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分析 初中化学五大科学素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分析 初中化学五大科学素养

发布时间:2019-02-22 04:21:57 影响了: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意图。本文研究了在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所应遵守的原则,并对采取化学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科学素养;课程改革;方法;分析
  
  一、科学素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含义
  
  科学素养是人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其核心要素是人的科学观,属哲学层次的观念。科学素养的构成,主要有以下五大要素: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学生通过学习初中化学,应具备的相关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认识身边的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应遵守的原则
  
  (一)实验性原则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坚持实验性原则,就是要充分体现化学的魅力,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用演示实验代替“粉笔板演或挂图讲解实验”,用学生的探究实验代替教师的演示实验,尽可能地让学生边探究、边实验、边学习,从实验中形成化学概念、得出反应规律,学会实验的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目标性原则
  当前,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大前提和大方向。围绕这一主要目标,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要认真钻研课标,分析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确立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每一课题的教学目标,每一堂化学课的教学目标,确立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目标。坚持目标性原则,就是要明确每一步教学行为的目标,并要注意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协调统一,即把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情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每一步教学都有的放矢,都能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几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实用性原则
  在化学教学中,坚持实用性原则,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引入化学,并注重指导学生带着化学回到生活,努力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改变生活、创造生活。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使学生能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理解社会,从社会的角度去认识科学技术,一方面,可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体验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由个别到一般:由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等,从而渐渐提高对科学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可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化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也满足了学生想动手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建构性原则
  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初中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与学生在初一、初二所学的物理、生物有着一定的联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或者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坚持建构性原则,就是要善于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在肯定原有的认知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教学方法分析
  
  (一)讲授法的改进
  讲授可与引导相结合。在初中化学中,有些内容是必须由教师讲授的,如药品的存放、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元素周期表的简介等等。这些内容只由教师讲授,学生完全可以接受,但这样的课堂就会显得枯燥无味。为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发挥好教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在讲授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还可以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反推出正确的结论或操作方法。
  讲授与演示、练习相结合。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培养学生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要把基本的实验技能教给学生,如: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使用和洗涤、气体的制取和收集、验纯等,教师光讲授是不行的,必须一边讲授,一边进行规范的演示,再让学生模仿着练习,遇到问题时,还需要再讲授、再演示、再练习。此外,对化学语言的学习,如: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也应采取这种方法,才能使学生慢慢地接受新知识,并逐渐掌握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法的改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实验法在化学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化学实验主要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这两类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教师要有效地利用两类化学实验提高初中生的科学素养。
  演示实验要有示范性。初中化学具有启蒙性和基础性的特点,要使学生掌握适应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教师就必须做好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规范的实验模本,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去做化学实验。当前,新课程提倡: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更多地亲手实验,从中发现知识、获取知识。这并不是要摒弃教师的演示实验,而是要求教师的演示实验要更加具有代表性,实验的操作要更加规范,实验的效果要更加明显,才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并逐步学到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接触化学实验的初期,演示实验的示范性尤为重要。
  演示实验要有代表性。教师的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规范的模本,让学生看到了实验、听到了实验,而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就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所以学生实验不可不做。但传统的学生实验,更多的是验证性实验,学生按照给定的步骤进行实验,缺少思维的开放、方法的创新,学生因已明知实验现象而对做实验缺少好奇感和兴奋劲。增强学生实验的探究性,就是要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从中领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锻炼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锲而不舍,顽强探索、互助合作的良好作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束语
  当前在应试教育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形势下,学生所拥有的课余时间越来越少,怎样合理地安排出时间,让学生更多地开展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还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硕,培养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学习课程改革纲要,2002
  [2] 解守宗,中学化学教学与实践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左丽萍,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