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语文学习中常见变换句式_
 

语文学习中常见变换句式_

发布时间:2019-07-18 03:58:26 影响了:

  摘要:生活和语文是密不可分的。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的同时融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弊端,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从而真正地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语文学习;变换句式;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40-01
  人们在生活中处处学语文,时时用语文。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的学习几乎与儿童的生活范围同样广。儿童的环境是丰富多彩的,儿童的生活是充满情趣的。如果把语文学习只禁锢于课堂学习这个狭窄的天井中,把语文学习的内容只局限于书本知识,把语文学习的途径只固定在教师传授之上,儿童又怎会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又怎样体现其运用性,综合性?语文学习的效率又怎能提高?所以,语文学习在打破“教师主体”模式的同时,也应一切以课堂为中心,一切围绕课本转的现象,努力做到课内、课外的结合,校内、校外的结合,让儿童在课堂里,在学校里,在家庭里,在社会上学语文。
  1.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1 学一学。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例如:《放风筝》一文中,作者用欢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放风筝情景:风和日丽,风筝翩翩起舞。如果仅限于玩味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大,不妨带学生一起放风筝,在课文描绘的情景中尽兴玩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定会自有感悟。
  1.2 看一看。让学生在课堂上离开课桌,去观赏窗台上、花坛里的菊花、桂花,亲自观察它们的色彩、形状,这样就为学生学习课文铺设了台阶。
  1.3 唱一唱。一年级《小小的船》一课,学习时配以轻松活泼的《闪烁的小星》的谱子,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了课文的意境。
  1.4 演一演。在学习中玩耍,玩耍中学习,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称赞》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小刺猬和小獾互相赞赏的情景,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了解称赞的重要性,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像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1.5 玩一玩。新课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去动手实践,可以给学生撑起一片想像的空间。如课文《影子》教学中,组织学生玩一玩踩影子的游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真切。
  2.生活中孕育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2.1 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开学初,我班一名学生路上拾到一位小朋友的报名费主动交给老师,五年级的三位同学一年四季帮助残疾学生上学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
  2.2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生活体验。事必躬身亲为才会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对课文的感悟亦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生活体验。通过身临其境或创设教育情境等方式,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随机采用“模仿——创造——迁移”模式,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例如:《走向生活》一文中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劝慰人们要“走向生活、广交朋友”,如果仅限于玩味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大,不妨让学生制定出“交友方案”,布置学生“走向生活、广交朋友”,一段时间以后再来交流,甚至书写下感受。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篇课文的感悟定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6
  [2]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 http://www。dysx。net《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有关资料
  [4] 《学会生存》美国:埃德加?富尔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