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志在凉山:凉山
 

志在凉山:凉山

发布时间:2019-04-08 04:53:41 影响了:

  四川省西南的大凉山,是彝族聚居的地方。五百多名成都市的知识青年志愿来到凉山落户,决心和彝族人民一道在大凉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批到大凉山的开路先锋是两个女青年:孙传琪和巫方安。彝族社员亲切地叫她们阿角和阿依,说她们是大凉山上的姊妹花。
  “到凉山去,这是我们一辈子不能改变的志愿”
  一九六三年七月,孙传琪和巫方安,从成都市第十一中学高中毕业了。选择生活道路的问题,摆在这两个刚满十八岁的姑娘面前。她们学习过毛主席的《青年运动的方向》,学习过雷锋同志的故事和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事迹,经历了思想斗争,下定决心,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究竟到什么地方去呢?领导上先组织她们到成都市郊营门口公社劳动实习。队干部和社员们都希望她们两人留下来安家落户。可是,她们却渴望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这时她们两人参加了四川省青年联合会第五届委员会的服务工作。在会上她们被彝族代表的发言深深打动了。一位彝族同志是第一次到成都,这才知道祖国还有这样大的城市。她感慨地说:“如果我们祖国是一穷二白,我们凉山则是更穷更白。解放前我们在奴隶制度下,没有权利学文化,今天我们可以学了。可是,又缺乏教文化的人……”听到这些话,她们胸中的革命热情沸腾了,几夜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她们想:我们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凉山不就是最需要我们去贡献力量的地方吗!我们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凉山不是最艰苦吗!凉山不正是锻炼自己的革命大熔炉吗!于是,她们连夜给共青团四川省委写了一份申请书,坚决要求到彝族聚居的凉山去:“我们是共青团员。我们要作造福人,不作享福人。决心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民族地区去。这是我们一辈子不能改变的志愿。……。”
  团省委满足了她们的愿望,支持她们到凉山去。
  姑娘们的妈妈却不赞成。巫方安的妈妈问她:“要到农村,郊区不行吗?为什么偏要去凉山。凉山,又是凉,又是山,在家里还生病,去那里你吃得消吗?”孙传琪的妈妈不住地摇头:“凉山,太远了!……”巫方安回答说:“山崩了我也不怕。我就是要让凉山的风雪来考验,看我是一块钢材,还是一块废料。”孙传琪回答妈妈:“去凉山,是去劳动,去革命!革命前辈闹革命,他们出了门,根本不知道走到什么地方,还有杀头的危险。到凉山,五百多公里,可以计算,有多远!”她们借来《民族画报》和《凉山报》给妈妈看,让妈妈了解凉山,了解女儿的心愿。她们还请哥哥姐妹帮助说服妈妈。妈妈终于被说服了。
  到了凉山,还要求到凉山上最艰苦的地方去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孙传琪和巫方安乘汽车离开成都平原,越过岷山,向大凉山进发。
  出发前夕,孙传琪和巫方安听说她们将被安排到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竹核。
  “竹核!那不是凉山上的‘公园’吗?怎么能到‘公园’去革命?还是让我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吧!”
  领导上同意了她们的要求。一九六四年一月三日,孙传琪和巫方安来到昭觉县南坪高级农业社依洛队落户。社长、党支书和彝族兄弟,按照彝家的风俗特意准备了安家酒落户饭热情接待他们。老社长土比阿年举起酒碗,激动地说:“我们彝族人民热爱集体劳动,只是缺少文化。很早就希望有文化的人来,白天和我们一起劳动,夜里教我们读书识字。今天,总算盼到啪!没有文化,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呢!”孙传琪和巫方安感动得几乎流下泪来,说:“我们一定在凉山干一辈子,和你们一起斗争,一起革命!”
  要在凉山上扎根,首先要劳动化
  劳动的第一课是进城挑粪、掏粪。过去,这里种庄稼很少用人粪,姑娘挑粪更是件新鲜事。可是,她俩却和男社员一起进城挑粪。粪担,磨练着她们的肩膀;习惯势力,考验着她们的意志。第一天过去了,咬咬牙,第二天过去了。到第三天,肩肿,腰酸,脚软,四十斤的粪担子,比百斤还重。她们的肩膀压破了。“休息两天再干吧!”社员们关切地说。
  “不,扁担压破扁担医!”姊妹俩坚定地回答。
  一段时间过去了,肩膀结了一层茧,担子增加到五十斤、六十斤、八十斤……。在学校时,孙传琪和巫方安见了大粪就捂鼻子。如今她们天天和大粪打交道。为了肥,她俩几乎找遍了昭觉城的粪坑;什么脏呀,臭呀,都抛到九霄云外。
  是的,她们在变。这里的习惯也在变。阿米子(姑娘)们也背上粪筐和她们走在一起了。
  山高,坡陡,路滑,风大,对从小生长在成都平原的姑娘来说,又是严峻的考验。刚来不久,社员上山割草,她们争着去。但不一会,掉队了。下山更难,多亏阿米子们帮忙,才好容易回到家里。姊妹俩躺在床上议论起来:连山都不能爬,还能在山区干革命?革命,就是和困难斗争,没有困难,我们来干啥子?她们一眼看到锅庄上写的毛主席的语录:“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她们忽地从床上跳下来,捧起毛主席的著作《关于重庆谈判》《愚公移山》读起来,越读越有劲,越读心越亮。孙传琪说:“不能在困难面前投降,不能在斗争中交白卷!”巫方安说:“困难是前进的阶梯,困难比天大,我比天还大。”从此,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在堡子后边的山坡上,总有两个姑娘在那里专心一意地读毛主席的书,写着划着。接着,她们就在山坡上跑上跑下。跑什么呢?在练,练爬山的硬功夫。以后再爬山,尽管还有些脸红心跳,但她们始终和彝族社员并肩前进。
  栽秧的季节到了。在海拔二千米的高原上,早晨,风吹得呼呼响,站在田坎上还打颤。孙传琪和巫方安,“砰”地跳下冰冷的水田,在生产队长土比格指点下,栽个不停。社员们歇肩了。她俩扯来一把稗子,在空田里栽了又扯,扯了又栽……。就这样,一年多来,她们学会了栽秧,治虫,打谷……。去年,她们都做了两千三百多工分,达到了同等劳动力的水平。巫方安变得结实矫健,孙传琪更是满面红光。她们在劳动化的大道上,跨出了豪迈的一步。
  要在凉山干革命,就得和翻身奴隶相结合
  “一定要学会彝话!”她们到凉山不久,因为语言不通,使她们和彝族社员隔着一层墙。她们发起愁来:口口声声说要在凉山干一辈子,彝话都说不来,怎么与贫下中农和翻身奴隶打成一片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