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银幕上的历史画卷:历史画卷
 

银幕上的历史画卷:历史画卷

发布时间:2019-04-07 04:38:37 影响了:

  由香港著名导演李翰祥先生导演的《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杨村彬、李翰祥编剧,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与香港新昆仑影业公司联合摄制),在银幕上展示出一幅色彩鲜艳的历史画卷,是值得重视的历史影片。
  当影院帷幕拉开后,你可以从银幕上看到你过去从未见到过的场面——
  一个只有六岁的小孩子,被称为同治皇帝,送上了皇帝宝座。在他后面的帘子里,坐着慈安和慈禧两宫皇太后。宫廷里的古代编钟奏响了,旗纛扇伞、金瓜锁斧的仪仗队缓缓而过。三声鞭响,文武百官在丹墀下面叩拜如仪。皇帝登基的场面,是这样的奇特而浩大!
  过去的影片,在表现宫廷生活时,都是在摄影棚里搭置布景,难免露出虚假。而这两部影片,许多场面都是在故宫博物院、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东陵等地,借助真实宫殿拍摄完成的。李翰祥导演利用我们提供的艺术创作上的优越条件,把宫殿和宫廷生活拍得十分逼真。我们的美工人员,还仿照圆明园西洋楼、大水法和远瀛观的一部分,精心搭置了一堂外景。经过拍摄和制片,这堂外景在影片中与真实宫殿相衔接,使当年圆明园那宏伟的规模和豪华的建筑,在银幕上再现出来。
  清朝军队与英法联军在北京朝阳门外的八里桥之战,圆明园附近谢庄人民自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英勇战斗,在历史上都有记载。这两次战斗的场面,也是第一次出现在银幕上。
  我国优秀青年演员刘晓庆,饰演了年轻时候的慈禧,著名老演员项*,饰演了八大臣之首领肃顺;香港电视演员梁家辉,饰演了咸丰皇帝奕詝;还有其他许多演员参加了演出。他们在这两部影片中的表演,都很出色。
  许多青年观众看过《林则徐》。那部影片描写了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通过林则徐这位卓越的历史人物反抗英帝国主义侵略的英勇奋斗与失败,表现了封建的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变。《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刚好是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稍后的“辛酉事变”的历史故事。在1856年到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签订了一连串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封建统治者,进一步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附庸与工具。而通过1861年的“辛酉事变”,阴险毒辣的慈禧太后,确立了她对清王朝的实际控制,开始了她对中国几乎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时期。在那个时期,她使中国主权大量丧失,日益变为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半殖民地国家。慈禧,在中国做尽了坏事。
  电影不是历史教科书。文艺作品,不可能按历史过程,将所有的历史人物和整个事件的细节,都原原本本地再现出来。但是,好的历史影片,的确可以使观众增加历史知识。它们能将历史的不同侧面组织和概括起来,表现为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情况的典型人物和典型情节,使观众从中得到形象生动的感性知识。
  从这两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英法帝国主义强盗,是怎样闯进了圆明园,是如何掠夺圆明园里的珍宝,又在那里拍卖的。接着,强盗们怎样纵火烧毁了这座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宫殿园林建筑。这一方面是为了掩盖其抢劫掠夺的罪证,另一方面是以此威逼清政府赶快签订卖国条约。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壮丽的宫殿和美丽的园林,全部被烧毁。历经一百多年的建设和经营,聚集了我国各地的建筑精华,综合了中西建筑艺术的圆明园,顿时变成废墟。圆明园内许多无价的珍贵文物,至今流失在外国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里。这一惨痛的史实,是会引起青年们的愤慨的。
  从这两部影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面对西方列强对我们祖国的瓜分和蹂躏,清朝统治者是怎样的无能和无耻。在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大举进攻广州时,两广总督叶名琛,竟毫无布置,“惟日事扶鸾降乩,冀得神祐”,结果为英军所俘。就在外国侵略者烧杀抢掠的时候,清王朝的皇帝、皇后和妃子们,却照旧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他们躲在承德避暑山庄,围场打鹿,寻欢作乐……
  影片以较多的篇幅,描写了慈禧的青年时代。从咸丰二年慈禧十七岁选秀入宫起,一直写到慈禧的儿子载淳登基大典止。慈禧被选进宫里做贵人后,曾遭到冷遇。她用巧计接近了皇帝,受到宠幸,并学会了批阅公文和参预朝政。以后,她仗着生了儿子,并运用计谋,进一步取得了皇帝的信任。但是,皇帝又有了新欢,年轻、美貌、温柔的丽妃取代了懿贵妃。于是,展开了争宠的激烈斗争。宫廷里的争宠斗争,与朝廷上的政治斗争交织在一起,使故事情节更为复杂、更为曲折。
  影片以玉兰——贵人——懿贵妃——西太后的发展历史为引线,穿插反映宫廷中的钩心斗角和朝廷上的互相倾轧,生动透彻地刻画出清王朝内部丑恶腐朽的状况。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对外无能,对内骄横;而以恭亲王奕欣为代表的洋务派,则对外屈膝,对内奸诈。慈禧,由小姑娘玉兰,逐渐变成了狠毒狡诈的西太后。她勾结洋务派奕欣,经过周密策划,发动了宫廷政变,咸丰皇帝临死前封的八个顾命大臣,有的被杀,有的被关,有的被罢官。慈禧终于达到了她“垂帘听政”——实际做“女皇”的目的。这些,可以使我们对清王朝的极端腐败和没落,产生更为具体和形象的认识。
  在影片中,也提到了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严重威胁着清王朝的统治根基,清王朝以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来勾结帝国主义,共同镇压人民起义。可惜,影片在这方面没有更充分更形象的表现。
  以上,我只是简单地介绍了这两部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回忆我们民族那个屈辱的时代,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仍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在这里,我不想具体评述这两部影片在艺术创作上的成就和不足,也不想立即去研究它们在历史与艺术的融会贯通中所取得的经验与教训。但我要说,李翰祥先生的探求和创造,是值得赞赏的。李翰祥先生过去曾因导演《倾国倾城》在香港名噪一时。后来,又导演了《瀛台泣血》等表现宫廷生活的影片,被香港和海外观众誉为导演宫闱影片的能手,这是对他的艺术创作的一种赞赏。今天,从这两部影片来看,他走出“宫闱”,进入“历史”,看到了社会和人民。这在他的创作上是跨了一大步。
  象这样可谓是重大历史题材的影片,在创作过程中是有许多困难的。编剧和导演,总要根据当时历史的社会生活,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和虚构。没有这种艺术想象和虚构,就不可能有艺术上的巧妙创造。因此,缺陷和疏漏是在所难免的。至于哪一处虚构是合情合理的,哪一处又露出虚假或落了俗套,这都留待观众们在看了影片以后去议论评判,留待各方面的专家去分析研究,以期在将来摄制这类题材的影片时,更有发挥,更有创造。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