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体外寄生虫 [当心“多媒体寄生虫”]
 

体外寄生虫 [当心“多媒体寄生虫”]

发布时间:2019-07-14 03:47:10 影响了:

  十年前笔者就写过一篇《纳米稀粥千年虫》的文章,以“讨伐”教育技术依赖症。昨日与自治区教研室的田老师小坐,谈及今年的全区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他说今年想规定“一律不许用多媒体”,以回归语文教师基本功竞赛的本来面目。听后大喜,击掌相庆。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教育现代技术是什么?工具!工具是干什么的?使用,它本身不是目的,是手段,是技巧,与木匠的斧锯、厨师的刀叉,并无二致,仅此而已。可近十余年,相当多的人,官方和民间,精英和草根,误把“现代教育技术”当做“现代教育理念”了。公开课没有用flash,没有用ppt,就是陈旧,就是保守,就是落伍,于是,用嘴的“满堂灌”改为用电脑“满堂灌”,把技术当做现代的标签贴在陈腐低效的课堂上,招摇过市。课本上有文本,却把它显示在屏幕上,原本应该教师范读的,改为播音员、话剧演员的录音,原本应该品读名著的文字表述,却放了一段电影代之,以为这就是新理念、新课堂、新课改、新方法。
  你开上“现代”车就是“现代人”了?你把辫子盘在脑后,买一身西服,就洋气起来了?哼!似乎没那么便宜,没那么简单,没那么容易。
  近代之中国跌宕起伏的“现代化”路程,足以反证其愚蠢和无知。
  我们先是以“天朝大国”自居、自傲,认为无须学习“夷人”之奇技淫巧。鸦片一战,地球那边的两千夷人打败了四万万“文明”同胞,于是以为胜负乃由夷人之“船坚炮利”所致,洋务运动随之而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买洋船洋枪洋炮洋家什,开矿山、修铁路、办兵工厂。甲午一战,一败涂地。不换大脑,只换马褂。以为“现代”“富强”仅是“形而下”的“器”而已,对“形而上”的“道”,如制度、组织、文化、意识形态全然不顾。
  工具者,器也。火药,可以放二踢脚,也可以争城掠地、称霸世界;罗盘,可以算命看风水,也可以环游地球、争夺殖民地。现代教育技术,无论如何云计算,如何智能化,仍不脱“工具”之囿,无法代替活人之大脑。语文,说到底是学习母语,其读也,其写也,其说也,其听也,皆为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是什么?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有哪些?说大了,包罗万象;说小了,起码有工整流畅的板书,有标准且有表情的范读,清晰准确的讲述,此外,其“士人”式的做派,高雅的言谈举止,广博的文化积累,谁能代之?
  既然是基本功大赛,且是语文,当然离不开语文教师的十八般武艺。你用的全是课件,全是别人的“武艺”,如同厨师不来煎炒烹炸,相声演员不来说学逗唱,我如何知道你的基本功如何?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学习实践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母语。看文本的本身,还是看图像,是与语文教育的本旨相关。以《三拳打死镇关西》为例,文本为千古名篇。作者“三拳”三个写法,有味觉(“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有听觉(“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有视觉(“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可谓淋漓尽致,不可超越。试问:单是放一段电视剧《水浒传》的录像何能代替?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内师大听北大袁行霈先生的宋词欣赏课,那时已经有幻灯片之类的“教育技术”,但袁先生弃之不用,他拉开遮挡的布帘,在黑板上写了起来,流畅的行书一出,全场啧啧之声四起。那不是语文教育?那不是语文教师的魅力?
  现代教育不等于现代教育技术。先换脑子(理念)后换机,有了脑子,绳枢瓮牖的教室依旧可以上出最“现代”的课来。没有换脑子,多智能的多媒体也弊大于利,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变成“学习的寄生虫”,不动手,不思考,不质疑,不联想,贻害无穷。
  信不?我信。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