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常回“家”看看——课外访万家 课外访万家工作总结
 

常回“家”看看——课外访万家 课外访万家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9-04-29 03:55:17 影响了:

  “我以为你不要我当课代表了。”  “他们吃完饭打牌,全村人都在打,我就看电视,没什么好说的”。  听到这些话,我心里咯噔一下:沟通的真及时啊!如果没有这次家访,可能这个学生心里的结总也打不开。我班夏某某同学,家住辛冲镇同心村,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务农,文化程度都不高,“我们其实也想去学校了解一下孩子的情况,就是我们是农村人,都不会说话,怕去了学校和老师没什么话说,给孩子造成负担,我们也不熟悉老师的情况,不知道应不应该买东西带过去”。我们和孩子没什么交流,平时就简单问一下“学习有压力吗?学习跟得上吗?”,孩子回答:“还可以,跟的上。”我们就觉得好,放心了。“她也不主动说她的同学和老师。孩子回家也少,每次回家就是光看电视,村子里也没有一起完的人,有的没读书的都去打工了,我们就做点好吃的,孩子睡一晚上就又去学校了”。
  其实该生学习退步很多,几次综合考试都占班级60多位,而家长对此却全然不知,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和成长烦恼更是从未提及,觉得和孩子之间有代沟。导致该生性格独立,有主见,遇到什么事都自己解决;缺乏长辈的指导和关爱,对读书没有正确的认知;没有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情感的宣泄途径就是和同学交流;
  因为该生是课代表,而老师觉得她成绩一直下降,就和她交流了一次,让她把时间和精力多用在学习上,暂时让另一名学生帮忙收发作业。该生后来确实很用心努力学习,期末考试排全班30位,进步很大。但是新学期开学后,班上召开班干部会议,她却不愿来,经过多次做思想工作,原来是因为她觉得“老师嫌我成绩不好,不让我当课代表”,甚至成绩的进步也因为想证明给老师看:我还是可以的。至于在家里和父母亲没有什么好说的,是因为觉得父母也很辛苦,不愿意让他们担心,而且“我感兴趣的东西他们不了解,比如我喜欢上网,而他们连电脑都没摸过”。
  “喔,原来是这么回事”。一场误会。通过家访的机会,老师、家长、学生面对面交流,解释了做法的原因,化解了误会。老师感受到了孩子那颗“渴望重视、渴望欣赏和关爱”的心情,增加了肩上的责任感;家长明白了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吃饱穿暖,给钱读书那么简单,孩子需要父母的关心,需要和父母的谈心,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学校身上”;学生也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明白了家长的苦衷,能体谅父母亲的难处,知道了家长和老师一样关爱她,只是每个人的方式方法不同,但他们都在全力以赴帮助孩子鱼跃“农”门。
  如果没有这次家访,家长可能还不知道原来孩子在学校经历了如此大的成绩波动,只是怕家长担忧不想说,而且觉得说了也解决不了问题;如果没有这次家访,老师也不知道原来学生是个“小心眼”,原来学生如此在意老师的看法;如果没有这次家访,学生也不知道老师原来是如此看重她、关心她的。
  家访,拉近了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它是联系家庭和学校的一条纽带,是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它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家访,我体会到了电话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家长接到老师的电话总觉得“学生在学校是不是犯什么错误了”。而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让人感觉真实亲切,家长和老师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那感觉就像是一家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着。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亲”字也说明一个道理:人要常见面才会亲。所以家访能让我们和家长常见面交流,能让我们和学生打成一片,能加深我们的感情。老师上门家访,对学生是一种鼓励,对家长是一种触动,同时对老师也是一种鞭策。
  好的教育意味着我们老师,学生和家长是一个大家庭,我们要关心、了解彼此,我们要围绕着一个目标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我们一起常回“家”看看吧!
  (责任编辑:王雪玲)
  来稿日期:2012-07-0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