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浅谈屈原与庄子的共通之处 庄子哲学王博在线阅读
 

浅谈屈原与庄子的共通之处 庄子哲学王博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2019-04-13 04:06:36 影响了:

  【摘 要】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他们同时出现于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他们同为楚国人,都是在荆楚文化土壤上成长起来的,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可比性。
  【关键词】屈原;庄子;楚文化;道家;悲剧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他们同时出现于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然而简单的用哲学和文学分别来概括二人的成就是不科学的。庄子是思想家,却有着诗人的气质,他是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却充满了艺术的想象和浓郁的抒情。
  屈原则恰恰相反,他是诗人,却也有着深邃的哲学思想。他的诗篇也都蕴含了一种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的思考。屈原既是诗人,又是哲人。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的出现,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诗歌艺术的范畴,而达到了整个楚地文化的领域。
  他们同为楚国人,都是在荆楚文化土壤上成长起来的,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可比性。本文试从文化背景、道家人格、悲剧情怀三个方面,尝试论述两者之间的共通之处。
  一、楚文化孕育下的文化精灵
  楚国地处远离中原发达地区的长江流域,这里崇山峻岭,荆棘丛生,生活在地处蛮夷多族杂居的独立宗国,楚人长久地保留着“鬼神”观念,即使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许多地方却还保留着殷商以来巫风巫俗的原始遗留。在以巫为主要内容的宗教狂热中,楚民形成了无拘无束,保持着自由、开放的天性。
  楚文化内涵丰富,有着明显的神性特征。原始宗教和浓厚的巫筮之风是楚国文化发展的背景内容之一。楚辞和哲学等是楚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主要载体,它们都集中地体现了楚文化中的浪漫主义精神风貌,形成了一种整体的综合的浪漫主义艺术和美学风格。正是在这种浩大、神秘的文化感染下,才有《楚辞》、《庄子》的产生和存在。
  楚文化中的巫术文化对屈原的影响深远可见一斑。正如上文所言,在以巫为主要内容的宗教狂热中,楚民无拘无束,保持着自由、开放的天性是屈原最熟知和了解的。屈原所有作品中都有分量很重的巫风巫俗内容,《九歌》则更是屈原“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而创作的一组祭祀神鬼用的乐歌。从屈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屈原对楚国狂热宗教接受和对楚民无拘无束,保持着自由、开放的天性的肯定和热爱。
  庄子思想的神秘性受到了上古巫风的影响,更有土生土长的楚文化的培养,所以,《庄子》中处处体现了其特有的神秘色彩。其中有许多的神异人和物。这是楚文化对庄子影响的深层表现。庄子是一个极力主张尊重、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诗人和哲学家,他厌倦污浊黑暗的现实,“以为天下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一颗伟大的心灵,虽然出自污泥,但一尘不染,表现出尊重自我,不为世俗功名利禄所动的伟大人格风范。
  屈原一生积极追求理想,保持孤芳高洁的美操。他自道:“鹜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宁磕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铮铮之言,骨气奇高。他还常常借香花美草、高冠长剑和精洁的饮食来象征自己品格高雅芬芳,不与群小合污的美德。他:“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制艾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棵兮,唯昭质其犹未亏。”仿佛一个不食人间烟火,远超世俗的神灵圣士。
  屈原诗歌和庄子散文,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通过一系列作品,各自塑造了自己伟岸高洁的形象,处处可以感受到伟大人格的存在和律动,这在北方文学中难以寻觅。
  二、道家人格的体现
  在山间水泊中孕育的幽远复杂而浪漫的道家文化几乎同楚国相伴相生。并与巫俗文化蕴涵的神秘意识有割扯不断的联系。道家起源于楚,道家文化在楚独盛也是很自然的事。楚地多隐士,这可能与道家观念的影响密不可分。
  庄子追求遗世独立,追求独立人格和自由的思想,是道家文化发展中里程碑似的人物;屈原更用他那峻美纯洁、傲岸不屈的人格为楚人树立了一面充满人格魅力的大旗,同样是道家人格的典范。
  道家独盛于楚,道家思想弥漫于楚,乃是很自然的事。在这种文化思想土坡中成长起来的屈原,必然受到道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影响和熏陶。
  庄子不满现实,抨击时弊,寻求隐居遗世的道路,追求内心的平和与精神上的自由。其思维方式富于纵横驰骋、汪洋态肆的想象。屈原与庄子在文化上多有共同之处。当屈原追求擂家政治理想受挫被疏,忧愤不已,这就使屈原的思想同庄子蔑视孺家礼法,遗世独立,追求个体人格的无限自由的道家思想有了某种相通之处。
  庄子和屈原道家人格鲜明的体现在他们所创造出的一系列奇瑰绚丽的神仙意象上。
  《庄子·逍遥游》说神人“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又说:“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在有》)。庄子讲的是服气修炼,精神绝对自由,长生久视之士,也是庄子追求的人格理想。屈原在作品中多次表达了相同的思想,“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涉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棍秋菊之落英”、“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糜以为帐。为余架飞龙兮,杂瑶象以为本”(《离骚》)。从这里可以发现,屈原深受追求个体人格自由的道家思想影响。
  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其中逍遥自在、浪漫自由的游仙思想是其重要特征与组成部分。神仙形象反映了道家所热衷的神仙思想。庄子认为,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人生命的绝对自由,生命的绝对自由应该是一个人追求的最高境界,这种绝对自由也应该是一个人的本性。他认为作为一个人应该生之俱来便可以享受充分自由的权利,而不应该受任何约束。
  纵观《楚辞》中的屈原作品,很容易发现其中出现大量的神仙意象,在屈原的作品中,那些古代帝王在他的眼中也是被当做神仙来看待的,这些神仙是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如《离骚》中的帝高阳与重华,《九歌》中的湘水之神。尤其是在《离骚》中,诗人要表现其对理想的追求,以及这种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愤懑,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神仙的身上,借助神仙的形象把这种复杂情感的表达出来的, 通过神仙意象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情感,给人以虚实相辉映、现实与神幻共生的艺术效果,甚至于诗人把自己当做神仙的化身来表达自己对神仙的渴求与追求。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