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新课程视野下中层干部素质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中层干部具备的素质
 

新课程视野下中层干部素质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中层干部具备的素质

发布时间:2019-01-28 03:54:26 影响了:

  传统管理中,中层干部按照部门分工,在各自领域贯彻执行校长层的决策与指令,起着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模式由“垂直型”向“扁平化”与“矩阵式”转变,校长层直接与师生对话,中层机构原有的功能与作用被淡化削弱了。与此同时,新课程还要求中层干部不再只是被动地执行校长层的指令决策,还要注重发挥自身的策划与创造作用。这种管理转型对中层干部提出了严峻挑战,需要中层干部在新体制中找准角色定位,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与能力,以适应新课程要求,真正成为学校的中流砥柱,成为学校坚实的“脊梁”与“中场”。那么在新课程视野下,学校应如何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其素质与能力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制度创新,
  在职能转换中提高中层干部的素质与能力
  
  在传统的垂直型管理模式下,学校中层机构是按照上传下达的“线性”要求来设置的,它注重控制,在处室之下还设有年级。这种设置在职能上重管理轻服务;在运作上重层层控制,轻部门自主。它不仅过于强化中层干部的桥梁中介作用,忽视其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发挥;也使纵向年级与处室职能重叠,横向部门间分工交叉,许多工作难以清晰界定,相互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中层干部坐享其成,不去探究如何化解矛盾,自主地开展活动,而是对工作相互推诿,求得自己清闲自在,这不仅影响了学校工作,也使其自身得不到锻炼,素质能力难以提高。新的管理体制要求中层机构不只是被动执行学校的计划决策,还要结合部门特点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只是依据校长层的指令对教师进行管理监督,还要注重为教师提供优质服务。要使中层干部转换角色,培养相应的素质与能力,有赖于学校机构改革和制度创新。因为只有改变过去“线性”的机构设置模式,突出中层机构的“枢纽”、“节点”地位,才有利于各部门转换职能,不再只是上传下达,还注重围绕“服务”自主活动;才有利于各部门职能明确,减少交叉重叠和相互掣肘,使中层干部在分管领域内专注工作;才有利于中层干部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找准位置与努力方向,培养适应新模式的素质与能力;也才能避免在新的扁平化管理模式下,一些处室干部仍然,甚至更加清闲自在,把工作和责任都推给年级的现象出现。为此,学校要按照“功能整合”,“注重服务”的要求进行机构改革,重新设置,明确功能定位,以重建学校管理平台。如,原来的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研处等部门,可整合成课程教学部、学生工作部、综合服务部等机构,并促使管理模式逐渐从“垂直式”、“扁平化”向“矩阵式”转变(见图1至图3)。
  这样,就使部门与年级不再是一种职能重叠的关系,而能根据各自性质更好地为师生提供服务;就有利于各个部门职能明确,功能转换,把重心放在为师生提供服务上;就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淡化控制功能,使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对中层干部来讲,这种机构改革有利于改变其角色定位,为其培养素质能力既提供压力与动力,也提供空间与平台;促使其不再按旧的模式开展工作,而是以积极姿态投入到新体制的探索之中,使其在新岗位上得到锻炼磨砺,迅速成长。这就有利于中层干部实现角色转换,由过去单纯的执行者转变为学校决策执行者与部门活动策划者、组织者和反思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中层干部的自主作用,增强其责任意识,培养其开拓创新的本领,提高其适应新课程要求的素质与能力。
  
