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阅读与灵魂:灵魂摆渡第四季
 

阅读与灵魂:灵魂摆渡第四季

发布时间:2019-07-15 03:57:20 影响了:

  《袁毅平摄影白话》一书,集纳了袁老半个多世纪来很有见地的摄影论文,作者谦逊地命题为“白话”,这些创造性的劳动,蕴含了对中国摄影的眼力、见识、智慧与魄力。涵盖了对中国摄影事业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学术意识。书中的评论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历史感,充满了现实的针对性,也充满了哲理。
  《袁毅平摄影白话》,是一位中国摄影人摄影生命轨迹的载体和心路历程的精神结晶,独立的发现,独立的创见,为摄影人带来启悟和美的享受,它对中国摄影文化的影响为世人瞩目。
  正如著名美学家、文艺评论家王朝闻先生在《袁毅平摄影作品集》序言“质朴与创造”所示:“袁毅平的创作起着带普遍性的鼓舞作用,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和态度,抵制形式主义的创作作风。”《袁毅平摄影白话》同样具有这一文化品格。
  1939年?1949年,袁毅平在上海从事人像摄影,当革命洪流汹涌澎湃时,他溯长江而上,参与了大西南的解放工作;1950年始,先后担任《新华日报》《人民日报》摄影记者,而后一直在摄影编辑、创作、理论工作岗位上,与摄影相随相伴,在摄影领域里孜孜不倦地追求,他是新中国摄影事业的实践者、见证者、推动者之一。
  从影七十年来,袁老探求摄影艺术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共性与个性,找出摄影的特征与局限;尤其在摄影美学上,坚持东方的美学思想,弘扬民族文化,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毫不媚俗,他的摄影美学立论符合中国摄影艺术的实际。袁老的文论,总着眼于摄影文化活动的实践中,他的理论理性展示实践理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重要的摄影变革中,他的论文以理性论证实践,如《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之间》《革命摄影史上灿烂的一章—记“四五”运动摄影》等篇章,都极富原则性、针对性,对摄影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他论述吴印咸、黄翔、陈复礼作品时,全面系统地阐述他们的艺术思想、道路及风格,形成可圈可点的摄影文化,为人们喜闻乐见;对于业余摄影者的作品分析与评介,真诚诱导、不拔高不贬低,带给新人新作希望,不少摄影新人因此脱颖而出。
  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摄影这一外来艺术形式相结合,袁老执著地强调中国自己的民族艺术精髓意境、传神以及象征气韵等传统美学,提倡摄影作品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中国气派和民族精神。《自然美再现中的升华—也谈何世尧风光摄影》《东方艺术之魂—欣赏汪芜生的黄山写意作品》等,都是就此而论的;《谈意》《试谈摄影意境》和《以“神”为魂》更是东方美学运用到摄影艺术的经典文本。袁老摄影评论所体现的思想修养、文化学养、人格操守备受摄影人推崇。崇尚民族文化,难能可贵的是坚守精神。毋庸置疑,当下东西方文化的撞击,因经济全球化意识延伸到文化全球化,常常意味着资本主义强势文化的扩张过程,它的走向是西方“文化霸权”和第三世界对西方的“文化归展”。因而民族文化的薪火传承是历史的使命,而传承的关键在于坚守自己的民族文化。袁老在《摄影对人类现代文明的奉献—写在首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一文中明确提出:“中国的摄影事业是世界摄影的一部分,中国摄影事业的发展及其作出的贡献,也是对世界摄影事业所作出的贡献。”这铿锵的声音既自豪,又意味着坚守中积极创新的精神。袁老尽心尽力继承东方美学和坚持中国摄影民族化道路,有口皆碑为人称颂。
  袁老的笔墨,温和谦恭,气度和胸襟尽在其中。“文学即人学”,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以文格人格而言,称袁老“布衣专家”。
  20 世纪80年代末,我参与中国摄协活动,认识了袁老。那时,他已是耳顺之年,也是个智慧的年轮,知变化,懂规律,自然成为我的良师益友。作为良师,他的学术和学养是我学习的表率;作为益友,我们之间无拘无束成为忘年之交。上世纪30年代,他从家乡常熟鹿苑(今张家港境内)走进上海,一位贫寒的青少年,在照相馆当了学徒,诚实、勤奋从事繁杂劳动,他学会了摄影技术,并发奋求学,他竟是这样走上摄影道路的。从照相馆学徒到布衣专家,他一生勤奋,对生活、对艺术不断追求,在无数次的变革与升华中度过,他的艺术道路,对当今的我们无疑是一种鞭策,我从中受益匪浅。
  袁老为中国摄影简史一直挂牵,2007年第八届全国理论研讨会主题之一:研究中国摄影史的问题,袁老发来热情洋溢的贺信,寄托了一代人真诚的期待。当中国摄协启动了“中国珍藏新闻历史文献数字化集成工程”,袁老参与编审工作,《口述影像历史》有了开篇之作,他溢于言表。年逾耄耋,仍在追波逐浪,让中国摄影事业浩浩荡荡向前。
  2009年第八届金像奖颁发时,袁老荣获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在时代的舞台上,袁老面对广大摄影人,发出了十分真诚的声音:“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这是中国摄影事业上默默耕耘、不断求索、不求闻达、不计功利摄影人的心声。
  有人说,阅读是一种与灵魂有关的特殊劳动。读过《袁毅平摄影白话》这本为人崇尚、瞩目的文本,它似一条波澜壮阔的摄影文化之河流淌心中,在灵魂深处接受了一次东方美学的洗礼。因而,我领悟了阅读与灵魂的关联。(本文作者系《解放军画报》原副社长、《解放军报》高级记者、摄影评论家。)
  责任编辑/阳丽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