展和创新改革的整体之中。为此,我们应该强调以下几点:
  (1)是坚持思想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因为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而要与严格的科学管理,完善的法规制度相结合,才能更有实效,所以加强制度化建设是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共同促进学生思想教育的健康发展。
  (2)是加强教书育人的工作,重点是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有针对性的解决师德师风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地思考研究,并采取应对的必要措施,加强规范化管理,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师德师风建设迈上更高层次。其次,要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为职业院校教书育人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是大力弘扬校园文化情趣,创造健康有序、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加强文化宣传教育,办好校刊、校报、宣传栏、广播等,根据形势要求切实把握正确的舆情导向。以不同的载体精心策划,组织好体育竞赛、美术展评、科技演示、自娱自乐等活动。根据当代高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服务于学生。
  (4)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有别于一般普通高校,它是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为主,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有较高要求。因此,要重点培养和完善他们的劳动就业观念,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吃苦耐劳精神和毅力,在实践中逐步消除浮躁心理,脚踏实地的学好劳动就业技能,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人才,从而被社会所认可。高职院校要大力完善基础实习设施和实习基地的配套建设工作,开展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的模式。
  我们的教育宗旨是为学生明天的生存、发展与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要为学生面向社会,参与实践提供知识和技能保障。也就是说,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公民素质,更要培养学生高效率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感和能力。因此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以充分地发挥和展示。为此,我们要充分调动一切教育资源,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工作,在精神领域里,为学生主体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搭建一座到达自由彼岸的桥梁。
  三,、主体性教育的最终目的
  综观以上论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主体性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并和社会需求相接轨。因此,学生的人生轨迹必然要依从人的基本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我们必须要充分考虑到高职生发展的个性化诉求和创造性能力及动手能力培养,这也是现代社会对高职生的专业能力提出的要求,这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通过积极探索学而实习之,把外在的有利因素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有觉悟、有道德、有理想、有智慧,全面发展的高职学生。
  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严的要求。如何保质保量地培养出当今社会所急需的大批新型的,合格的高职学生,并使其成为企业和用人单位所青睐的对象,已成为社会的重要问题,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需要加以解决。为此,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探索进取,在教学、教研、实习等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和创新高职学生“主体性”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以现代教育的理念和思路,建构起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教育管理理念。同时,也要借鉴国外先进、成功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高等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在立足于高职院校现有的实际和已有的基础上,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有创新、有特色、有生机、有实效;方兴未艾,利国利民的事业。
  (作者单位: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