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教育中未必受用的几个原理:马克思哲学原理内容
 

教育中未必受用的几个原理:马克思哲学原理内容

发布时间:2019-06-12 04:16:27 影响了:

  [内容摘要]网络上流行着一些原理,成为一些人处事的圣经。可以说,这些原理在某些领域的确对人们起到了指导作用。然而,某些教师也在使用这些原理,这种情况势必会对一些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使一些犯了错误的学生失去改进的机会。因此,有些原理在教育中一定要加以杜绝。
  [关键词]原理;教育;警惕;定律
  一、酒与污水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此定律表明,在任何组织里,几乎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没烂的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
  酒与污水定律是一条来自西方的管理定律,其实,在我国也有类似的谚语。在我们的学校和班级中总是会有几个“破坏者”,他们总是会或多或少影响着班级,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也不管教师多少次与他谈话,他们始终不会改变或者没有大的变化。于是,有的教师就失去了耐性,找一个合理的理由将他开除了事,而这样的理由总是会很好找。赶走了这样的捣乱分子,我们设想这个班级能够立刻安静下来,向自己的目标前进。可是,事与愿违,我们往往发现班级并没有什么大的起色。
  二、木桶定律
  木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这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水桶定律讨论的也是组织中的力量悬殊,最短的木板却是组织中有用的一个部分,只不过比其他部分差一些,强弱只是相对而言的,无法消除,问题在于你容忍这种弱点到什么程度,如果严重到成为阻碍工作的瓶颈,你就不得不有所动作。
  一个班级在整个学校的形象往往会在几个学生身上表现出来,比如上课纪律松散、考试成绩偏差、在外打架斗殴、拉帮结伙等等,有了几个这样的学生,这个班级基本上形象就已经完全毁了,他们完全可以把别人的努力损耗殆尽,而我们的管理者看班级也往往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特例。在考试的时候,这些学生的成绩就成了一个累赘,他一个人会使全班的平均分降低。于是,这样的短木板就立刻显现出来,教师立刻就发现了症结所在,于是拼命弥补,找同学谈话、做工作,直至最后一招:开除了事。这样,短木板没有了,我们的心里一颗石头也落了地。
  三、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来自于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1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1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反应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
  “马太效应”最直接地显示了我们对待尖子生和后进生的两种极端态度:对于有希望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我们极尽耐心,给他们创设一切条件,包括奖学金、住宿条件的提高等等,教师及时辅导,确保环境不受干扰,嘘寒问暖,唯恐这些学生不顺心而影响了情绪,耽误了考试;对待后进生立刻换了面孔,甚至冷嘲热讽,正眼也不瞧一下,而对错误却紧抓不放。在一些学校里,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给予他们不平等的待遇,其结果是师生间的感情冷漠,甚至带有某种敌意,学生间的关系也不和谐,越是老师喜欢的学生,同学就越不喜欢,在班里受到冷落。
  四、由三个原理所想到的
  三个原理都鲜明地指引着一种方向,即我们的教育中不允许出现那些类似污水、短木或者第三个仆人那样的学生,他们是害群之马,他们不守纪律,他们一事无成,他们不会给我们的班级带来名誉与光荣,更可怕的是他们只会给我们的班级抹黑。这太可怕了,所以,必须及早将他们扫地出门,免得他们给班级带来耻辱。
  后进生的工作是每一个学校的重点工作,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也必定是每一位教师头疼不已的事情。如何将一个个扰乱了班级秩序的“祸害”引导成积极向上的学生呢?首先,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这样的学生必定事出有因,或者因为家庭缘故,或者因为心理缘故等。教师熟悉了背景,也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了。其次,要关爱学生。我们可以责罚学生,但这种责罚要建立在发自内心的关爱基础之上。我们要改变粗暴简单的工作方式,要给予他们解释和辩驳的机会与时间。如果教师发自肺腑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考虑,相信最终的结局一定会让教师满意。最后,要给予他们恰当而合适的交流机会,要从心灵深处与其交谈。要试着设身处地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引导他们从正确的角度思考,让他们从心里能够接受,确切地知道教师是为了他们好。
  一些原理并不适合在教育中使用。作为教师,一定要仔细甄别,不要错误地运用一些原理,对学生产生不必要的伤害。对于后进生,只要学校和教师给予更多的关爱,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一定能让他们感觉到温暖,并及时改正错误,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