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积极心理品质_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学生积极心理个性品质培养研究
 

积极心理品质_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学生积极心理个性品质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02 05:28:41 影响了:

  [摘 要]基于新时期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的特点,以积极心理个性品质理论为指导,揭示了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积极心理个性品质的必要性,针对高校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积极心理个性品质的策略。
  [关键词]积极心理;个性品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4 — 0183 — 02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给高等院校、职业学校提出的重要课题。“培养积极心理个性品质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1〕 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对于验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教育方式是否具有实效性,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积极心理个性品质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eligman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就其本质可以归纳为,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美德、坚强意志、独立品格以及发展潜力等积极品质的一门在心理学基础上产生的科学。抓住学生个性中的积极品质,着重培养学生积极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生活、实践、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心理的情绪体验和积极行动的过程中得到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从上图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以下分析结论:积极心理学是在心理学基础上产生的科学,对培养学生积极心理个性品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是学生积极心理个性品质培养和形成的重要基础;积极心理个性品质是积极心理学的本质,是主要的研究内容,可以说抓住了“积极心理个性品质”这个重要因素,有利于积极心理学中方法的开展,推动积极心理学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就是实践“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从哲学高度揭示了人类理想社会中人的发展情况。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到在坚持实践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的人的主观能动性,论证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具体到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的全面完善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心理和个性得到发挥,体现的是人的个体性和特殊性。积极心理品质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是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表现,是高校追求自身发展,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政治保障。
  (三)培养学生积极心理个性品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课题
  在经济全球化,思想意识形态多样化、价值观多元化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国家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挖掘学生积极心理培养个性品质是时代赋予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的课题。把大学生心目中那些对于自身发展有益的、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因素挖掘出来,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观察分析个性品质因素,以积极的心理状态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是高校培养挖掘学生潜能、使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个性品质得到良好发挥的根本任务。因此,高等院校、职业学校有必要针对当今时代发展要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策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个性品质。
  二、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学生积极心理个性品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普通高校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之后,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笔者通过对某综合性大学的学生结合问卷调查和个别谈话的形式,调研得知: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学生积极心理个性品质的培养上存在着缺乏重视、教育方式方法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教育系统性缺失及学生自身缺乏独立性等主要问题,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抗挫折的能力和积极心理个性品质。
  1.缺乏重视。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数从现有问题出发,着重解决现有心理问题,缺乏对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关注,不能及时了解大学的心理动态,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一方面表现在学生自我认知。行为的趋同现象使大学生隐藏掩盖了自己的积极心理和个性品质,认为那些被大家认可的消极心理和行为就是对的,不知道个性品质的展现是自我能力提升的表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来讲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则表现在高校的重视程度上。高校和教育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以学习成绩作为培养人才的标准,不注重挖掘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忽视个性品质的培养。
  2.教育方法单一。列宁提出的理论灌输方法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时代的发展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理论灌输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环境和自身发展要求。世界万物都在发展之中,理论要发展,与之配套的方式方法就一定随之发展。方法过于单一会阻碍对新理论的吸收和运用,影响了教育成果的时效性。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和个性,制定出能够被学生所接受,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心理个性品质培养的新方法。
  3.教育系统性缺失。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系统性缺失的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系统环节中环境的作用,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效应”。“孤岛效应”(isolated island effect)是一个可以被普遍应用的比喻性术语。当一个所指事物或系统与其相关的条件或环境脱节,从而被孤立起来以后,就如同大海里的一个孤岛一样。〔2〕教育系统对高校来讲如同生产中的产业链条,哪个部分受到了阻断,都会影响整个生产的运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需要与社会、家庭形成系统的教育网络,共同培养挖掘学生积极心理个性品质,进而有助于学生积极心理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学生身心的发展。
  三、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学生积极心理个性品质培养的策略
  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对学生积极心理个性品质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完善和发展的系统工程,这一工程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人才资源大国的构建。从认识观念、创新方法、环境创设三个方面来探究学生积极心理个性品质的培养策略符合学生身心和时代发展要求,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