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从解放妇女到妇女解放_解放妇女
 

从解放妇女到妇女解放_解放妇女

发布时间:2019-07-17 15:18:21 影响了:

从“解放妇女”到“妇女解放”的转变 (2008-12-23 13:58:41)

转载

朱安和张幼仪两张不同命运的比

摘要: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经历了一个从“解放妇女”到“妇女解放”的转变过程。解放妇女思想运动是由男性提出发动的,缺乏女性的主体意识,因而具有明显的“男权 ”特征,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朱安和张幼仪不同命运的比较,在回顾了中国妇女解放思想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指出了向妇女“我要解放”转变的必然性,以及对当代妇女解放思想运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解放妇女、妇女解放 、男女平等思想

中国的近代史可以说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以及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等不仅仅是一场发生在民族危难时期的救国图强的革命运动,更是中国的有志之士在封建王朝统治下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些思想运动不仅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更是对统治中国人民千余年的封建思想以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在这些冲击和挑战中对女性价值的认识,尤其是在承认女性家庭价值的前提下,对女

性社会价值的明确和高扬,以及由此引发的男女平等、女性学校教育的开展、女性的“出走”等一系列实践,更是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讨论和思想混乱,解放妇女的运动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女性史研究或者说社会性别史研究在这时期也达到了高潮。

从女性史研究发展过程来看,近代以来的女性史研究历程可以将其简单概括为“解放妇女”到“妇女解放”的转变过程。也就是说中国近代以来的女性史其实就是一部“解放妇女”到“妇女解放”的转变史。当然这样概括从历史学的角度讲,难免犯以偏概全的学术上的错误。但是从中国女性争取自由、平等和社会地位、权利的历史过程来看,中国女性的解放和自身的发展以及妇女自我意识的提高的确经历了这样一种转变。那么这种转变对于女性群体的发展,尤其是女性群体的心理发展有哪些影响?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转变?这种转变对于当前的女性研究或者说社会性别研究有哪些影响?社会又该创造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性别文化环境来促进这种转变、迎合这种转变?这种转变对于当前男女关系的发展,尤其是家庭关系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女性在当前的家庭和社会上到底有着一种什么的地位,她们自己又是如何给自己的这种地位以定位的?以及当代女性在自身解放和争取权利的道路上出现了哪些问题和思想误区等。本文试图从朱安和张幼仪的不同命运比较中来对这几个问题进

行探讨,以期对近代以来的女性研究或者说女性思想衍变有个初步了解,从而对当代女性解放运动和实践以一种反思。

一、中国妇女解放思想的发展历程回顾

1.中国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争取社会地位的努力 千百余年来,中国的封建社会一直是一个男权社会,男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绝对的核心地位,而女人大多是以男人的附属物角色出现在社会视野中的。虽然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人们的认同,但是这种角色认同和角色定位是以男性的眼光和男性的利益为立场和出发点的,所形成的社会性别文化也是以男性为参照系的,因而说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更多是一种男性的附属,甚至于成为男人们争权夺利的牺牲品,王昭君出塞就是封建社会对待女性和女性社会地位的生动写照。所以从女性研究或者说女权主义角度来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压迫进行一番评述的话,笔者认为封建压迫不仅仅是指向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阶层,更是指一种针对性别的压迫和剥削,也就是说封建压迫和封建等级不仅是一种阶级压迫,更是一中性别上的压迫和歧视。这种性别歧视和压迫不仅仅在家庭生活中常见,在女性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价值以及社会生活中也是常见的,即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角色是单一的,是以家庭角色的扮演为主要任务的,这种家庭角色的扮演又往往是以牺牲妇女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为代价的。虽然在封建

“男尊女卑”、“以男人为天”的思想的控制和约束下,也有不少的有才有智的女性,冲破种种枷锁,在社会中寻找自己的人生支点,展示自己的社会价值,向封建社会进行着抵抗,并在历史的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像李清照、武则天,她们的存在,不但使我们看到了女性在家庭中的价值和作用,更重要的是也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同样可以发挥着她们的作用。尤其是武则天,她不但挑战于千百余年的封建帝朝男性统治的传统,开创了女性帝王统治的先河,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的才华和智慧,更重要的是在她的统治和治理下,当时的周朝经济繁荣,达到了一种国富民安的盛况,而且还对当时的社会思想形成了冲击,在武则天掌权的影响下,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上层社会中都出现了一种女性解放或者说男女平等的思想痕迹。但是历数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像李清照、武则天这样的女性实在是太少,而且像她们这样幸运,能在争取自己解放和社会生活机会方面取得胜利的女性更少,因而说“妇女解放”的思想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中已经存在,只是这种争取社会地位和权利的行为只能看作是当时人们思想中划过的痕迹,并没有形成一种体系,更不用说是思想解放运动或实践了。

