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县域生态功能区划方法探讨]生态功能区划
 

[县域生态功能区划方法探讨]生态功能区划

发布时间:2019-02-23 04:39:38 影响了:

  摘要: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对辽宁省清原县生态功能区划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为清原县的生态环境建设、环境治理和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奠定扎实的基础,也为清原县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生态建设功能区划的5个基本原则、清原县在辽宁省生态功能区划中的归属和其生态环境实际状况,将清原县划分为5个生态区和6个生态功能区,并针对每个生态功能区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建设、保护发展方向。
  关键词:生态功能区划;生态县;生态农业;清原县
  中图分类号:X32.013;S181(314QY)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4-3016-05
  
  Study on the Methods of County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WANG Nan1,ZHANG Su2,LIANG Cheng-hua1,LI Jin-xia3
  (1. College of Land and Environment,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66, China;
  2.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of Shenyang City,Shenyang 110011,China;
  3.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of Qingyuan Manzhu Autonomous County, Liaoning Province, Qingyuan 113300, Liaoning, China)
  
  Abstract: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was a geographic space partition conducted according to characters such as special differences of regional ecological system type, process and domino effect of intimidated ecological system, sensitivit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etc. To conduct a study on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zoning of Qingyuan county, Liaoning province could not only lay a solid founda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in Qingyuan county, but als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to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of Qingyuan county. Based on 5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functional region(EF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tatus of Qingyuan county and its role in Liaoning province EFR, Qingyuan county was divided into 5 physical eco-region and 6 eco-function reg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and direc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protection was put forward.
  Key words: ecological functional region; ecological county; eco-agriculture; Qingyuan county
  
