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中国文人竹刻艺术的巡礼_留青竹刻阅读答案
 

中国文人竹刻艺术的巡礼_留青竹刻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19-07-04 04:04:38 影响了:

  今年是上海博物馆建馆六十周年,上博将举办一系列特别展览和学术活动。《竹镂文心——竹刻艺术特展》作为首场展出,将在“五一”前夕与广大观众见面,展览为期两个月。在展览闭幕时,还将举办历史上首次关于中国竹刻艺术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有制作竹器和雕刻竹器的传统,但只有在中国,竹刻才发展成为一门系统性的独立艺术。中国是产:竹的大国,更是竹文化的大国,竹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传统文化中,竹子被视为“君子”的象征,被赋予虚怀高节、坚贞不移的品德,备受推崇。自古以来的文艺作品中,无论是诗歌、文章,抑或书法、绘画,以竹子为题的浩如烟海。随着明代中后期文房雅玩鉴藏之风的兴起,竹刻得到迅速的发展。在知识阶层的参与和带动下,竹刻发展为我国传统雕刻和镌刻艺术的集大成者,通过材料、技艺和意匠的高度协调,以其广泛的包容性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达成工匠之艺和文人之艺的完美融合。竹刻的发展路径、审美趋向、雕刻技法和形式特色,对后来数百年中国雕刻和镌刻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上海与竹刻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始于明代后期的嘉定派,是历史上递衍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雕刻艺术流派,今天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代形成的海派竹刻是竹刻艺术史上最后的高峰,流风余绪于今犹盛。上海博物馆是蒐集中国竹刻艺术品最重要的单位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因此,由上海博物馆来筹备这样一个竹刻专题的展览,可说是责无旁贷。
  概括而言,本次展览有四大特色。
  主题鲜明
  在历来有关竹刻艺术的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处处可见对竹刻所具有的古雅清新、造型生动、刻画人微、用刀如笔、质地莹洁朗润等等美学特质与艺术特点的记述与赞美。杰出的竹刻艺术家,在精通雕刻艺术本体语言的同时,无不拥有书法、篆刻、绘画以至诗文、园艺、医学、术数方面的精深素养,因而能将中国文化中的精髓物化为竹刻作品的精神和意境。文人竹刻不仅在题材、造型、构图等层面直接汲取着书画艺术的营养,其中之佳作更是熔诗文、书法、绘画、篆印、雕刻和器物造型等多种艺术手段之美感为一炉的综合作品。在作品的格调上,基于儒、道及佛禅文化审美理念的要求,文人竹刻标举自然、古朴的品格,偏好温润、雅洁的质感,重视平实与洗练的设计,讲究诗情画境,追求以刀代笔。在通常的论述中,我们一般将这种强烈表现文人审美趣味并且由文人和富有文化修养的专业雕刻家制作的艺术竹刻,与一般的以竹为材料制作和雕刻的竹工艺品分别开来,称之为文人竹刻,以凸显中国竹刻艺术的特质及其所达到的高度。
  文人竹刻是一道瑰丽奇特的风景,凸显出在传统工艺美术领域中文人艺术理念的影响深度和实现高度,是具有纯美术和工艺美术双重属性的造型艺术品种。她既与各种门类的工艺雕刻在形式和技法上联系密切,又深受文人艺术的濡染,有着独特的造型语言和审美品格。这些具有优雅气息的精美之作,是中国竹刻艺术的代表,也是竹刻得以被视为独立艺术的前提和基础。将文人竹刻视为一个自足的整体而非零碎的断片来开展研究,对于探索文人因素在中国艺术中的特殊地位和强大影响,无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有鉴于此,展览特以“竹镂文心”为名,意在向广大观众揭示中国竹刻的核心审美价值和艺术传统。展览遴选代表竹刻艺术成就和美学品格的文人竹刻精品来进行系统的展示,构成为中国文人竹刻发展历程的完整序列。