2. “妇女解放”思想的出现和发展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资本主义列强用枪炮轰开中国的门户之后,中国便被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的原料市场。外

国资本的入侵破坏了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促进了资本主义关系的成长,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下进入了社会转型时期。尽管此时期的社会转型和今天中国的社会转型相比较来看,无论是在转型的速度还是在转型的范围、内容以及所涉及的面广程度上都要远远逊于发生在今天的社会转型,但是由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影响决不亚于今天的社会转型给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和挑战。尤其是在社会思想方面。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随着资本主义的传入而进入到了中国,并在中国的大地上引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中兴起的关于妇女地位的平等、妇女受教育权利的获得以及婚姻自主权等女性解放的思想可以说是对当时社会造成巨大冲击的力量之一。

发生在中国19世纪末期的社会转型,更多的体现为一种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过程。由于这种转型主要是借助于一种外在力量,是在外部力量的推动下展开的,所以社会学界往往将其称之为一种“后发”式的社会转型。这种转型是在内部缺乏足够的转型条件和基础的前提下发生的,其不仅推动了社会运做机制和社会体制方面的改革和完善,同样也加速了中国社会思想的转变。妇女解放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并在当时的中国形成了一种运动或者说是实践行动,同样也离不开这样一种外部力量的推动。即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尤其是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推动。

3. 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想发展的阶段过程

从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潮发展的过程来看,我们可以将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发展划分为以下阶段:

第一,西方“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思想的传入阶段。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他们中的很多人信奉男女平等的原则,因而来到中国后他们不但积极宣传这种思想,而且还组织一些社团从事些“妇女解放”的活动和实践。例如他们在创办的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攻击妇女缠足,揭露缠足对女子身体的残害;提倡兴办女学,介绍西方妇女在职业、教育、财产、婚姻等问题上享有的权利。在实践上,传教士组织了禁缠足团体,开办了我国第一批女子学校,开了中国女子受学校教育的先例。可以说传教士的这些活动对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起了启蒙作用。与此同时一些洋务派在学习西方,举办洋务活动中,通过和西方社会的接触,亲眼看到了西方社会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了解了一些西方妇女的状况。他们从对比中感到了中国妇女所处的悲惨境地,也开始宣传禁缠足、兴女学、实行一夫一妻制等解放妇女的主张。

第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解放思想充分发展时期。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政治家在探索中国出路的同时,也开始触及到妇女解放的道路问题。如康有为、梁启超曾提出以教育促男女平等,以实业求男女平等的主张;并在他们

的倡导下和发动下妇女解放运动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尤其以废除缠足和兴女学的成效最为明显。缠足可以说是封建思想对妇女的最赤裸裸的形体残害,废除缠足的运动不仅从形体上解放了妇女,对于女性的精神和心灵来说也是一大安慰;同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从民权与女权的角度探讨了妇女解放问题,认为妇女要求解放,唯走与民权相结合的道路不可。在这一过程,秋瑾女士提出的妇女解放必须结合全体妇人的力量去打碎旧体制的思想的主张,更是为我们的妇女解放运动指明了方向,即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更要依靠中国女性自己的力量。这时期的女性解放运动可以说获得了发展机会,但是民国成立以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逐渐抛弃民主共和,提倡封建纲常礼教,禁止女子参加政治结社等,妇女解放运动陷于低潮。

第三,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想运动达到了高潮阶段。这时期以鲁迅、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对当时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原因和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反思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失败在于缺乏思想启蒙,于是兴起了一场新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妇女解放思潮再度兴起,并以前所未的深度和广度展开了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如提倡恋爱自由,争取女性婚姻自主等多方面的权利,尊重妇女独立人格,将女性真正从家庭束缚中解放出来,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这时期应该说是妇女解放思潮发展的最重要

