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天津大港冬枣栽培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大港冬枣
 

天津大港冬枣栽培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大港冬枣

发布时间:2019-02-18 04:08:43 影响了:

  1 存在问题�      1.1 施肥不科学�   大港区土壤有机质匮乏,大部分在1 %以下。多年来,85 %以上的冬枣园未施用过有机肥,土地既不耐旱又不耐涝,普遍性的土壤板结,营养不良。大港区处在环渤海湾沼泽化滨海冲积平原上,土地由河流冲击物和海退组成,地势低洼盐碱,土质黏重多样,施用有机肥又容易出现“粪碱”问题。加之大部分枣农认为树叶越黑越好,生长越有劲越好,长期施化肥,年年次次追施尿素和二铵,造成树势虚旺,坐不住果,质量差。这几年冬枣味苦、口淡、色暗、病虫危害加重都与氮肥施用过量有关。施肥不科学导致了枣果产量和品质下降,已经影响到产业效益和发展后劲。�
  1.2 连续摘心也影响坐果率�
  摘心是控制营养生长,调节营养分配,维持良好树形,促进冬枣实现丰产和优质的关键技术。但是,在几年的栽培实践中发现,连续4 a(年)以上摘心却出现了结果枝组光秃,有效枣股减少,萌芽期推后,发芽期不齐,开花期不一致,坐果期难确定,枣吊少、粗长,甚至多转化为木质化不脱落二次枝,长期不放头,干粗冠幅比减小,后期营养生长增旺,冒条严重,树形紊乱,技术管理难度加大,坐果率降低等弊病。�
  1.3 过量使用激素,产量升高,品质下降�
  目前,大港冬枣栽培中普遍存在过量使用“920”的现象,少的也每年3遍,多的达5~6遍,浓度从30 mg/L~150 mg/L不等。冬枣个大了,却皮厚了、发糠了、出渣了、色暗了、口感差了、风味淡了;产量高了,但残留多了、质量降了。�
  1.4 病虫害控制不力,农药残留高�
  近几年,冬枣病虫危害越来越重,据统计枣园每年用药多的达22~24遍,平均达18~19遍。即使这样,控制效果也不十分理想,控制住了病虫危害,农药却严重超标,大超市拒进,效益不高。由于防治机制及防治技术不当造成钱花了、功费了,却没有效果,还落下了高残留。�
  1.5 栽培管理跟不上�
  冬枣管理不仅技术要求高,而且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也不容忽视。先说摘心,从4月上旬到8月中旬,尤其是5月份冬枣树新梢旺盛生长期基本上3 d(天)就得摘1遍,每人每天最多处理30多棵5年生冬枣树,而且要掌握去、留、轻、重、长、短等技术。再说开甲,它是冬枣树丰产的必要条件之一,技术性高,如早晚、宽窄、深浅、高低、多少等等问题都要根据树势立地条件灵活掌握。此时又正逢“芒种”节,农民还要抢种抢收,如若雇工,一是技术性强,二是价格高,造成大部分枣园管理跟不上,生产不出高品质的枣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 解决办法�
  
  2.1 科学施肥�
  利用水往低处流、盐往高处走的水盐运动规律,采用降低树盘,使树盘比地面低15~20 cm的措施解决或减轻盐碱和粪碱问题。采用沟施,杜绝树下铺施基肥,也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粪碱,提高有机肥的利用率,基肥一定要发酵好再施。不施或少施易碱地的羊粪,主施熟鸡粪,施用时混加5 %左右的腐殖酸肥或微生物肥,效果更好。同时,应进行土壤和植物叶片营养化验,根据分析结果推行均衡配方施肥技术。强调化肥与有机肥结合施用,重施基肥,合理配施化肥,以平衡树势,提升冬枣的品质和产量。要边示范边推广,让枣农看到实效,提高其科学施肥的积极性。�
  2.2 合理修剪�
  对于连续摘心4 a(年)和已经出现光秃的枝组,根据空间位置和树形要求,留选1个枝芽不摘心,并随时调整其生长方位和长度,第2年剪除原有枝组,实现更新。年年进行更新可防止连续摘心出现的弊病,并可维持最佳的股龄和活力状态。�
  2.3 减少赤霉素(920)的使用�
  配合冬枣的有机栽培,推广放蜂授粉法,逐渐淘汰“920”的使用,配合其他非化学栽培技术,解决由此导致的冬枣品质降低问题,恢复其原品种口感和风味,实现冬枣原生态栽培。�
  2.4 科学防治病虫害�
  建立病虫害观测预警机制,准确把握病虫害发生的关键期和特点,制定措施,利用各种信息化资讯平台及时传达,指导用药并成立专业服务队,统一方式、统一时间、统一品种和用药浓度。避免天天喷、分散喷、间隔喷,防止害虫迁避。减少用药次数和农药残留,提高防效。
  同时应加大农药监管力度,切实落实农资配送和追诉制度,净化农药市场,防止假冒伪劣农药给枣农造成损害。作好宣传和示范优选工作,推广使用高效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方法,根本解决农药残留问题,维护生态平衡。�
  2.5 加强冬枣管理方面的新技术研发�
  加强枣园无公害生产管理关键技术的研发,减少冬枣树的新梢生长量和生长频率,替代开甲,降低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提高枣农管理水平。�
  (收稿日期:2007-11-27;电话022-63109117)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