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射短字义颠倒【驳“射”\“矮”字义颠倒之说】
 

射短字义颠倒【驳“射”\“矮”字义颠倒之说】

发布时间:2019-01-28 04:12:09 影响了:

  摘要:汉字具有明显的表意性特点,但我们不能望文生义。“射”“矮”颠倒之说是种有趣的谬论,不符合汉语文字学和语言学理论,也有悖于汉字的历史文化渊源。   关键词:射矮颠倒说文解字
  
  作为世界上硕果仅存的表意文字――具有明显的表意性特点,其形体构成、语音、意义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理据性和规律性,具有明显的象形性、表意性和标音性,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与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汉字的形与义间的联系较形与音的联系更直接、更紧密,同时汉字字形具有模糊的提示字义的作用。如,“森”是由三个木组成的,用来代表“树多”;“湖”两个偏旁,一个表义,一个表音。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音读的系统的文字学著作,它从“六书”造字、用字角度出发,总结归纳出汉字“据形系联”的理据性,证实了早期汉字的形义统一关系,奠定了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在汉字规范上给后人很多启示。
  汉字是有理据性和规律性的,但是我们不能望文生义,要去考究它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过程,还要有语言文字专业知识的指导。
  前段时间看到有人在网上撰文说,“射”与“矮”字可能是古代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错误。射由“寸”“身”构形,身仅寸长,恰好表示“矮”;矮由“委”“矢”构形,“委”即抛,“矢”即箭,正可表示“射”。因此说,“矮”应该是“射”,而“射”应该是“矮”。无独有偶,北京某报副刊“语文知识”栏也曾刊出《汉字里的错别字》一文,说 “‘射’和‘矮’是两个被颠倒用错了的字。‘射’拆开来是寸身――身只有一寸高,分明不是矮吗?而‘矮’,拆开来是委矢――委,托也;矢,箭也;委矢在弦,不就是射吗?”
  继续查找相关资料后,发现持这种观点的人还不少。其实,“射矮颠倒”理论,最早是出自清人沈起凤的笔记《谐铎》第七卷,虫书条:“锦屏女子叶佩�,有夙慧,七岁就博读书,通妙解。尝谓师曰:‘古人造字,会意象形,而有时亦多误处。’师询其指。曰:‘矮字明系委矢,宜读如射。射字明系寸身,宜读如矮。今颠倒字义,岂非古人之误欤?’”
  在考察了这两个字的意义与来源后,发现这是个有趣的谬论。这种观点错就错在不了解“矮”、“射”二字的构形及特定的文化内涵。
  我们先来看《说文解字》对“射”的注释:“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从矢从身。篆文“射”从寸,寸法度也。亦手也。”我们可以得知,“射”是个会意字。在《古代汉语词典》里,射的异体字是“身+矢”。 这说明原先的这个字还是从箭,而不是从寸。唐兰先生在他的《中国文字学》中曾经明确指出文字在演变过程中字型的讹变,比如“贝”和“目”的互讹等。笔者认为“身”字想必就是“弓”字的讹写。既然从了寸字,人们仍有理由予以解释:寸从手,手持箭拉弓。由此可见,射字被古代讹形实际上是在附义的基础上演变的。“射”字本是象形字,甲骨文“射”字“画”的就是箭在弦上,在金文里左边弓箭右边人手,寸即人手,在远古可作量具,作为汉字偏旁有“法则”、“法度”义。在小篆中,射字左边的“弓”讹写成了“身”,手是可以认为是寸字的,这样就有了“射”字。
  我们再看《说文解字》对“矮”的注释:“短人也,从矢,委声”。可见,“矮”实际上是个标准的形声字,根本就不是个会意字。由于古今字音的变迁,才导致“矮”和“委”的读音变得不一致。左为“矢”,象长短;右为“委”,声部,上禾下女,禾表曲折,女表跟随。古人认为量长短的工具必须正直如矢,故“矮”字从矢。许多从矢的字都有短小义。常见的如:短,有所�短,以矢�正。从矢豆�。“矢”本意是箭,由于矢必须是非常直,古时常常使用矢作为衡量长短或者器具是否直的标尺,因此“矢”作为形旁常常引申为“标尺,尺度”。常见的如:矩,巨声,含义为画直角的工具。 “知”字中的“矢”也表示箭,但“知”不是形声字是会意字。《说文解字》中对“知”的注释:�也。从口从矢。
  如果不知道从头考察汉字的发展源流史,还真容易支持这个有趣的谬论。因此,“射”、“矮”两个字,也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颠倒和错位,而是汉字从诞生至今四千多年的不断演绎造成的自然结果。这种说法更客观,更有说服力。
  其实在汉字里这种情况很多,另外两组类似的例子是:
  “出”和“重”。 有人认为:“出――两座山才是重;重――千里才是出门。” 其实,重:形声字,从壬东声;出,�也。象�木益滋,上出�也。由此可见把“重”拆分成“千、里”是错误的。而“出”是象形字。所以以上“出、重”颠倒的理论也就不攻自破了。
  “炊”与“烟”。 有人认为:“欠火”则“烟”冒,“因火”才可“炊”,其实这两字更非讹传中的颠倒。炊, 爨也。从火,吹省�。而�,火气也。从火��。 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
  现代汉字的字体都是经过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等逐渐演变而来,并且在不断地演变过程中逐渐完善。汉字发展到今天,每个汉字都不是简单地人为规定的,而是有其历史文化渊源包含其中。我们要尊重汉字的历史,尊重汉字在几千年的使用、发展、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结果。而不能用现代汉语的标准去盲目拆解,要看清楚它们的源流。用片面的拆字法去判断汉字颠倒错位的论调是缺乏最基本的文字学和语言学理论根据的。
  徐志奇在《汉语文字学概要》中强调“对汉字进行研究必须进行比较严格的、科学的方法,同时要遵循一些必要的原则。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要有系统的观念,注意相关字形的系列考察;要有时空的观念,注意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这对我们语言文字学专业的研究生和语言文字工作人员有很大的启发。
  语言文字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问,其字源、字理、字形的讲究,足够致力于此的学者专家们毕生研究,但它同时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有必要提高全民族的语言文字修养,使我们的母语更规范,更有魅力,使我们国家的软实力更强大。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63年.
  [2]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
  [3]唐 兰.中国文字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4]徐志奇.汉语文字学概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
  [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