的阶段,它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封建家庭,而家庭又是封建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组织基础,也是束缚女性、压迫女性的基本场所,因而说这时期的妇女解放对于封建家庭关系重组、女性婚姻观念尤其是女性婚姻自主权方面的转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妇女解放思潮以前所未有的发展。

总之,近代以来,人们在学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过程中时时注意妇女解放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这些探索不仅促进了女子自身的逐渐觉醒和社会进步而且也推动了妇女解放思潮的不断向前发展,但是,综观此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全过程来年看,无论是在思想理论的提出还是在实践活动上,其发动主体是以男性为主的,解放的标准和评价也是建立在男性的评价标准和体系之上的,因而近代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和思潮,我们又往往将其称之为“解放妇女”的运动和思想。也就是说鸦片战争以来的女性解放思潮或者说女性解放的道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 妇女解放运动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和西方妇女解放运动和思潮发展过程相比较,中国近代史上的妇女解放运动中的女性的参与程度不够,缺乏女性自觉意识。从近代女性解放思想发展的历程来看,中国近代女性解放思想是在男性的倡导下提出的,其发动主体大多数为男性,缺少女性的自觉和自发意识,因而我们往往称

这样的妇女解放为“解放妇女”的运动,之所以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是与我们所生活的性别文化有关。千百年的男权文化,使女性自觉的形成了一种以男性为尊的意识,女性一出生便是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和传统家庭文化背景中进行社会化的。朱安和张幼仪同样也不例外。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性格和心理特质是在儿童时期就形成的,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此时期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决定着此后成人主要的性格和心理特质。也就是说儿童时期形成的性格和心理特质很难改变。从这一理论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到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对于一个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而近代的女性是在男权性别文化中进行社会化的,因而男性为尊的意识在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内化,所以其传统的性格和心理特质形成后也就难以转变。鲁迅先生的太太朱安就是鲜明的例子。

朱安生长在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中,5岁开始缠小脚,自小在母亲和传统规范的教育下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女人,并顺应于封建家长的专制嫁给了当时具有先进思想的鲁迅先生。原以为在鲁迅先生光辉的照应下,我们会看到一个伟大女性的崛起,但事实上,这个不幸的女子在离开了一个吃人的封建家庭后又进入了另外一个深渊,鲁迅先生对她的不问不顾、她的悲惨的婚姻生活足以和缠足所带来的一生的痛苦相

当。鲁迅先生用他的笔和文章唤醒了无数的女性,为什么单单就唤醒不了朱安呢?笔者认为这与朱安在早期所形成的性格和心理特质有关,朱安一向是以传统规范来约束自己,缺乏自觉意识,以家庭和男人为天,这样的性格在嫁入鲁家后变本加厉。鲁迅先生曾经教同屋的余家姐妹做运动,朱安想做却不敢在丈夫面前做。这说明朱安对丈夫有着畏惧,这种畏惧和自己懦弱的性格使她鼓不起勇气加入到解放自己的行列中来。即便是在得知丈夫外面有了另外的女人,她也没有向自己的丈夫抗议过,甚至对丈夫应该履行的义务也没有要求过,这样的女性只能默默的忍受着封建礼教的压迫和摧残。

从朱安身上,我们看到了男权文化对女性一生的影响。因此在近代的解放妇女的运动中,仅仅依靠男性的呼吁,男性的“解放妇女”的运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我们的女性也加入到自己解放自己的行列中来,培养她们的一种主体意识和自主观念,让解放妇女的运动变成妇女解放的运动。只有真正的让女性自己自觉、自发的和封建礼教进行对抗,争取自己平等地位和一系列权利,才能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女权意识和平等文化,从而为后代塑造一种平等的社会化文化环境,使女性在社会化初始阶段就能形成独立自主的性格和心理特质。