  二、机制完善,
  在竞争激励中提升中层干部的素质与能力
  
  培养中层干部的素质能力不能靠“人治”,靠校长一时的热情与冲动,而必须靠“法治”,靠健全的制度和完善的机制来作保证。在传统管理体制下,中层干部的提拔任用基本上是校长说了算;而且一旦被任命,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就很难将其解聘。由于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正常的退出机制,完善的激励机制,不仅使一些优秀但不太听话的人才难以进入校长视野;也使中层干部没有压力与动力,任命后便如同进了保险库,只要不想往上升迁,便万事大吉。这导致一些中层干部在升职无望的条件下对工作敷衍塞责、马虎应付,使他们失去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欲望与动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学校必须健全制度、完善机制。首先,要建立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干部竞争上岗机制,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有关规定,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自我推荐、民意测验、公开演说、考试答辩、综合考察、任前公示等一系列程序,形成规范的竞争择优机制。这样,才有利于“选苗子”、“拔尖子”,变“伯乐相马”为“公开赛马”,使那些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被吸收到中层干部队伍中来。其次,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要破除“上荣下贱”、“无错不下”的错误观念,打破职务终身制,推行聘用任期制,任期一满,若未得到学校重新聘用就自动离职,以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增加中层干部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促使其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与能力。再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要改革分配制度,打破大锅钣,在分类考核中设置中层干部的奖励系数,对工作出色、成绩优异的中层干部加大奖励力度,拉开收入差距,以充分激活中层干部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热情和动力。最后,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储备机制。要加强后备干部的储备与培养,建立学校人才资源库,对优秀的年轻教师提早纳入培养计划,安排他们担任班主任或某些活动的负责人,帮助其积累经验,提升素质,提高组织协调能力。这不仅能给学校的干部队伍及时补充新生力量,防止中层干部出现青黄不接的断层,也使这部分人一旦走上领导岗位便具有较高的素质与能力,从而为整个中层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实践磨砺,
  在经验积累中强化中层干部的素质与能力
  
  人的素质与能力只能在实践中培养,中层干部也只有通过岗位锻炼才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自己不断完善和发展。就学校而言,要让中层干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素质与能力,要注意抓住“四子”。第一,给中层干部“加担子”。即针对中层干部的具体条件,在职位、责任等方面适度加码,逐渐增加份量与压力。如,让教研组长担任课程教学部主任,让备课组长担任年级主任等,以促使其负重奋进,拾级而上、滚动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与能力。第二,给中层干部“建台子”。即注意为中层干部的发展成长搭建舞台、提供平台,使他们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如,让中层干部主持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科技节等节会,或为学校的大型活动制订计划、策划方案等,让其在重大活动中接受洗礼、迎接挑战,提升素质与能力。第三,给中层干部“换位子”。即让不同部门负责人进行岗位轮换或职务交流,通过“知识横移”与视角变换,促使他们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善于变换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使他们能在不同岗位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才能与本领,能通过不同环境的锻炼,促使其素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也促使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积极探索,培养跨学科、跨部门进行互助合作和沟通协调的能力。第四,给中层干部“解扣子”。即校长要转换观念,不能把中层干部只视为“传递”指令的工具,只执行自己的决策,而要解除束缚中层干部手脚的绳索,敢于授权,让中层干部能放开手脚大干。这样,才能使中层干部在本职岗位上得到有效锻炼,才有利于提高中层干部的素质与能力。
  
  四、强化管理,
  在严格要求中培养中层干部的素质与能力
  
  培养中层干部的素质与能力,既需要学校创造条件、加强激励;也需要学校严格要求,加强管理。通过加强监督与引导,使其对工作不敢稍有怠懈,认真努力、尽职尽责,更好地成长,其素质与能力也就不断提高。为此,学校首先要建立健全干部管理制度,如,建立部门领导负责制、行政问责制、岗位责任制等,用制度管人,强化其责任意识,规范其行政行为,促使其提高执法办事的能力与素养。其次,要加强目标考核,强化目标管理。校长要与中层干部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建立“双承诺”制度,要求其对上要向学校领导班子做出承诺,对下要向师生员工做出承诺,以促其履行好职责。对其履职情况要加强考核,建立述职考评制度,从德、能、勤、绩、廉等各个方面全面考察。每个中层干部每年都要向全体教师进行年度述职,任期结束后还要作总结性述职报告,由全体教师投票评议,学校领导再进行综合考评。再次、对违诺失职者要公开问责,对当年考核不称职的要给予黄牌警告或降职使用;对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的要责令其主动辞职或予以免职,以促使中层干部强化责任意识,让其看到问题与差距,给其一定的压力,并促使其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积极进取、奋起直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本领。
  
