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小学数学教学导思策略|小学数学教学疑难问题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导思策略|小学数学教学疑难问题解决策略

发布时间:2019-07-18 03:55:29 影响了: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结合学生的实际,适当运用多种导思的方法,引导学生变换思维角度,广泛探求解题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思;策略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深入,我国数学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教师巧妙地导思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其以最佳状态参与学习。
  一、以趣诱思
  爱因斯坦曾说:“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课程就会被当作礼物来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成功的基石。”在小学数学课教学中,我想方设法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他们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带着对问题想进一步解决的浓厚兴趣进入教学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学得积极、主动,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成效。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笔者先让学生分别量出事先准备好的直径3厘米、4厘米、6厘米的三块圆形硬纸板的周长,学生得出了它们的周长9厘米多一些,12厘米多一些,18厘米多一些。这时,我提出一个问题:有一个圆形的场地直径是100米,用刚才的方法量周长方便不方便?接着笔者说:“现在看谁最聪明,不用量就可以知道这个直径100米的圆周长大约是多少?”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很快算出了是300米多一些。
  二、以疑激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总是从问题入手,又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得以发展的。质疑是创新的开始,质疑过程就是创新。所以说,教师要特别重视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如在讲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先让学生随便报个数,然后教师很快说出了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然后让学生验算,结果全对。接着顺势诱导:这样一个一个去除太费时间,能不能不用除,一看就知道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呢?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十分浓厚。又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教师出示一块长方形木板,正反两面都摆满小正方形,让左、右两边学生分别观察正面和反面,数一数,摆了几个小正方形。一方说是12个,一方说是18个。教师便引导学生讨论,使他们懂得了:用摆小正方形的方法度量面积,必须用同一大小正方形来度量。这样就自然引出了面积单位的问题。“学贵有疑”。质疑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善于质疑是学生能力发展的一种表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通过演示质疑,在关键处激疑,组织学生讨论解疑,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高潮,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
  三、纠错畅思
  学生无论在课内或课外获取知识,本来就是在不断地探索中组织进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自不同的,学生创新求异,产生的错误在所难免,完全可以说,学生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不断“纠错”的过程。学生在做题时常会出现一些错误,笔者则以学生解题之错作为探究错因之源,引导学生认识错源,纠正错误,以便畅通正确的思路。例如,笔者在教完“比的基本性质”后,为了强化巩固这一性质,笔者出这样一道题:“3/8这个比的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它的后项要加上几?”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要加上6”;有的学生想了一下回答说:“应该加12”;有的学生则答不上来。为了纠正错误,疏通思路,笔者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什么是比的性质?2.比的前项加上6等于9,就相当于把比的前项乘以几?3.要使比质不变,比的后项应该乘以几?这样巧设提问,使学生不仅认识了错源,还纠正了错误,更是找到了思维的落脚点,寻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以错纠错,让学生在求异中得到发展。
  责任编辑 一 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