第二,解放标准的多重性。妇女解放思潮是在男性发动下发展起来的,尽管这些具有先进思想的男性认识到了女性在封建家庭中的种种压迫和歧视,主张我们的女性从家庭束缚中解放出来,争取自己的自由和平等。但是由于这些标准是以男性的眼光来界定的,因而其标准往往是站在男人的立场上,缺乏女性视角。鲁迅先生用他的笔向我们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唤起了无数的女性为了自己的权利而斗争,但是我们的鲁迅先生却没有意识到要唤醒自己的母亲和自己的妻子。鲁迅倡导恋爱自由,自己却屈服于封建包办婚姻,他的屈服不仅仅伤害了自己,更伤害了一个弱小的灵魂。当然鲁迅先生是处于对母亲的孝,才迎娶了朱安,但是他的孝却是以牺牲一个女子的一生为代价的,所以说男性倡导下的妇女解放运动的标准具有多重性。

这种多重性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标准是来要求别人的,对于自己则更多采用一种折中的标准。一向倡导平等,提倡妇女解放的鲁迅先生,可以教别人起来做运动,为什么不能也教自己的太太一起做运动?为什么不让自己的母亲和妻子首先从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本来朱安一生的悲剧在遇到鲁迅先生后应该能够改变,毕竟他的笔曾经改变了许多女性的悲剧,但事实上朱安却更加悲惨。其实不仅仅是鲁迅先生这样,此时期的大多数倡导女性解放的男性知识分子,都有这样一种多重标准,正如电影《遥远的爱》中男主人公的心

态一样。他教于珍认字,学习文化、接受男女平等的思想,极力鼓励于珍从事些社会活动,但是真正从意识上解放了的于珍,经常参加社会活动的于珍他却不能接受。也就是说男主人公的那种男权思想根本没有彻底改变,他的那种对妻子“新女性”的塑造是在不触及自己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而言的,一旦对自己的这种家庭权威造成威胁,他就会用传统规范来约束和要求女性。《遥远的爱》中的男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心态可以说在当时的“解放妇女”的思想运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在推动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唤醒女性的解放和平等意识重要,但是男性外力的推动也同样重要,毕竟我们的妇女解放是在男性们的“解放妇女”的呐喊和行动中发展起来的。问题是在唤醒女性觉悟的同时是不是更应该唤醒自己身边的女性,在自己发出一声声解放女性的呐喊之后,男人们又该如何对待这些觉醒后的女人,尤其是身边的女性,他们该保持一种什么心态来接受她们的转变?因此近代以来的女性解放过程中的男性的这种多重标准,严重阻碍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和壮大。

第三,女性经济地位落后,这严重影响了女性独立意识的提高和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千百年的封建文化中,女性一直是以家庭为自己的生活场所的,其生活主要是依靠丈夫的经济收入,这种经济地位决定了她们只能依附于男人。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小农经济的解体,越来越多

的女性投入到就业大军中,女工群体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进步,这些女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从而在家庭中有了经济收入和经济地位,这对于女性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对于那些一直生活在大的封建家庭中的女性来说,尤其是对于一些有知识的女性来讲,由于社会上缺乏适合她们的职业,因而她们在离家后,往往很难获得生活保障,因而很多的女性在“解放妇女”思想的冲击下惊醒了过来,但是醒来后的她们该怎么办,这也是在女性解放运动中应该注意的事情。因为好多惊醒了的女性在摆脱了家庭的束缚后,由于缺乏经济收入和生活来源,又不得不回到封建大家族中,因此在倡导女性解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培养她们独立的精神和意识,培养她们经济独立的能力。

朱安在遇到了这样一种婚姻悲剧后,之所以不能从这种悲剧中解放出来,除了她本身缺乏自觉、自醒意识外,其实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经济来源保障,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鲁迅曾经要求朱安从北京回绍兴,但是遭到朱安的拒绝。对于朱安来讲,回绍兴就意味着回娘家,因为她没有依靠,没有自己生活下的能力,所以女性的经济地位不仅仅是女性社会地位的重要表现,更是一个女性独立和获得平等的前提。相对于朱安来说,张幼仪的命运和她有着众多的相似性,比如都是封建包办婚姻下的牺牲品,都有着不幸的婚姻遭遇,

但是二者的结局却有着极大的不同,朱安最后只能抑郁而终,而张幼仪却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种“自我解放”,二者的结局之所以有着这么大的不同,其实除了张幼仪“自我”的觉醒外,还与她不断的寻求经济独立并获得成功有关,所以在妇女解放运动中如何帮助女性寻求经济独立和经济地位,对于一个女性能否真正的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至关重要。

