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影响音乐鉴赏能力的因素探究]学生探究培养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影响音乐鉴赏能力的因素探究]学生探究培养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发布时间:2019-07-12 04:01:20 影响了:

  【摘 要】 由于每个人的自身鉴赏能力的不同,他们对所受音乐刺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会有很大的差异,故而鉴赏前期的期待值与后期的鉴赏结果往往难以划等号。  【关键词】 音乐潜能;鉴赏经验;音乐审美观;教育主流方向
  音乐鉴赏是一项由听觉感知、情感体验、联想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它能够充分发挥人们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综合感官的功能,有效地刺激大脑细胞的发育,进而锻炼和培养良好的品格与行为习惯。事实证明,由于每个人的自身鉴赏能力的不同,他们对所受音乐刺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会有很大的差异,故而鉴赏前期的期待值与后期的鉴赏结果往往难以划等号。
  那么,影响人们音乐鉴赏能力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
  一、影响音乐鉴赏能力的内因
  1、音乐潜能:音乐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程,与人类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我们大部分人都具有先天的音乐潜能,具有顺利鉴赏音乐的可能性。同时,音乐鉴赏又是一个有效的促进音乐潜能持续发展的过程。音乐鉴赏是以声音表象为材料的思维活动,许多研究表明:鉴赏活动正是通过对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运动表象的分析、概括等一系列过程得以实现,其间,不同音响材料的组合经过声波传入耳朵,会形成高低不同的神经波段冲动进入大脑的网状结构,不断地刺激和激活中枢神经,形成固定的醒觉反应,有效的刺激和开发人类的右半脑,提高音乐的整体学习效率。
  所以,音乐潜能决定音乐鉴赏能力的高低,而大量不间断的音乐鉴赏活动会激活音乐潜能并不断进步和完善。
  2、鉴赏经验:近代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文化知识水平和音乐修养较高的人,他们在鉴赏音乐时,可以“通过无外显行为的内部操作来设置期待和获取期待的满足”;而缺少鉴赏经验者只能“更多地通过可见的外部操作来产生期待和追求期待的满足”。在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往往试图从音乐中获得“某种体验的期待”,这是人类鉴赏热情产生的最原始的动力所在,期待的不断满足将是鉴赏者的鉴赏热情不断保持并增长的“强化剂”。因此,人类音乐鉴赏的持久性特别值得关注。我发现:不同年龄的人群,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或者说音乐需求)是不一样的。比如鉴赏经验不足的小学、幼儿园年龄的儿童,他们在音乐鉴赏中的特点是更注重其中的活动元素,让他们主动地沉浸于听的形式中是比较困难的,更难于产生真正持久的鉴赏惯性;中学生一般在被要求倾听的情况下,相对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聆听;而我所带老年大学的学生们则特别喜欢赏析一些经典音乐(特别是国内音乐经典作品)。
  3、审美观:与国外相比,中国人的“心理节奏趋缓”,在音乐审美中偏爱于欣赏缓慢的节奏和含蓄温婉的单线条旋律,“总是喜欢驻足停留在感觉、知觉的领域里,专注迷醉于品位音乐的内在神韵之美,以获取深沉、持久的美学享受”。再具体的说,即使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鉴赏个体,他们的音乐审美观也不一样。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人类在感知音乐的刺激时,大致可以有以下四种反应倾向的类型:(1)、注重音乐的音响形式型;(2)、注重音乐所引起的情绪、情感型;(3)、注重音乐所引起的视觉表象型;(4)、注重音乐所引发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思考型。无论鉴赏者偏重于哪一种或哪几种类型,都会不同程度的削弱其鉴赏能力。所以笔者认为:审美观在音乐鉴赏的领域里是一个消极的概念,片面强调审美观会转移甚至蒙蔽鉴赏者对音乐的专注力。
  另外,由于音乐鉴赏者的个性、气质、体质等因素的不同,鉴赏能力也往往会有较大的差别。
  二、影响音乐鉴赏能力的外因
  1、家庭环境:家庭是一个很好的可供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资源环境,具有随机性和持续性的优势。在家庭里,孩子对音乐是一种自发的无意识的直觉官能性的欣赏,鉴赏能力在不自觉中便得到了提高。目前,在国内,家庭音乐教育虽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模式,但笔者调查发现:越是文化素质高的父母对家庭音乐教育的关注程度越高。那些了解教育规律的家长,往往会精心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音乐和鉴赏音乐的环境,会通过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来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2、教育主流方向:我国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现行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力求深化教育改革,强调了音乐教育应该注重“以人为本”、“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指出音乐教育的过程不仅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来掌握人类社会业已形成的音乐文化,更重要的是从中去获取表达、交流、创造的“整体经验”,进而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其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鉴赏更新了传统模式,进一步淡化了专业技能和政治说教式的元素,更注重挖掘音乐本身的内涵,具有开放性、科学性、愉悦性的特点。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有了主动质疑、调查和探究的空间,鉴赏能力在不自觉中得到了提高,真正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教育效果。
  3、音乐师资:学生音乐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学校教育完成的,所以音乐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性因素。
  应该说音乐教学是师生之间通过音响信息的传递和转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所以音乐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鉴赏能力。当前,新时代的音乐老师更要注重改变原有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互动、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使每位学生的鉴赏能力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提高。目前,我国音乐课程更是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的有机整合,反映了新课程目标的多元性、综合性与均衡性的特点。教育各级部门在具体设计、实施音乐课程的过程中,应该以三个目标为依托更好地去挖掘音乐学科的特殊潜在教育价值,提高音乐教育者的业务水平,逐步缩小地域差距(比如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国家音乐教育事业的进步。
  可见,当具有不同鉴赏能力的鉴赏者分别把握和理解同一首音乐作品的时候,这一作品同时已经被“赋予了各种不同的生命”,“每个人都在欣赏中改变着对象,把一个外在于自己的客体,变为主体感受的一部分,这就是欣赏者的创造……”。只是由于鉴赏能力的不同,这种再创造的结果会有不同程度的差距而已。
  参考文献
  [1]、金亚文.《音乐课程标准与音乐教学大纲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2]、施咏.《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4月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