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自主探究合作式教学_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应用研究
 

自主探究合作式教学_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30 04:54:43 影响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体现新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关注个性,培养兴趣,发展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课堂教学中,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的情境与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习需要,学生才能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课堂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给21世纪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方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面对新课程,我们所言:“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作为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严峻的挑战,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给学生一片自主的天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重中之重。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与《新课程标准》同行,与时俱进。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对促进小学数学自主探究的策略谈一些体会。
  一、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一)学习的环境宽松、民主。自主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探索问题,大胆猜想、自由讨论,甚至允许学生到处走动,学生可以用极富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不同的观点。
  (二)课堂学习以自主探究为主。自主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知识由学生自己发现,困难由学生自己克服,能力由学生自己在自主探索中形成。
  (三)课堂上信息交流以多向交流为主。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交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或教师问学生答的双向交流。而在自主探究式教学中,信息交流的渠道是多向的:小组内组员之间的交流;集体讨论时全体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建模时师生之间的交流等等。
  二、激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能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我先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任意写分数,进行笔算,得出分数值,并记录下计算的结果。上课时,师生打擂台,学生报分数,教师判断结果,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由于教师对学生所报的分数都能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学生感到非常惊讶。此时,教师说:“我有一个秘密,它能迅速准确的判断出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大家想学吗?”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了最佳心理准备,带着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兴趣。
  人们总是对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感兴趣,数学教学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发现数学问题,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探究与尝试,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如:教学“利息计算”时,让学生分组到建行,农行等存10元或20元,体验一下存钱的过程,了解本金指什么,利息又怎样计算。由于与学生自身联系,又亲自调查实践,学生更乐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实践了解,认识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逐步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创设自主探索空间,让学生“善学”
  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
  (一)创设具有探索价值的情境,感受探索的快乐
  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急待探索的状态当中。例如,在教学“万以内加减法”时,为了让学生区别进位加与不进位加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在教学中,我一次出示四种商品的价格,学生从中任意选择两种购买并列出八道不同的加法算式,然后小组内分工,每人承担两题并尝试列竖式计算。之后,学生通过观察,将八道算式分成进位加和不进位加两类。我接着提问:“你认为哪道算式最难?说出理由。”再引导学生概括本节课内容,并尝试归纳“万以内加法”应该怎样做,要注意什么?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得了最深切的感受。在练习中,我引导学生用0~9这些数字编成不进位,进位一次、两次、三次的计算题,给学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这一系列过程真正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的情境空间,学生完全参与到了其中,感受到探索的快乐。
  (二)提供典型的探索材料,体验探索的全过程
  科学探索往往包括“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制订方案→检验猜想→形成结论”这样一个过程。完整感受科学探索的全过程,无疑对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教学中应努力寻找好的素材,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合作交流。在课开始时,首先展示了一个长满果树的长方形果园,将学生引入一个不能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的生活实际中,于是随即引导学生大胆猜想长方形的面积大小与什么有关?结合猜想,小组合作,用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形状不同的多个长方形。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从一组组不同的数据中,发现了相同的规律: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想办法验证所发现的公式,学生们兴致很高,有的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出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再用公式计算,最后将两次结果进行比较,从而验证了公式。还有的学生先找一个已知面积的长方形,然后测量长、宽并进行计算,从而也验证了公式。此时学生们胜利欢呼,最后,学生分工合作,实际测量的练习环节将学生的探索活动推向高潮。在这节课中,一群小小的“科技工作者”一本正经的实验,对发现的公式进行验证,然后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重新创造着有关数学知识,感受着数学创造的乐趣,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