  条块清晰
  展览的本体部分由嘉定独诣、金陵宗风、留青别裁三个板块构成,每一板块再分若干小节,系统展示了明、清、近现代的竹刻名家名作与不同流派,地域风格的竹刻精品。
  明代嘉定竹刻在民间雕刻工艺基础上吸收院体与浙派绘画的营养,风格写实,装饰色彩强烈。作品以圆雕、浮雕、高浮雕等所谓“深刻”为特征,造型丰满,层次丰富,刀法劲健,意境宏深。“深刻”传统在清前期得到进一步的开拓和提升,创作群体迅速扩大,递相师授,形成十分成熟的体系。嘉定竹刻的另一发展方向是追求用刻刀表现文人书画的神韵,这路作风在清中期一跃而为竹刻的主流。展览将嘉定竹刻板块细分为勃兴、鼎盛、传蓦、守成四个小节,立体地呈现了嘉定派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
  “金陵宗风”板块分为初音、华章、遗响三个小节。明末竹人濮澄的竹刻风格被后人推为“金陵派”,视作与嘉定竹刻并驾齐驱的艺术宗风,濮氏由此成为“浅刻”一派的开山祖。清前期竹人潘西凤在此风格的基础上融入金石之趣、书画之格,发为浙派竹刻之先声。乾隆、嘉庆以降,杭嘉湖、宁绍、台州地区竹人群体的出现,标志着浙派竹刻的成立。浙派竹刻广泛地吸收书法、文人画、画工画、碑版、篆印、金石拓本等多种艺术形式与造型技艺的养分,作品题材新颖,图式鲜明,刀法精炼,格调高雅,集中展现了当时文人阶层的艺术智慧和审美趣味,成为清代后期文人竹刻的代表。名重一时的吴门竹刻、扬州竹刻与后起的海派竹刻皆深受影响。嘉定以外之江南各地竹人大都以平面雕刻为主,较少涉足立体雕刻,故往往以金陵传派自诩。对于竹刻金陵派是否实际存在,学术界还有一些争议。展览通过一系列竹人的作品,意在说明“金陵派”或许并非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艺术流派,但如果从审美追求、艺术形式、作品风格、纹饰主题、雕刻手法等要素的相同或类似,以及后来者对前代竹人创作理念的继承等角度来分析,那么“金陵派”的提出不乏其合理性。
  留青全称留青阳文,亦名皮雕,是竹刻艺术中特殊的雕刻形式,藉青筠去留多寡,呈现出深浅浓淡的变化,绚烂如水墨之具五色。唐代的留青工艺已十分发达,但退晕的表现方法迟至明代后期才成熟。新技法的出现,拓展了留青工艺的题材范围,深化了与绘画艺术之间的联系,使其具有更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广阔的创作空间。明清时期留青工艺见于各地竹人的制作,并未形成专门的流派,直到二十世纪中叶开始才逐渐发展为海派竹刻与常州竹刻的主要品种。展览将此板块命名为“留青别裁”,分为“古质”、“今妍”两个小节,利用一个微小的技术细节将留青竹刻的古典传统和现代革新作了划分。
  精品纷呈
  展品以上海博物馆藏品为主,并向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宁波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和嘉定博物馆商借了十余件珍品。展品包括明代朱鹤、朱缨、朱稚征、濮仲谦、李流芳、侯崤曾、秦一爵、沈大生,清代张希黄、周乃始、王永芳、封锡禄、封始豳、顾珏、周颢、周笠、潘西凤、刘起、严煜、沈全林、邓孚嘉、尚勋、邓渭、蔡时敏、徐裕基、王王己、马国珍、陈鸿寿、赵之琛、韩潮、杨澥、曹世楷、曹世模、庄绶纶、时澄之、封鼎、王梅邻、程庭鹭、朱鋐、孙鞲、马根仙、黄濬、方絮、蔡照、袁馨、张辛、徐三庚、丁文蔚、任远、陈春熙,岳鸿庆、胡䦆、金之骏、朱芾、周之礼、徐熙、陈源、王勋,现代张楫如、陈澹如、王杰人、谭维德、金西厓、庞仲经、张石园、黄山泉、支慈庵、汤岱山、薛佛影、杨云康、冯力远、徐素白、余仲嘉、花剑南、盛丙云等名家的作品,阵容空前强大。不少藏品都是首次公开展出,而分藏不同地点的同一名家之作能聚首相会,更是十分难得。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