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民生新闻与地市党报生命力的关系 历史发展的必然与生命力的关系
 

民生新闻与地市党报生命力的关系 历史发展的必然与生命力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9-04-11 05:19:56 影响了:

  时代的发展使地市党报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在这激烈的竞争之中站稳脚跟,地市党报急需寻觅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途径,而重视加强民生新闻方面的报道是保持并增强其生命力的最有效途径。地市党报的生命力表现在哪里?笔者认为,地市党报的生命力来源于三个方面:党报的政治使命、读者的关注度以及适应其发展的社会环境。而这三个方面无一不和民生新闻息息相关。
  关注民生是党报的政治使命
  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对党报定性的这句话最早出自刘少奇同志之口。1948年,刘少奇同志在西柏坡对华北记者团发表讲话时创造性地明晰了我党报纸的性质,他强调“党的新闻媒体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并对在场的记者说:“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这一定性已成为每一个党报新闻工作者心中牢不可破的信念。党报要发挥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是其不容置疑的政治使命,不能执行这一使命,党报就失去了其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唯一的执政党,为广大人民谋求福利是我党的最高宗旨。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大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关心人民生活、做好群众工作始终是党的各项工作的中心。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把民生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改善民生的理念与完整的政策取向,并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存在的民生问题以及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方案。报告把以人为本明确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着眼于民生、关注民生,是我党关于建设我国人本社会现阶段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作为党的喉舌的地市党报要将党的中心工作作为宣传报道的方向,因此,关注民生问题,加大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毋庸置疑是党赋予各级党报的一项政治使命,不能承担这一使命,作为党的报纸就失去了自身价值、失去了生命力。
  民生新闻是读者最为关注的新闻
  读者是报纸生命力的唯一检验者。读者的需求和关注程度是体现党报价值和生命力的最重要指标。一张报纸能否引起读者关注受到读者欢迎,是报纸内容及其报道方向所决定的。这里首先要澄清两个概念:一、读者是个什么样的群体,能否在一定意义上代表民众;二、什么是民生新闻,它与读者的关系是什么。简言之,报纸读者就是阅读报纸的人,是有一定阅读报纸能力和阅读报纸需求的社会群体,他们既是报纸的阅读者,也是报纸的消费者,因此是报纸能够生存的理由和土壤。在我国义务教育已经普及多年的今天,虽仍无法将有阅读能力的人与人民画上等号,但基本上已占据了民众这一概念外延的大部分。加之报纸信息也有被口头传播的功能,那些虽未亲自阅读却间接受惠于报纸信息的受众也可称为广义上的读者,因此,笔者认为,二者相加将读者称之为民众也不为过。
