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现代教育理论视野下的学生观探析:学生观
 

现代教育理论视野下的学生观探析:学生观

发布时间:2019-02-04 04:03:13 影响了:

  学生观是教育者在一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对学生的较为稳定的看法,对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现代教育理论视野下的学生观和传统教育理论视野下的学生观有着诸多的不同。学习和把握现代教育视野下学生观的特征,对于完善我国现代教育理论,加快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正在进行的素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系统研读,可以发现,现代教育理论视野下的学生观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优势发展领域的个体
  传统教育理论认为,青少年学生在智力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只有那些在认知领域具有一定天赋的学生才能完成高深的学习任务,成为社会上的精英,因而更加强调基础教育机构的功能就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标准挑选优秀学生,并把他们培养成社会精英,但对认知能力不佳的学生则严重忽视,认为他们反正要进入劳动者大军的,不必要接受高深的教育。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必然造成对人才要求的多元化。国内外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也充分证明青少年学生在智力领域的天赋确实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绝对不是青少年学生不能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障碍,每一个青少年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优势发展领域,教育者只要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适合他们特点的教育教学,他们都会学会规定的知识技能,在自己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有所进步,成为社会所需的多元人才的。正如美国掌握学习理论的创始人布卢姆所指出的:“世界上任何人都能学习,如果在早先与现在都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的话,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好。”[1]多元智力理论的创始人霍华德・加德纳也认为,每一个青少年学生都是具有巨大智能发展潜力的个体,“只要大脑没有受伤,如果有机会接触有利于培养某一种智能的环境和条件,那么,几乎每个人都能在那个智能的发展上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2]
  因此,我国基础教育机构的教师要尽早摒弃传统的学生观,要真正把青少年学生看作具有独特发展优势和无限发展潜力的个体,不能歧视任何智力发展有障碍的学生,要充满信心地关怀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特点的个性化的课程与教学,引导他们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多元人才。
  二、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传统教育理论认为,青少年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他们的身心发展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要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对于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则很少提及。现代教育理论认为,青少年学生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主体。在现代教育理论者看来,教育活动是教师指导下的青少年学生主动的认识活动,青少年学生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他必须发挥自身的主体精神,调动全身的器官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最终获得较为系统的知识技能,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因此,现代教育理论在继续重视教师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是一个主体的人,更加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把它看成是教育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美国著名的教育学者阿尔德勒也认为,“所有真正的学习都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它需要使用头脑,而不仅仅是记忆,它是一个以学生而不是以教师为主要动力的发现过程。”[3]因此,我国各级教育机构的教师都要尽早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育理念,要创造各种条件,尽可能地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的主体精神,给学生在学习中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使他们在活动与交往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三、每一个学生都是发展变化的人
  青少年学生有他们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他们具有自身的内心世界。和正常的成人相比,青少年学生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不足或缺陷,但他们的不足或缺陷正在随着时间的流失而逐步减少。确实,青少年学生是身心处于急剧发展变化状态的人,他们在知识、技能和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多的缺陷或问题,但只要他们没有重大的疾病,他们就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如果为他们创设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加上他们自身的努力,他们肯定能成为国家所需要的建设者和保卫者的。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人所强调的:“现代科学指出,人在生理上尚未完成,这一点对于我们认识人,是有独特贡献的。我们可以说,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4]美国著名的教育学者范美楠也认为:“看待儿童其实就是看待可能性,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5]而传统的教育理论总是把学生看作永远长不大的小成人,总是喜欢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去要求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教育效果不佳。
  因此,我国教育工作者要尽早转变教育观念,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和要求不问青红皂白地强加给学生,不能继续用固定的眼光和成人的标准看待青少年学生,不能因为他们现在不行就永远不行,过去有缺点就永远不能改正,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他们,充分相信他们的学习潜力,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适度的自由,引导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成功,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四、每一个青少年学生都是具体的人
  教育工作者一生一世都在和青少年学生打交道,很难遇到音容笑貌完全相同的学生,更不用说个性完全一致的学生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遗传素质、生活环境不同,他们对待生活、学习的态度不同,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他们现在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人所指出的:“作为教育主体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普遍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然而,作为一个特殊教育过程的对象的某一特殊个人则显然是一个具体的人。”“每一个学习者的确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人。他有他自己的历史,这个历史是不能和任何别人的历史混淆的。他有他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被一个由许多因素组成的复合体所决定。这个复合体是由生物的、生理的、地理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和职业的因素所组成,而这些方面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各不相同的。当我们决定教育的最终目的、内容和方法时,我们又如何能不考虑这一点呢?进入教育过程的个体是一个具有文化遗产的儿童,他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在他的内心还有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四周经济状况的影响。”[4]
  因此,要完成国家规定的培养具有个性的高素质人才的任务,我国教育工作者就要切实把每一个青少年学生当作一个具体的人来对待,要深入到学生中间详细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生活和家庭中的具体情况,及时掌握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或困惑,并在此基础上为他们制定个性化发展计划,尽可能做到让学校的课程与教学适应每一个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收获,成为国家所需要的多元人才。
  五、每一个学生都是整体的人
  通过教育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这些人才应该是既有良好的知识技能,又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即身心全面发展的人―完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变化。在现实社会中,教育过于迎合经济和社会变革的要求,造成了学生人格的分裂和身心的片面发展。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人所指出的:“目前教育青年人的方式,对于青年人的训练,人们接受的大量的信息――这一切都有助于人格的分裂。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的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为了科学研究和专门化的需要,对许多青年人原来应该进行的充分而全面的培养被弄得残缺不全。为从事某种内容分得很细或者某种效率不高的工作而进行的训练,过高地估计了提高技术才能的重要性而损害了其他更有人性的品质。”[4]
  因此,要促使我国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我国教育工作者就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一个整体的人来看待,要把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社会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作为我国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彻底排除唯智主义思想的束缚和影响,创设优美的宽松的充满人性关怀的教育环境,给学生在学习上更多的自由和选择,让他们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与交往中学习。促使他们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具有良好知识素养和高强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瞿葆坤.教育学文集・教学(中).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 [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五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 王萍.教育现象学视野域中的人.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
  
  (责任编辑付一静)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