  五、岗位培训,
  在学习交流中发展中层干部的素质与能力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人的素质与能力中,知识理论素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培养中层干部的素质与能力,不仅要让其在实践中加强磨练、积累经验,还要注意加强职务进修和岗位培训,提高其理论素养与知识水平。由于脱产进修难以大面积地实施,因而在职在岗培训更应成为重点,这种培训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进行。首先,要通过营造浓厚的校园学习风气促使中层干部积极开展岗位自学。学校要大力加强学习化组织建设,大兴读书之风,促使中层干部千方百计挤时间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等知识,以提高其知识水平。其次,学校每期都要结合教师岗位培训制订出干部培训的计划与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培训措施。培训内容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认真筛选,既要有思辨性的理论分析,又要有应用性的案例解剖,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培训方式既要有通识通法的集中统一培训,又要有分部门的专业知识培训;既要邀请专家讲解引领,又要组织大家交流研讨。再次,要建立完善的学习制度,每月都要有集中性的学习交流时间。每次学习要确定好主题和主讲人,提前布置学习任务,提出学习目标与要求。主讲者对主讲内容要精心备课,讲后大家一起进行交流,畅谈体会,共同提高。再次,要创建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与平台,如,研讨会、交流会、学习沙龙、专题论坛、网络、博客等;或举办论文写作、课题研讨、管理知识等各种评比,以打造学习化团队,营造学习氛围,促使中层干部共同发展,素质整体提升。最后,要建立干部学习考察制,定期组织中层干部到先进学校进行学习考察,扩大视野,提高认识,转换观念,引领行动,促使其素质与能力不断提高。
  
  六、思想锤炼,
  在人格修养中提高中层干部的素质与能力
  
  古人云:德服为上,才服为中,压服为下。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德才兼备,不仅要知识扎实、思维敏捷、学识渊博、业务精湛,还要品德高尚、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光明磊落。我们提高中层干部的素质与能力,不仅要提高其业务能力与知识水平,还要提高其道德品质与思想水平。这就需要学校加强思想建设,以促使中层干部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组织中层干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学习先进人物的高尚品德与优秀事迹,用科学理论引导人,不断提高中层干部的理论素养与思想觉悟。其次,要注重思想交流,要设立定期的思想交流日或谈心会,定期组织中层干部汇报思想动态,交流彼此的认识与看法,对不正确的观点要进行争论,以统一认识、消除误区、提高思想。再次,注意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用优秀的事迹感染人,营造一个人人“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环境。最后,要加强法制教育与廉政建设,对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者严肃处理,严惩不贷。通过思想锤炼,使中层干部不仅知识面广、管理能力强、文化素养高,还具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能把握大局,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动摇,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人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办事公道、勇担责任,胸怀大局,事业至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惧困难,积极进取,这些不仅是其思想素质高的表现,也有利于促进其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七、文化塑造,
  在言传身教中涵养中层干部的素质与能力
  
  文化具有一种穿透力,能长久稳定地发挥作用。培养中层干部的素质与能力,也需要发挥文化的作用,需要大力加强学校的组织文化、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建设,使中层干部能在一个有利于培养其能力素质的良好环境中受到熏陶与影响。在学校管理文化建设中,领导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示范作用,给中层干部以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领导者要有举才之德、爱才之心、识才之眼、容人之量,对中层干部能做到“六多”和“六少”:多尊重,少干预;多赏识,少嘲笑;多宽容,少责备;多帮助,少为难;多关爱,少冷落;多指导,少命令。其次,领导者要注意向中层干部传授领导艺术与管理方法,指导中层干部注意全面分析问题,善于发现人的闪光点。对下属宽容大度,不求全责备,出现了闪失与差错,不仅引导其分析原因,寻求对策,还要敢于为其承担责任。再次,领导者要不专权,不独言,能广开言路,多听不同意见。最后,领导者要创造条件让中层干部尽可能多地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研讨与决策,让他们积极建言献策,出计出力。这些作法不仅是领导者领导艺术和管理能力的表现与展示,还能为培养中层干部的素质与能力创造条件,并提供引领与示范作用。
  作者单位 湖南省耒阳二中
  (责任编辑 潘静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