  提及民生新闻就要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民生。民生这一概念《辞海》中解释为“人民的生计”。简言之,以人民生计问题为报道对象的新闻就是民生新闻。随着时代的进步,民众生计的需求越来越高,民生问题融合的区域也越来越广,并非业界一些人传统地认为的只有普通民众的柴米油盐等日常生活问题才是纯正的民生问题,而是与民众有关的国家政治变化、经济文化生活、日常生活需求等问题都可称为民生问题。这样说来,民生新闻好像范围很大,似乎不太容易把握其界限,因此业界人士对此也有些争论,但眼下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由此产生的新闻就是民生新闻。人民群众是构成社会的基石,如将社会整体比做一棵大树,那么普通群众就是大树的根部。从国家的角度看,树根的问题关系着大树的茂盛与枯萎、决定着大树的存亡,必须特别重视;从树根(平民)的角度看,民生问题就如身旁的土壤、营养与水分,自然特别关注。所以,以民生内容为报道对象的民生新闻是最能赢得读者的新闻,因为它与读者贴得最近、与读者切身利益关联最紧,从而成为读者信息需求度最高的新闻。可以说,缺失民生新闻的报纸必然缺失读者,这就是民生新闻与读者的关系。当然,民生问题自身也有轻重缓急之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列举出当前我国群众最为关心的五大民生问题:就业、教育、分配、社保和社会稳定。这五大问题的动态无疑也是当前读者最迫切需要了解的信息,十七大的具体列举,不仅为地市党报指出了民生新闻的主要报道方向,也为党报服务于读者、赢得读者、提高自身信誉创造了更好的机遇。其实,报纸与读者的关系很像商场与顾客的关系,商品的畅销程度与商品的质量与种类关系密切,也与商场的盛衰息息相关。缺少顾客实用、需要的商品的商场,顾客就不会光顾,而没有顾客的商场就要亏损关闭,失去存在的意义。党报比其他类别的报纸有着更高的要求和责任,只有加大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才能更好地赢得读者关注,而只有拥有更多的读者关注,党报才有生命力。
  重视民生新闻才能适应当地社会环境
  地市党报的发展要适应当地的社会环境,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现代科技手段的日新月异使传统的平面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互联网的应用,QQ、微博的普及以及各种新型媒体的出现,在分化、争夺着地方报纸原本固有的读者。在信息传播方面,它们呈现出一种对地方性报纸在速度、数量、范围及信息源等方面的优势,这种优势对地市报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威胁,但并非能成为遏制影响地市报纸发展的致命因素,因为这些外界媒介在适应当地社会环境能力上多有欠缺,所传播的信息在可信度、贴近性、实用性、服务性等方面对当地受众而言都难以比得上地方性报纸,从而使这些新型媒体眼下在特定区域中还无法取代地市党报的作用和地位,而这些无法取代的因素几乎都集中体现在对当地民生新闻的报道中。没有可信度的信息只能是信息而不能称之为新闻,而读者只有在信息对自己具有实际意义时才特别看重追求它的可信度,大多数读者对待与己虚远无关的信息时多抱有听听看看而已的态度。因自身利益的需要,而被读者认为具有实际意义的多是与己有关的当地民生方面的信息。对外界信息即使读者有关注倾向,也由于与外界媒体或网络相关的媒介传播信息源遥远而不容易考证它的真实性,从而减少需求度。又因地域关系,当其他外界媒介传播的与民生有关的信息具体化时多与己贴近较浅,对自身的实用性相对较差(如国家对社会保障的总体要求与本地区社会保障的具体规定、外地区的物价信息与本地区的物价状况),所以读者就民生新闻方面多青睐于报道当地新闻的当地媒体。注重报道本区域民生新闻是服务本地读者急需的重要手段,是适应当地社会环境的必然表现,也是地市党报在激烈竞争中仍能站稳脚跟的原因之一。
  地市党报发展中存在的另一个竞争是来自外报延伸至本地的都市类报纸,本地时政新闻是地市党报的强项,这些都市类报纸不会在这一类新闻中与地市报竞争,因此,民生新闻报道也是这些报纸报道的主要对象。像互联网一样,这些报纸媒体由于归属地原因,对一些敏感问题的报道所受制约较小且又能设站点直接接触信息源,所以对地市党报发展形成的压力更大。但地市党报在区域熟悉程度、人力等方面仍存在着优势,而对民生新闻报道关注的方向和报道力度就成为与这些外驻媒体竞争读者的关键。同样的民生问题,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社会环境条件中,对群众的影响度和读者对其的关注度是不一样的。时间性越强,对群众影响越大、越贴近的民生问题,读者就越为关注。尽管对各类新闻来说,读者由于自身情况不同,而存在着对信息种类需求关注不一的个性,但也存在着关切的共性,特定区域内的民生新闻就是这类被这一区域内读者关注共性较大的信息典型代表。说到底,地市党报脱离不了当地社会环境,适应并作用于当地社会环境是其生存的必要条件,而刊登群众需要的民生新闻内容越多,就越容易赢得本地读者的欢迎,从而在当地社会环境中保持其魅力和生命力。
  不可否认,新形势下,地市党报在经营、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困难需要克服,这使民生新闻在报纸内容比重中有边缘化的趋向,但必须认识到,正是民生新闻才是地市党报在当地拥有不可分化的读者的法宝,而眼下正是尽力运用这一法宝的最好时机。
  (作者单位:开封日报社)
  编校:董方晓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