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创新支农金融服务品牌,给力养殖业鼓起“钱袋子” 给力
 

创新支农金融服务品牌,给力养殖业鼓起“钱袋子” 给力

发布时间:2019-02-23 04:12:27 影响了: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转型的最佳期,东辽县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全省养殖业重点县,结合地域特点和优势,在东辽联社的鼎力扶持下,大力发展生猪、黄牛和禽蛋等养殖业,使养殖业呈现规模化态势。不但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而且鼓起了农民“钱袋子”。
  以推广小额信用贷款为契机,助推农户发展养殖业
  东辽联社以“简化办贷手续、提高工作效率”为重点,采取调查摸底,逐户建立经济档案,积极开展评定信用户、开办“惠民卡”活动,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截至目前,在全县15个乡镇的259个行政村中已评定信用户15947户,总授信额度23600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户发展养殖业生产的资金需求。安恕镇在农信社的大力支持下,养猪专业户发展到1,283户,占全镇农户的31%,年出栏优质瘦肉型育肥猪10万余头,户均增收12000元,人均增收3000余元。育肥猪远销白山、通化、长春、沈阳和哈尔滨等大中城市。
  积极开办养殖大户联保贷款,支持规模化养殖
  为有效解决规模化养殖户资金需求量大又无法提供有效抵(质)押担保的问题,东辽联社创新贷款方式,推出了养殖大户联保贷款产品。符合条件的2-3户养殖大户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组成联保组,根据养殖规模、信誉程度、资金实力等情况,差别授信,每户最高授信额度50万元,有效解决了养殖大户想扩大规模而缺资金的难题,受到广大农户的好评。金州乡的黄牛育肥产业在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发展壮大, 20头以上养殖户达到525户,50头以上的达到120户,100头以上的15户,年出栏育肥牛20000余头,仅养牛一项农民人均增收600余元。
  适时调整信贷政策,支持产业链条接续发展
  为更好地推动全县养殖业发展,东辽联社主动适应农业发展新变化,突出“三农”信贷资金第一顺序,在信贷资金的使用上首先保证信用户和联保户的贷款需求,并将能繁种畜禽的养殖、良种繁育、商品畜禽出栏加工等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在贷款限额上给予提高,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由原来的最高限额5万元提高到10万元,在贷款方式选择上推出了组合贷款。信用户可申请信用贷款、保证担保贷款和抵(质)押贷款;非信用户可申请保证担保贷款和抵(质)押贷款,并在贷款约期上进行合理调整。吉林省大志禽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鸡、育雏、饲料加工、禽类加工于一体的养殖龙头企业。在东辽联社2000余万元信贷资金的大力支持下,该企业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全县2400多农户发展肉鸡养殖业,每年可为企业和农户增加收入近10000万元。
  认真做好跟踪服务,力促养殖业健康发展
  信贷人员经常深入养殖户家中,及时了解畜禽购进、饲料购买等资金需求情况,使养殖户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所需资金。信用社主任和县联社领导经常深入村屯调研,通过广泛调查,及时掌握了养殖业信贷资金使用情况、生产经营变化以及下一个时期的资金需求量等,为制定切合实际的资金筹集计划,主动适应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准确把握农村经济发展的走势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支农金融服务创造条件,有效促进了全县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截至目前,东辽联社发放养殖业贷款累计达33700余万元,建成牧业小区35个,其中养猪小区15个、养牛小区8个、养鸡小区10个、经济动物小区9个,年饲养出栏猪、牛、鸡及其他经济动物850余万头(只),预计全年牧业总产值可实现14.4亿元,使全县以牧业小区为主的牧业生产呈现出规模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规模化养殖的不断发展,改变了过去房前屋后,一家一户散养的生产模式,有力地提升了牧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