  生态功能区划是依据生态系统要素的相似性、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一致性对研究区域所进行的系统划分[1],其目的是通过生态功能区划,确定不同生态地域、生态系统的不同主导生态功能,并以此为基础,指导资源与环境管理,因地制宜地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为制定区域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以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工农业生产布局、保育区域生态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2-4]。
  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其生态建设不仅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也会影响到其周边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作者在研究地域特点和生态环境现状、明确区域生态功能区划方法和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清原县各区域的生态环境特点、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主导生态功能,进行了功能区划分,提出了生态保育与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为制定清原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加强资源合理利用与产业发展合理布局提供参考,这对于清原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和建设实施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研究区概况
  1.1地理位置
  清原满族自治县地处辽宁省东部山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4°20′06″-125°28′58″,北纬41°47′52″-42°28′52″,位于抚顺市北端,东与吉林省东丰县、梅河口市、柳河县毗邻,南与新宾满族自治县接壤,西与抚顺县、铁岭县交界,北与西丰县、开原市相连,全县总面积为3 921.2 km2。
  1.2自然生态环境特征
  清原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低山丘陵与河谷交错,中部沿浑河河谷平原向西逐步低缓,其中山地占82.7%,平地占13.8%,水面占3.5%,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河流密布、水库众多、水源充沛,是浑河、清河、柴河、柳河的发源地,共有干流、支流103条,河流总长183 km。该县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山区植物类型丰富,盛产山野菜、食用菌、中药材等农特产品,以生态农业产品为主的效益农业已初具规模。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3%,现有森林28万hm2,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3 750万t,释放氧气2 592万t,有效地改善了抚顺地区的生态“小气候”。目前,年平均降雨量800 mm,比辽西多350 mm,空气质量长年保持在二级标准。
  2区划原则与方法
  2.1区划原则
  2.1.1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生态功能区划,有利于保护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区,有利于将规模产业引进适宜开发建设的地区。区划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所以生态功能区划要从区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现状出发,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达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的转变,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1.2发生学原则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格局的关系,确定区划中的主导因子及区划依据。
  2.1.3相似性原则自然环境是生态系统形成和分异的物质基础,虽然在特定区域内生态环境状况趋于一致,但由于自然因素的差别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区域内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存在某些相似性或差异性。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划指标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进行分区的。如果区域内区划指标总体特征相对一致,则在高等级区划单位中可划分为同一个大的生态环境区;如果其内部生态过程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则可按内部差异进一步划分不同的生态功能区。
  2.1.4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功能区划的对象必须是具有独特性、空间上完整的自然区域,即任何一个生态功能区都是完整的个体,不存在彼此分离的部分。生态完整性主要体现在各区划单元必须保持内部正常的能流、物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流动的关系,通过传输和交换,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结构,从而保证其区划单元的功能协调性,并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稳定性,使功能区内表现出完整性、相似性和区际间的差异性。
  2.1.5可操作性与可调整性原则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的形成与该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因此要充分考虑当前实际,量力而行,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同时生态功能区划方案是一个实用性的方案,它的目标是反映整个生态区内不同区域的特点,因此区间的界限应尽可能的与行政区划界限一致,这样才能有效地将区划结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并根据生产发展及时进行指导与调整。
  2.2区划方法
  本研究的区划技术方法以区域生态环境调查为基础,进行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明确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区域分异规律。以此为基础,采用自上而下的分区方法,根据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地理空间分区,最后对各生态功能区命名和概述[2]。
  3生态功能区划
  辽宁省全省生态功能区共划分为4个一级区,15个二级区,47个三级区。清原县在一级区划中属于Ⅰ辽东山地丘陵温带湿润、半湿润生态区;二级区划中属于Ⅰ1浑太源头针阔混交林生态亚区;三级区划中属于清原-新宾浑河源头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5-7]。根据区划原则和方法以及清原县在辽宁省生态规划中的位置,结合清原县的自然地域特点、生态系统类型、人类活动状况等要素,提出清原县生态区和生态功能区的二级生态功能区划方案[8-16],具体见表1和图1。
  3.1中心城镇生态经济建设区
  3.1.1城区生态规划建设区①生态环境特征。本区面积79.96 km2,耕地面积1 835 hm2,人口8.5万。地处英额河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良好,土壤类型为草甸土、水稻土,植被以农、林作物(树种)为主。该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区。②主要环境问题及保护目标。生活饮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大高于其他生态功能区,上游小孤家水库供水不足。城区仍受到来自工业源、生活源污染的影响。县城中心区绿地组分目前起不到控制环境质量的作用。因此本区要重点保护城区生态功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同时着力做好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③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首先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工业水循环利用率;加强污染防治及水资源保护,建设污水处理厂,保护下游的大伙房水库一池清水是污染治理关键。同时要发挥生物的净化作用,确立其在城区生态质量调控中的主体地位。增加绿地面积,改善绿地功能,重点建设以英额河两岸植被带为主、与道路绿化带相连、纵横交错的生物廊道。
  3.1.2县城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态功能区该区是县城饮用水源地,主要功能是保障县城经济建设和居民生活用水。①生态环境特征。清原县城主要饮用水源地小孤家水库位于清原县城东5 km处,水库建成于1987年,水域面积121 hm2,库容1 043万m3,本区属英额河上游,英额河下游五里庙水厂是清原县城备用水源。本区面积494.33 km2,耕地面积2 652 hm2,人口2.67万。该区多为丘陵林地,林地面积23 693.7 hm2,自然生态环境良好。②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本区人口密度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小孤家水库水资源量已满足不了清原县城用水的需求;流域内存在农药、化肥及畜禽粪便污染等问题。③保护目标及对策。要保护好该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作为对县城人工生态系统的支持系统,维护县城地区的生态平衡。建立环库林带,恢复水库上游河流自然弯曲,保护周边湿地。保护水库水资源和水环境质量,农田不得大量施用农药化肥,提倡施生物有机肥,以生物防治代替化学农药防治。将坡耕地还原为林地,封育现有灌丛,营造针阔叶混交林,分期分批改造纯落叶松人工林为针阔叶混交林。同时要控制人口增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3.2西部矿产为主生态区
