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发布时间:2019-02-05 03:42:53 影响了:

  [摘 要]新的课程观认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本文从激发学习兴趣;给学生自主学习,咀嚼思考的时间;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善于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延展习题的功能、发散学生思维五方面介绍了在化学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达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的目的。
  [关键词]兴趣 自主学习 观察与思考 发散思维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1]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并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此,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一、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2]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学效果只能通过学生的活动才能实现,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后,就能集中注意力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尝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注意导课的引趣,引疑。使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兴趣的最好方法是让他们认为这门学科有意思,且值得学习,这样,他们就会积极与教师配合,切实提高听课效率。如在高一教学“氯气”一节时,笔者用一个交通事故导入:2005年3月29日傍晚,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一辆载有液氯的槽罐车与另一辆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中的液氯大面积泄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现场附近农田里的绿色庄稼一夜间变成了浅黄色或白色。事故发生后,人们在现场附近的一条小沟两头筑坝,形成一个池塘,再在池塘中投放烧碱,形成碱水池。然后将翻落的液氯槽罐车吊移至碱水池中,消防人员对其不断冲淋碱水。然后提出问题:假设你在事故逃离现场,迅速判断该槽罐车泄露物质的最简便方法有哪些?来不及逃离现场的人们能否用蹲下或趴下的方法自救,其原因是什么?绿色庄稼变色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急于想知道答案,对氯气性质的学习自然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发挥实验作用,培养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当学生看到化学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时,无不表现出新奇和喜悦感。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压力较小,精神也比较愉快,且兴致很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注意多安排演示实验,多提供机会让他们参与实验,并利用实验讲解知识和揭示规律,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他们的意志,使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如在讲金属钠与盐的反应时,学生总是按活泼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的思维定势理解,不能正确地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实验现象。笔者通过实验,启发学生思考:①为什么钠放入盐溶液中与放入水中会出现相似的现象?②为什么反应中钠表面没有红色的物质出现,而是产生了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并给出提示:钠既然能与水反应生成碱,那么,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就可以看成两步。这样,学生很快就写出了两个正确的方程式,并说出了现象,由此达到以“观”生“趣”,以“趣”激“疑”,以“疑”导“思”,以“思”求“知”的目的。
  
  二、给学生自主学习、咀嚼思考的时间
  
  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计划、上课、复习、作业及错题纠正、课外活动和考试等。认识到各环节的作用后,就要明确要求,突出重点,使学生积极、主动、有效的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因此,在每堂新课之前,笔者都要带着学生复习前一节的知识以及与新知识有关的初中内容。例如,在讲氯气的制备时,首先分析制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熟悉全部实验程序:①药品;②原理;③化学方程式;④仪器装置;⑤收集方法;⑥验满;⑦检验方法;⑧实验步骤;⑨注意事项(包括尾气处理)。在后续课中学习制氨气、乙烯等气体时,按此程序逐一进行,重复二至三次之后,学生就能按老师所教的方法进行复习。其次,在新课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辅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理解知识要领,并有意识地布置一些阅读性作业,使学生养成阅读教科书的习惯,指导他们作好复习小结,从而学会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
  
  三、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
  
  要对学生加强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教育。课堂上的举例应尽量贴近生活实际,以缩短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例如,在学习卤素一章时,可联系自来水杀菌消毒、工业制盐酸和漂白粉、海水晒盐、食盐加碘、人工降雨等知识,使学生感到自己生活在化学世界中,时时刻刻都在和化学打交道。又如,讲到环境污染的问题时,笔者以紧邻学校的小厂为例:该厂因烧煤而大量排放出二氧化硫,刺激肺部,使人异常难受,由此,学生就深刻地认识到了环境污染的
  危害。实践证明,只要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相贴近,他们就乐于参与其中,使课堂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与思考的习惯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观察明显的实验现象,也要有意识地指导他们仔细观察各实验过程中的一些不易察觉之处。如在学习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中,除了要学生注意常规的问题外,笔者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容量瓶的外形。然后提问,容量瓶的瓶颈为什么要做得这么细长?学生经过讨论、验证得出结论:瓶颈做细,即使加少量水,液面上升的高度也很明显。笔者接着提问:为什么容量瓶上要标明使用温度?手应握在容量瓶的什么位置时,学生猛然醒悟,争相发言。这种观察和提示非常有效,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同时也展示了化学仪器制作中的一些科学方法。由此,在学到滴定管的使用时,他们自然就理解了为什么滴定管都做得那么细长,且都有一个较长的手柄。此外,他们还会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正确使用仪器。可见,良好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思维习惯对于知识的获得有较大的作用。
  在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维习惯。如将固体的金属钠放入水中,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与水发生反应,变成银白色闪亮的小球,而且越来越小,……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通过思考,从观察到的现象之中,可以学到以下新知识:钠的密度比水小;钠和水反应激烈,是放热反应;钠的熔点比较低,因此,在反应过程中容易被熔成液态,又由于表面张力而成球状,等等。通过对金属钠和水反应的观察,学生认识到了钠的一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时,还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对于其创造性的开发具有较大的作用。
  
  五、延展习题的功能,发散学生思维
  
  在教学工作中,笔者一方面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课本例题的潜在功能,明确每一节课的目的,理清教材的基本脉络,并能动地加以处理;另一方面,还引导学生重视课本例题、习题,引导他们学透、学活课本上的例题,并鼓励其对原习题进行适当的延拓、推广或者变式,以达到“做一题,解一类”的目的。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只讲课、布置作业、考试与评卷,不能用作业去填满学生的课余时间,而应着重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使他们快乐地学习化学,享受化学,享受课堂。
  当然,“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是将课堂扔给学生。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在学生思维启动时,教师要加以引导;学生思维断裂时,教师要帮助衔接;学生思维堵塞时,教师要进行疏通;学生思维模糊时,教师要适当点拨。总之,教师要以自己敏锐的觉察力,将学习活动引向更深的层次,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实现积极、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浦东杰.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优化摭谈[J].中小学教学研究(学科教学),2006,(3):15-16.
  [2]程瑜.关注“动态生成”,让课堂流光溢彩[J].学科论坛(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1):29-31.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学理,2001,(1):49-53.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中国教育报,2001―7―27.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