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试论川端康成文学作品之“物哀”美传承] 川端康成的作品有哪些?
 

[试论川端康成文学作品之“物哀”美传承] 川端康成的作品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07-19 03:58:52 影响了:

  摘要:“物哀”作为日本文学的审美理念,表达的是一种物与心交融后的感动。川端康成在他的作品中孜孜不倦地传承和发扬“物哀”美,使自己崇尚的日本传统之美在淡淡的哀愁中不断升华。本文在探究“物哀”内涵的基础上,解读川端康成文学作品对“物哀”美的传承。
  关键词:川端康成 “物哀” 同情 传承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日本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川端康成一生写了100余部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那些描写生活在社会底层女性的悲惨遭遇,刻画她们对生活、爱情和艺术追求的作品,如《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在这些作品中,川端用大量的笔墨表现出了对以薰子、驹子、千重子等渺小人物的特有悲哀与同情,同时又以咏叹的方式表露出了对渺小人物的赞赏、同情、怜悯和哀伤的真实情感。作品中主人公的悲哀感与作家自身的同情哀感相融合,再加上借用自然美的作用,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得到塑造。在这些作品中,他致力于追求美,创造出有所感觉的美,并由此继承和发扬富有日本传统美学特色的“物哀”美。本文拟在探究“物哀”内涵的基础上,解读川端康成文学作品中日本式“物哀”美的传承与发展。
  一 何谓“物哀”
  1 “物哀”之起源
  “物哀”作为日本文学审美理念,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日本史书《古事记》、《日本书记》及日本最早的和歌集《万叶集》,之后的世界首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中。据《源氏物语论》的作者藤井贞和统计,在“《源氏物语》中用了一千多次‘哀’和‘物哀’”。据此,体现“物心合一”审美情趣的日本文学传统审美理念——“物哀”基本形成。在此之后,日本江户时代的国学大家本居宣长(1730-1801)就《源氏物语》加以研究、整理,对“物哀”做出了如是概述:其一,“凡‘哀’者,本来是耳闻、目睹、感触到外在事务时,内心有所触动而发出的叹息声,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啊’‘哦’之类。”其二,“‘哀’不单指悲哀,高兴、有趣、快乐、可笑,但有‘啊’‘哦’之叹,都是‘哀’。”至此,“物哀”理念较完整地得到最终确定。
  2 “物哀”之内涵
  “物哀”之“物”最初指自然风景,自然风物;后升华到泛指人、社会世相、人情百态等客观存在之一切;“哀”即感叹,意指人在接触包括自然景物在内的外界事物时自然生成的一种主观情感。“物哀”即客观与主观的结合。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物哀”的理解已远远超出其初始的内涵——睹物伤情、物我同悲。叶渭渠先生就解释说:“‘物哀’除了作为悲哀、悲伤、悲惨的解释外,还包括哀怜、同情、感动、壮美的意思。”由此可见,“物哀”是一种发自人内心的审美方式,是人凭借直觉来感受到的美,即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到的美。他还说:“对日本文艺中的‘物哀美’,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悲哀美’。悲哀只是‘物哀’中的一种情绪,而这种情绪所包含的同情,意味着对他人悲哀的共鸣,乃至对世相悲哀的共鸣。”用一句话总结:“物哀”是日本民族移情于物、睹物生情的一种特有审美观念,其特点是将人的情感置于种种具体的物象,由此展现以“哀”为主线的真情美感世界,兼有对人、自然及世相的感动等基本特征,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
  源于《万叶集》等而成于《源氏物语》的“物哀”这一日本式美学理念,自形成以来已深深渗透在日本人民的感情世界中。它影响着一代代日本人的生活、思维方式,繁衍成日本传统文化的核心成分,经川端康成等众多作家的进一步传承,也成为日本文学的一大特色之一。
  二 川端文学作品对《源氏物语》“物哀”美的传承
  川端康成就读中学阶段时就熟读了《源氏物语》、《枕草子》等日本古典文学名著,正如他自己后来所言:“《源氏物语》是深深地渗透到我的内心底里的。”因此,川端在其文学作品中处处流露出“对人、自然及世相的感动”这一“物哀”美重要特征,揭示出他对“物哀”最忠实、完整的传承与发扬。
  表现悲哀与同情是川端小说的一大特点,以其成名小说《伊豆的舞女》为例。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位20岁的高中生——“我”与一位14岁的卖艺舞女——薰子在伊豆的汤岛邂逅相遇的故事。小说中的“我”与薰子的关系若即若离、似有非有。在小说的结束部分,薰子独自一人到码头为“我”送行:
  “快到码头,舞女蹲在岸边的倩影。赫然映入我的心中。我们走到她身边以前,她一动不动,只顾默默地把头耷拉下来。她依旧是昨晚那副化了妆的模样,这就更加牵动了我的情思。眼角的胭脂给她的秀脸添了几分天真、严肃的神情,使她像在生气……舢板猛烈的摇晃着。舞女依然紧闭双唇,凝视着一个方向。我抓住绳梯,回过头去,舞女想说声再见,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然后再次深深地点了点头……直到船儿远去舞女才开始挥舞她手中白色的东西。”
  整个送别场面舞女没说一句话,而她沉默无语的神情越发突显出她的楚楚可怜。船就这样渐行渐远,留给我们的唯有那洋溢着悠长低回、哀怨缠绵、深沉细腻的日本式“物哀”美意识,弥漫着《源氏物语》般的虚幻、哀伤情调。
  《雪国》同样描述了岛村与艺妓驹子、叶子没有结果的交往故事,可以说是《伊豆的舞女》的进一步深入。男主人公岛村来到原始的山区雪国观光,他的身边有着一显一隐的两位女性驹子与叶子,而小说便是由岛村对这两个美丽女子和对雪国的风景描述展开的。岛村,因为驹子的出身提出离别,驹子追求的“真实”的恋爱,终成泡影;叶子也因一场大火而死去。被刻画为美的象征的驹子与叶子的遭遇,显然是与悲哀相联系的,她们仿佛就是《源氏物语》中“源氏”身边的女子,个个命运悲惨。而岛村俨然就是源氏的再世,性格忧郁,朝三暮四。小说通篇渗透着一种忧生伤世的“物哀”情调,更浸润着日本古典文学的古典情趣。
  显而易见,川端的作品处处显露出深深的“物哀”痕迹,悲情哀感自然地植入于其笔下人物,尤其是薰子、驹子等渺小人物悲剧结局的同情、哀怜,成功地渲染出一种悲哀与同情所交融的美感,充满了幽玄和余情,折射出《源氏物语》对川端文学的巨大影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