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例说]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例说]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9-01-27 03:55:53 影响了:

  《看月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常识性的课文,主要讲了爸爸带“我”和妹妹到河边去看月食,目睹了月食的全过程,最后由于有了爸爸的讲解才使妹妹明白了月食是由于地球挡住了太阳光的缘故,从而教育学生要相信科学,破除迷信。这篇常识性的课文面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作者对月食时月亮形状的变化及月食形成的原因的描写比较抽象,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创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一、妙用多媒体,创设意境。
  
  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心理学理论也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的原始动力,它能产生学好某种知识的稳定倾向。多媒体课件可创设新颖的动画情境,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课始,我播放动画课件,画面上展现的是充满神奇、奥秘的太空,让孩子们感受着奇妙的世界,而后,我围绕这一画面设计了一段导语,导入课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二、巧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看月食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在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涉及到一些事情,如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和月食的形成学生无法看到,问题难以解决,也就成为教学中的重难点。在教学月亮形状变化这部分内容时,尽管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能边读边画出描写月亮形状变化的词语,也能照本宣科地说出月亮形状的变化,但在他们的头脑中也就只有这几个词语在浮现,对内容的理解不深,不透彻。于是,我适时播放月亮形状变化的动画课件,那美丽的太空,月亮神奇的变化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使他们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的渲染下真正切实的了解了月食过程中月亮形状的变化,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突出了重点。并且,通过看动画课件,也领悟出了月亮的变化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慢慢的发生变化的,这为后面训练学生用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来叙述月亮形状的变化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月食形成的原因,书中描写的“地球转到了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挡住了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月亮上,就形成了月食……”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很空洞,很抽象,读再多遍的书,总是理解不透。为此,我出示动画课件,让孩子们亲眼目睹太阳、月亮、地球这三个星球在太空中的运行状况,看看地球到底是怎样挡住了太阳光而形成月食的,学生通过看多媒体课件,观其境,闻其声,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声为有声,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使他们如临其境,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活用多媒体,拓展迁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为了激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知识面,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适时活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活跃的“思维场”。
  在教学月食过程中月亮形状变化这部分内容时,我播放课件让学生看月亮在月食时发生了哪些变化,再现课文内容,他们在看课件的过程中充满了好奇和新奇,于是我趁势追问,除了书中描写的,你认为月亮的形状还像什么?顿时,孩子们兴趣高涨,激情飞扬,有的说像香蕉,有的说像弯弯的铁丝,有的说……正是因为有了多媒体课件的渲染,才会有孩子们口中的月亮的“新”的变化,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新课标》倡导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学完课文后,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一是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太空中的奇特现象的资料;二是把自己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及所明白的道理写成一篇日记,或同学之间合作或请爸爸妈妈帮忙制作成网页发送到网上,告诫全社会的人要相信科学,破除迷信。这样,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注重了学科的整合,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堂走进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观。
  多媒体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切实起到了辅助性的作用,优化了我的课堂教学,从而使我深深地感悟到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知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
  黄维梅,教师,现居湖北保康。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