三 向妇女解放的转变

从张幼仪的“自我解放”中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妇女解放应该是妇女自己的解放,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发自思想意识深处的,不能单靠外力促使和推动的内在解放。中国男人曾经有力的推动、广泛参与中国的妇女解放,这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所羡慕所缺乏的资源,为中国妇女在社会上站起来起了重要的扶助和推动作用。但是,妇女真正的解放不能只靠外力,不能只依赖男性,必须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

“解放妇女”和“妇女解放”虽然意思基本一致,都是倡导男女平等,高扬女性的社会价值,但是二者在男女平等和女子权利意识的提高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虽然引发了女性自我意识的提高和男女平等思想的传播,但是后者却使这种意识和思想得到了实质上的进步。解放妇女,女性是作为一种客体或对象,是被动的,要男性来解放的角色;而

妇女解放,女性是实施解放的主体,是主动的,是要自己来解放自己的角色。妇女解放,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行为,是“我要解放”。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近代以来的“解放妇女”的思想经历了一种向“妇女解放”的转变过程。张幼仪悲剧命运的改变,恰是这种转变的一种反映。中国的女性群体在经历了这样一种转变后,思想上变得更加的成熟,性格上更加坚强,同时并把自身的解放和中华民族的解放结合在一起,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发挥出了自己的作用。

四 对当代男女平等思想的反思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婚姻法》等从法律的角度保障了妇女的权利和社会地位,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妇女的就业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女性在各行各业中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女性知识分子逐渐增多,权利意识增强,当代中国女性以“半边天”的姿态展现在现实图景中,与男人分享着同一方“晴朗的天空”。但是从社会实际来讲,男女平等的文化还未建立起来,现在的社会仍然是一个男权的社会,如女性在寻找工作时所遇到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的歧视,尤其是广告文化中所传达的那种“美女”文化,应该说是男权文化对女性的一种赤裸裸的歧视。因此我们的“妇女解放”运动仍要努力,这种解放不仅仅是对女性的一种要求更是对男

性群体的一种要求。因为只有双方共同的努力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

另一方面,女性在自身解放和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在的部分女性认为,要想在家庭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权力,这样就容易使女性解放和男女平等的运动陷入到和男性争夺权利的战争中来,从而使的夫妻关系甚至是家庭中的其他关系,如父子关系、母子关系或婆媳关系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之中。其实男女平等不仅仅是权利义务的对等,更重要的是相互的尊重和相互的理解、帮助。不但如此部分女性在寻求自身的解放或争取权利的过程中,还把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给丢了。如当代年轻媳妇对公婆的歧视和不尊重,对老人的不照顾等。所以我们女性在寻求自身的解放和发展的道路上,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角色定位,无论怎么改变,都不应该把自己身上善的东西给改掉。张幼仪一个旧时代的新女性,她的转变不仅仅让我们看到了女性独立和自我表解放的精神,更让我们看到了她身上的那种美德,尽管和徐志摩离婚了,但是仍然照顾他的双亲,她的转变是在自身获得发展的前提下,仍保持了自己美和善的东西在里面,所以当代的女权主义者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给自己一个争取的角色定位呢?

参考文献

[1] 赵连跃:《从清末民初婚姻家庭的新变化看妇女地位的变迁》,《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陈倍:《从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前轮妇女解放问题》,《甘肃社会科学》,1997年05期

[3]张媛: 《维新派与妇女解放》《失学集刊》,1997年02期

[4]牛书成:《五四运动与妇女解放》,《河南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孔慧怡:《字里行间:朱安的一生》,《香港文学》,2001年08期

[6]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7]鲍家麟、刘晓艺《徐志摩、张幼仪婚变探隐》,《万象》2000年06期

[8]王周生:《关于性别的追问》,学出版社2004年01月

[9]杨世宏、杨年保《男性价值标准:当代妇女解放之困惑》,《云梦学刊》,1997年02期

[10]邓丽亚:《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西方妇女解放的社会学比较》,《西北师大学报》,2004年03期

[11]刘坚信:《妇女的解放等于男人的解放》,《社会》,1996年03期

[12]李小江:《世纪末看“第二性”》,《读书》,1999年12月

[13]卜卫:《大众传媒中的性别成见——兼谈女性的社会性别》,《光明日报》2000年7月6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