  3.2.1生态环境特征本区面积807.85 km2,人口7.5万。区内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山坡起伏较缓,以采矿业和农林土副产品加工为主,矿产企业多,对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
  3.2.2环境问题与治理对策本区人口较密,水源涵养能力不高,属中度水土流失地区。坡耕地为各区之首,应积极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另外要强化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重点抓好铁矿露天开采后植被恢复问题。加强金矿污水监督管理力度,坚决取缔未经批准的群采矿点及选金的个体户。同时要进行结构调整。该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需要调整当地的土地利用结构,首先要进行矿区土地复垦,通过植树造林恢复被破坏的植被,从而利于本区生态功能的维护与管理。
  3.2.3资源利用原则与方向要控制矿山规模,取缔非法小金矿、小铁矿、小石灰窑。严格执行土地环保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督与管理力度。减少资源开采与浪费,鼓励个体户发展农、林土特产品的深加工。
  3.3南部林地为主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区
  3.3.1生态环境特征该区属长白山系龙岗山脉,是浑河的发源地。山青水秀、环境质量良好。海拔在500~800 m,森林资源丰富。山高、坡陡、沟窄,平地少,土壤以棕壤性土为主。总土地面积811.01 km2,总人口3.8万。该区山高、林密、带有原始残留的天然林,地处浑河源头流域,以涵养水源、保证大伙房水库下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为主。年降水量800 mm,水源充足,地形复杂,河谷狭窄,河床比降大,水能资源丰富,开发小水电潜力大。
  3.3.2主要环境问题该区是重点水源涵养林基地。基本上没有工业污染,由于林种结构不尽合理,用材林多,防护林少,与发挥森林多种效益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的天然次生林林分质量低,另外土地资源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本区的荒山荒坡尚未全部开发利用。耕地零散,坡耕地多,粮食产量低,林农收入增长很慢。
  3.3.3资源利用原则与方向本区应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以营林为基础”加强水源涵养防护林的建设,提高森林的整体效益功能;现有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要合理利用山地资源,积极发展林下多种经营,提高山地利用率。由于本区以涵养水源为主,投入多,收益少,水库下游地区应给予本区适当补偿,以发展生态农业。同时要发挥水能资源优势,搞好小水电建设,并保护好林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4东部农林牧生态建设区
  3.4.1生态环境特征本区位于清原县东部,土地总面积581.2 km2,总人口4.9万,其中林地面积18 000 hm2,耕地面积10 356 hm2,人均耕地0.2 hm2左右,居5个生态区之首。本区地势起伏平缓,以海拔400~600 m的缓丘为主,是柳河的发源地。牧草资源较丰富,牧业生产水平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3.4.2主要环境问题与保护目标本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年流失面积141.17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4.3%,高于全县平均值(22.4%),土壤侵蚀模数高达400~500 t/(km2・年)。草市镇气候冷凉,地温低,土壤多为白浆土,理化性能差。应保护和利用本区丰富的草场资源,合理发展黄牛养殖;改善种植业结构,在坡度25°以上的荒山荒坡还林还草。
  3.4.3对策应充分利用该区清洁无污染的环境和蓄水能力较高的优势进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将农、林、牧结合,大力发展提高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率的产业,大力发展黄牛养殖等多种经营项目,使山区人民早日致富。同时要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通过封山育林治理水土流失。
  3.5北部农林业综合开发生态建设区
  3.5.1生态环境特征本区面积938.58 km2,人口7.0万。位于清原县北部,是清河、柴河发源地,林业资源丰富,属吉林哈达岭尾部,地貌以低山为主,伴有清河河谷阶地和柴河河谷阶地,海拔在500~800 m。本区土壤以暗棕壤、棕壤,水稻土为主,属清洁无污染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主要以林业生态建设、流域治理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开发与深加工项目的发展为主,特别是养鹿业已在大孤家镇形成规模。
  3.5.2主要环境问题清河、柴河流域水土流失相对较重,其中轻度侵蚀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20%,中度占17%,重度占12%。全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达150~200 t/(km2・年)。
  3.5.3对策主要进行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主的林业生态建设,将荒山造林、封山育林与小流域治理相结合,提高森林生产力,增强水源涵养功能。应充分发挥本区的生态环境优势和水资源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在全地区进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有机大米、大豆生产加工基地和无公害农林产品开发基地,面对国内外对有机农产品日益扩大的需求,进行商业生产和有机农产品深加工开发;同时寻找养鹿饲料的替代物,以保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4小结
  在生态功能区划方法的指导下,根据清原县自然地理特征与人类社会活动空间分异,规划了生态区和生态功能区的二级生态功能区划方案,把清原县划分为中心城镇生态经济建设区、西部矿产为主生态区、南部林地为主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区、东部农林牧生态建设区、北部农林业综合开发生态建设区5个生态区和6个生态功能区。在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在清原县这一县域小范围内,针对各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和主要的环境问题,提出各生态功能区的保护目标与未来发展战略,建议各生态功能区各自的产业发展方向和治理对策,目的是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要求的一致性,以促进清原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基于生态功能区划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议,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更有针对性,体现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傅伯杰,刘国华,陈利项,等. 中国生态区划方案[J]. 生态学报,2001,21(1):1-6.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S].
  [3] 罗怀良,朱波,刘德绍,等.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J]. 生态学报,2006,26(9):3144-3151.
  [4] 段显明,傅江华. 重视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小城镇发展[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3,24(4):44-47.
  [5] 万忠成,王治江,王延松,等. 辽宁省生态功能分区与生态服务功能重要区域[J]. 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22(5):69-71.
  [6] 张伟东,王雪峰. 辽宁省生态功能区划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2):58-62.
  [7] 王治江,李培军,王延松,等. 辽宁省生态功能分区研究[J]. 生态学杂志,2005,24(11): 1339-1342.
  [8] 王树功,刘凯,丁健. 陆河县生态功能区划及山区现代化模式探讨[A].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9.
  [9] 杨景,郑达贤,陈加兵. 福建省沙县生态功能区划[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16(4):14-17.
  [10] 陈加兵,郑达贤. 福建省县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22(3):95-99.
  [11] 刘彦平, 高俊峰. 山西省怀仁县生态功能区划及生态保护对策[J]. 林业资源管理,2010(1): 89-92.
  [12] 文春波,贾涛,任杰,等. 县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以巩义市为例[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8):148-150.
  [13] 文春波,贾涛,任杰,等. 生态功能区划的县域可持续发展案例研究[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6):39-41.
  [14] 陈秀琴. 镇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以浙江绍兴夏履为例[J]. 云南环境科学,2006,25(4):22-24.
  [15] 林联盛,刘木生,钱海燕,等. 资溪县生态功能区划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4):111-113.
  [16] 吴国庆,杨良山,金敏毓,等. 浙江省生态环境区域类型划分及不同区域生态环境[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0,21(5):30-3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